很多人總說大學可以玩四年,這些陳腔濫調其實很多人都省略掉了一些字眼,導致最後在畢業的時候才驚覺自己大學廢了四年,這句話精確來講,應該說不論在哪個學習階段,大學生涯的學習方式是相對來說像是邊玩邊學習的歷程,重點在於我們要如何在玩樂中學習,而這玩樂源自於這些學習方式都是源自自身的選擇而來,因此你能夠全心的樂在其中,並在過程中成長。
學習是什麼?
學弟妹時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會問我「什麼是學習?我討厭學習,學習很無趣又沒有什麼成就感,為什麼要學?」。因為許多人將「學習」侷限在紙本上、課堂上的學習,但實際上是每天當我們早晨一張開眼睛就是學習的開始,小到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學習怎麼對抗新的病菌,大到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如何離我們的夢想越來越近,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重點在於你想要的是什麼?接下來我們才會開始探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最適合而有效的,我們很容易因為生活的繁複而忘了邏輯的重要性,忽略了學習的方式選擇是取決於我們所想要的目標,最後因為討厭自己以為的單一學習方式,而開始討厭學習,就像你想吃雞肉卻不去餵雞,頻頻在河邊釣魚,當然沒辦法得到你所想要的,最後就不負責任地說一句,「哦!我不想釣魚,釣魚好無聊」但事實的重點是什麼呢?重點不是現在的學習有多無聊,而是首要釐清你要的是什麼,然後去思考要如何達到這樣的目標。學習方式並不只侷限於上課或者看教科書,去參加你認為有意義的活動、到戶外走走甚至壯遊、與老師們討論未來規劃甚至人生觀,任何只要能夠讓你成長的事物都是學習。
以服務學習為例:
我認為志工這項活動不僅僅是幫助比我們弱勢、相對來說比我們所能接收的資源更加缺乏的人群,又或者僅僅是為了使當地的學生可以用不一樣的角度與視野去思考生活,或者是增進學業上的知識幫助,反倒是能夠激發學生們的思想碰撞,使我們協助的對象能夠更加滲入的思考其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開始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及目標,在從事志工服務的期間,透過與不同國家的人進行交流與互動,並且融入當地的生活,就像是在地人一樣的生活著,吃當地人吃的東西,走過當地人日常生活中所會經過的每一條道路,對於自己的生活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與想法,而對於我們這些志工來說更是增進自我成長的莫大機會,其實在我看來,進行志工學習服務的過程當中我們其實不僅僅是幫助我們在活動當中所協助的人群,在其中又更大的一部分其實是增加了我們這些志工服務者的視野並且在每一次的服務當中又都成長了不少。
以前有過赴菲律賓僑校教授華文與到北京擔任交換生並以背包客的身分去旅遊,深刻感覺到深入當地與當地人一同生活的那分悸動,過去擔任菲律賓、馬祖教育志工的經驗中,我們不斷地在挑戰自己的極限,並且滿足我們所服務的人群他們的需求,更甚者,由於我是心理學系的學生,因此會結合自己心理系之專長以帶領當地孩童進行繪畫創作(藝術治療),亦或扮演協助者角色,在服務他人前,首先觀察當地最需要的面向,利用我們每個人的自身所長去協助每個不同地方並關注細節。在其中帶領組員共同規劃並執行計畫,亦帶領團體前會先觀察團體所需再決定成為帶領者亦或成員,並從中協助整合與溝通部分,使每個志工能適應團體生活。在每一個志工服務的過程當中,試著以不同的角度區思考與參與其間,發現每一個人的需要,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即是在高中時期參與教育部新世紀領導人才培訓營期間所學到的一個觀念,即是身為一個自願服務者,我們即需要在他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並且完善我們自己,與他們一同成長,在每一個志工服務當中,我們都終將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不足與他人的心靈富有,而不只是表面上所看到他們所缺乏的外在資源,亦或者是因為自身幸運而有了許多他們所未曾擁有的外在資源而自滿,在所有的志工服務當中就像是在學校當中與老師們教學相長一樣的理念,在志工服務當中,我們會遇到不同類型的人群,並且運用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去協助他們,而另外更大的一部分是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將更加了解自己與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幸運,並且學會將這些資源分享給其他所需要的人們。
學習反思的重要性
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中,請務必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能夠避免我們成為隨波逐流的人群,並時時警惕自己「現在的作為符合我所想要的目標嗎?」,在每一次的經歷中不斷的確認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能夠通往我們所想要的目標,亦在每一次的自我反省中不斷的調整,就像電腦需要更新一樣,人也需要不斷的成長與學習新技能,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故以此做結尾:「少年,如果你不確定你的未來和方向就出去看看吧!看看曼哈頓的夜景,波士頓港的落日跟哈佛、麻省理工的學子聊聊天,參加大學申請研討會,然後帶著推薦信回國,世界這麼好,為了配上她,你也得依直往前跑,跑起來!在路上認識自己,和大洋彼岸的世界!」。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