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學生的我們,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是以,懂得拿捏做事情的取捨與否,便是件重要的事,由於每個人精力與每天擁有的時間有限,我們一定無法什麼事情都想做,或樣樣皆面面俱到、盡善盡美,因此,學習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和知識管理,就是迫切需要培養的能力,然而想要學習好知識管理,首要之務是個人要有良好的心態、習慣與品格,如同柴契爾夫人所說的一句話:「注意你的思想,他們會變為言語;注意你的言語,他們會變成行動;注意你的習慣,他們會變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他們會變為你的命運」,可見人格養成因素的重要性,我覺得學習任何事、做好任何事,關鍵均在於有沒心,如果做事情沒有心,想要成功就會是件難事,則其次才是學習能提升效率的方法。
有一種現象充斥在當今教育的課堂上,經常老師提問題,台下的學生幾乎是靜默一片,鮮少有人會做回應,現今的教育造就了我們習慣等待別人提供答案,而不主動思考,連我自己也幾近如此,但少動腦思考的結果,就是僵化我們思維,使人降低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我探尋坊間有關知識管理的書有很多,但我認為並非每個方法都學就是好的,重點在於能不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學習的工具,活用它並發揮他最大價值,然而之於我而言,Tony Buzan 所發明的「心智圖」,也就是 MindMaping,不僅打破了我以往的筆記習慣,影響了我的組織架構能力,更改變了我被動等待他人答案的情形。
由於一個大腦課程的因緣,開啟了我與 MindMaping 的緣分,起先學習這套知識管理工具,只聽說其好用,卻沒能感受其效果,直至一次我嘗試整堂課都用 MindMaping 紀錄筆記,才慢慢明白它的好。傳統筆記是以條列式作呈現,往往同一主題的內容,可能還需換頁書寫,有時不是漏了前面的內容,就是忘記後面記了什麼,然而 MindMaping 是把筆記呈現在同個頁面,主題分明,令人一目了然。這個學習工具非常符合大腦的功能來做學習,左腦主文字、數字、邏輯與短期記憶,而右腦則主顏色、節奏、圖像與長期記憶,通常密密麻麻的文字相較於圖文並茂的內容,我們一般會對後者較有印象,而 MindMaping 就是掌握了此項特點。
自從我開始使用這個知識管理工具後,我會實際應用在聆聽演講、閱讀書報、課堂筆記、考前重點、準備報告、活動企畫、規畫待辦事項和生涯規畫上,我會將之畫成一張張的 MindMaping,藉由中心放射的主題,再細分主支幹、次主題、細項內容,以及對容易忘或特別重要的內容,旁邊加圖式加深記憶,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可以迅速抓住資訊要點,融會貫通所吸收的訊息,並且訓練我的邏輯思考力,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學會了此項方法後,便開始善加利用 MindMaping 在各方紀錄和規畫,持續重複不斷的做 MindMaping,使我漸漸感受到他的好處,不僅能夠使人富有創造力,加強學習力,培養企劃力與深化溝通力,運用 MindMaping 成為我知識管理的工具,可說是大大提升了我的學習與做事效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