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用時間
聰明的學生應該懂得利用零碎時間來念書,有些人可能駁斥,我用這短短的時間能夠背的東西又不多,但是所謂積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而且一定要「少」,因為我們每次讀一點,每次就能夠專心學習那一點點東西,如果一次背很多東西,其實並不能完整吸收全部,也容易厭倦。那麼該怎麼利用呢?例如很多人會選擇在等公車的時候,或是在公車上念書,但要注意,這種零碎的時間比較適合背誦類的東西,單字卡或是背課文,你可以利用公車停紅燈的時候把單字記下來,公車移動的時候再重複在心裡背誦,等公車的時候也是,如此便不會讓公車跑掉,也不會因為在公車上低頭而暈車了。
二、有意識的記憶
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對於剛剛上過的內容只能記的很少,但在考前老師說的我們卻都印象深刻,那是因為我們考前是有意識地去記憶他。當你嘗試告訴自己,我要在課堂上就把東西背下來的時候,你回家就可以省掉很多複習的時間。這點是我最推薦的一點,也是一般人最忽略的一點。
三、挑選適合自己的教材
有時候老師給的講義太艱澀,你不用強迫自己去念他,你可以自己去找其他的書,因為同樣的課程,每個老師用的書不一樣,你只要要求學會適合你程度的教材就好。
四、考古題很重要
對大學生來說,考古題實在是很重要,當你把近 10 年的題目拿來看過,你會發現老師出題大概都那樣而已,因為老師每年教的都那些,真的重要的就是那幾個觀念不會跑掉。
五、搞清楚自己的生理時鐘
有些人如果夜晚時間很清醒,那就不用強迫自己一定在白天看書,我這裡所謂的看書是指,一段完整的念書時間,雖然前面談到的利用片段時間念書可以讓你記得一些東西,但很多的課文內容,還是需要你有系統的去記憶,這時候就需要你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去好好坐下來。挑選自己精神最好的狀況去念書對自己會事半功倍。
六、讀書不貪多
一天要看的東西不要太多,有吸收進去比較重要,最好一天是 2~3 科,一科讀累了就換另一科,最好是理解類和背誦類互相交替,比較不會厭倦。
七、專心很重要
如果你念書的時候還堅持要開著社群媒體,那你不如把書本闔上,反正這樣跟沒唸沒什麼差別,打開書本只是讓自己安心而已。也不要邊念書邊吃東西,或是一直摸來摸去(所以桌上別擺太多雜物,除非你不會手癢),念久了起來走一走會讓精神更好些,但前提是你已經念久了。因為你一但分心,還要花時間把自己的心緒拉回來,有時候讀書是憑著一股感覺和堅持,一被打斷了,可能就接續不下去了。
八、猜題
平常在念書的時候,你就可以考考自己,問自己如果你是老師,你覺得那些東西很重要,一定要拿來出題,不然會對不起自己的?相信你不會想考太難,因為這樣大家考很低,你還要開暑修,跟自己過不去。相信你也不會想考太簡單,因為這樣考不出實力。別猶豫那麼多,你想的很有可能就是老師想的,試題做越多,猜題猜越多,你就會越來越懂老師的心。有種說法,80% 的分數,出自 20% 的內容,當你掌握到那 20%,你就已經掌握了 80% 的成績。所以,拿起你的考古題吧!
九、筆記剛剛好就好
有時候你會看到有些人上課就是埋頭苦幹,老師說什麼都要把它抄下來,有些人則是老師有些就有抄,沒寫就沒抄。這樣其實都不好,你筆記要做多少其實是看老師的教學習慣而定,如果老師不習慣幫你把重點寫黑板的,你要學會自己抓重點,比如通常老師如果特別在課堂上問的問題,那就是你該抄下來的。什麼都抄也沒必要,因為很多東西不會考,你抄了會手痠,還可能專注於抄寫,而沒聽清楚老師的重點提示。至於那種會幫你把重點寫黑板的老師你就跟著他的節奏就可以,不過有時候老師還是會忘記寫,比如口頭問題,補充等等,你自己也要記得補上去。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