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管理
大一、大二 :把基本科目基礎打穩,為將來打下深厚的基礎;多參與課外性社團培養 興趣及發掘自己的第二專長並擔任社團幹部從中學習經驗
大三:準備公家機關考試
大四:準備學業論文並在畢業時考上公家機關
二、勇於做夢不是件壞事
剛進大學的時候,內心是十分地徬徨,尤其看到學校訂立那麼多門檻,害怕自己沒有能力達成,也因為入學成績並沒有那麼理想,所以對自己十分沒有自信。但我內心深處有個夢想,那就是能在公家單位工作,而這個願景正是支持我努力讀書的動力來源。
考上第一名並不在我的預期之中,我知道班上同學都十分努力認真,能考上第一名,應該說是努力再加上一些幸運吧!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總是十分認真看待每一項科目,想到將來有可能運用到其中的知識,就會感到其實讀書是蠻快樂的;每當讀書累的時候,總會想:現在自己所下的每一分功夫,在未來都將是美好的回憶及成果,畢竟那都是自己努力過後所留下的痕跡,沒有人能搶得走,同時也想著自己夢想:考上公家機關那份喜悅的畫面。當我這麼想時,一切疲倦與辛苦都覺得沒什麼了。我覺得有夢想是十分重要,當你心中浮現達成夢想時的美好畫面及成果,你將會化一切的努力及辛苦為動力去達成它,就像《秘密》這本書所寫的吸引力法則,當你有個夢想時,很多能幫助你達成夢想的助力都將吸引至你的身邊,那麼夢想將不再只是夢想而已。說真的,我認為作夢不是件壞事,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那種渴望想達成夢想的熱忱及決心。
三、應考策略
預習(有時間的話):因為預習能讓你很快進入上課的的狀況,上課專心的程度自然有 加分的效果。
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這點比預習還重要,因為課程的吸收大約在課堂中占了 70~85%。如果上課有專心聽講,複習的時間就能大幅縮減。
※補充:我覺得抄筆記能提升上課的專注力,但抄筆記的過程中要有清晰的思路,要了解自己在抄什麼。
使用關聯法:當老師說到某些理論或概念時,把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引伸到這些理論及概念上,這樣不但能增加課程的記憶,也能使有些枯燥的課程增加些趣味。
複習:上課專心聽講雖然能吸收大部份的知識,但如果沒有複習的,那等於是事倍 功半,複習主要是加強自己對課程的記憶及吸收程度,能藉由一些關鍵字或題目來達到複習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何一些主要科目會有實習課的原因)
找一個喜歡的社團參與:想想每天讀書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但如果能找到一個 符合自己興趣的社團來參與,為大學生活增添不一樣的色彩,何樂而不為呢?而且你也可以把參與社團當作是個休閒時光,進而減少對讀書的疲倦感。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