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大學課程中都有接觸原文書的經驗,一本書近千元,內容豐富,卻讓人一看到就頭皮發麻,投降向中譯本求救的經驗。曾經的我也是這樣,剛開始效果可能不錯,但一遇到解釋名詞和申論題麻煩就大了,中文翻譯不能完整表達原文書的內容,只是照字面翻出,導致學生閱讀時,不能完全掌握課文內容,寫出來的內容自然就大打折扣。其實,我們看不懂原文書最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字彙量不夠,導致閱讀障礙,解決的方法最根本就是增加自己的單字量,首先可以找一本適合自己能力的單字本,每天持續地利用時間記下一些單字,當然閱讀英文書報雜誌、聽音樂或看電影都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系統的學習,不用花很多時間 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恆。再來,隨時準備字典或是電子字典,遇到不懂單字馬上註記。
當然,老師上課通常都是有範圍的,將老師的上課內容畫上重點,並在空白處用自己的話寫下筆記,確保自己了解文章的意義,考試前詳細翻閱,可以幫助解決閱讀上的問題。
原文書每節章節和段落都有標題,確保掌握每一個標題的意思,搭配內容,可以更快抓住學習方向。很多人看到原文書,第一個就是看一遍,找出不懂的單字查出,單字查閱完後,整段再讀一遍,然而,要讀的內容很多,這樣來來花費許多時間,效率也不高,唸原文書的目的是在於獲得知識,了解內容,除非是原文書上的粗體或是斜體,否則不必去了解每一個單字的意思,只要能理解其表達的內容即可,盡量排除在閱讀的中斷,保持連貫性,閱讀的中斷可能也導致思緒中斷和理解不完全。
熟能生巧,不要只念一次,第一遍閱讀可以以了解其大意為主,不要拘泥於小細節,等到第二次再確認了解內容,當然有時間再閱讀第三、四遍就更好了!不僅幫助記憶,更能提升考試時的語感和熟悉度。
最後,整個內容讀完之後,回頭看每一個標題,是否可回憶出內容、關鍵字,每一章節前後是否能相互連結呼應,當回想不出時,一定要回頭再看一次,確定了解內容。這時,也可以透過原文書後的習題運算,找出癥結點。
閱讀原文書一開始會感到吃力、令人沮喪,但是如果能堅持下去,隨著閱讀的增多和字彙量的累積,你會發現閱讀原文書的能力和速度增加,得到成就感同時,還能享受閱讀原文書的樂趣!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