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歐陽脩提到,最佳讀書時刻是三上:枕上、馬上和廁上。我也習慣在回家的路上、等車的空檔、或是早起的時刻,享受在書海中,讓每分每秒都過的淋漓盡致。每當同學問我,為何遇到那麼多瑣事,我卻依舊能將功課兼顧?我回答:「當不能讀書時,才發現讀書如此珍貴。」
小時候,大人常常說:「當學生最幸福了」。以前不理解話語中意涵的我,討厭讀書、不知道如何與書本相處。不熟書本,理所當然書本也不熟我,進而對書本近而遠之。怎麼也料想不到,一個困境卻讓我體會讀書的可貴。前些年,家中經濟突然發生了困境,半工半讀成為了唯一的選擇,從那刻起,我重新愛上讀書。
不過,萬事起頭難,猶記得剛開始半工半讀時,沒辦法拿捏其中的分寸,總在工作時心中想著學校的課業,在學校時又跟睡魔搏鬥,讓自己身心俱疲,卻沒有任何一項能夠勝任,當時的我十分洩氣,摸不著邊際的感覺如同蒙上眼走在鋼索上,每走一步都讓人心驚膽跳。
雖然十分洩氣但我卻沒就此放棄,反而是重新調整自己的步伐,訓練自己在一段時間專注力,在一段時間認真於一件事情上,工作時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讀書的時刻用心踏實、不投機取巧。漸漸的找回自信,而隨後在工作上、分數上得到的肯定,也不因此迷失滿足。反而讓我知道,一步登天乍看之下簡單,卻如同紙糊的階梯,維持的時間不長,一磚一瓦的建築過程辛苦但細水長流。
對於種類、困難程度不一的科目,可以一一破解的方法有很多。不過我認為最笨卻也最有效的方法:一邊讀一遍畫下重點,在花花綠綠的螢光筆旁,嘗試使用寫下自己的想法、見解,而不是站在被動的角色,傻傻看著自己被密密麻麻的字淹沒,雖然需要多下點苦心去思考,不過此時是融會貫通的最佳時刻。
另外,大聲朗誦書本內容,也是加強記憶力的好方法,有幾次寫考卷時,想到在朗誦的內容還會忍不住批噗哧一笑,當然答案也順利的寫出來。
讀書必非漫無目的閱讀,要擬定適合自己的計畫表,當看著計畫的內容,一樣樣待作任務被圈上,頓時心中充滿踏實感。這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當曾經付出,不論結果如何都不後悔。
在工作和課業之間,我會適時安排娛樂休閒活動,擔任志工是我最喜歡的活動,沒有壓力,卻能好好藉由付出中學習,就由他人的生命故事,來激勵自己。見苦知福,對於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恩惜福,沒有理所當然的擁有,只有公平對等的回饋。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