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總認為那些成績優秀的人,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而那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像我這樣腦筋不靈通的人,永遠也不可能是讀書的料。然而,這樣的想法在我上了大學以後漸漸轉變了。「正確的讀書方法」與「好的學習態度」,再加上「努力與毅力」,才是取得好成績的不二法門。
首先,你必須捨去舊有的想法,然後告訴自己:「我做得到」。這或許有些可笑,但我認為它相當重要。你必須知道:「拿到好成績,是任何人,甚至是像自己一樣腦袋不好的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改變想法與態度後,你就會更有幹勁去學習。
接下來,就是找到一套正確的學習方法。當然每個人的方法不盡相同。就來說說我的吧!
我不習慣熬夜,即使考試眾多,我也盡量十二點以前上床睡覺。我認為熬夜念書,不只會影響隔天的上課精神與專注力、也無法達到好的效果。因為讀了一整天的書,到了該讓頭腦好好休息的時候,卻還要強背硬記,讀得東西很快就忘掉了。所以,最好還是平時就開始準備,不要等到考試迫在眉睫了,才熬夜趕工,被課業逼得焦頭爛額。或者,你也可以選擇早一點上床睡覺,隔天早點起床念書。因為早上起來腦筋是最清晰、最適合念書的時候。或許有人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認為其實只要前一天早點睡,早上提早一點起床是絕對辦得到的。
另外,學習是永遠不嫌多的。如果你覺得自己課內的東西已準備充裕,而因此自得意滿,將會錯過很多學習的機會。若你想要增強實力、精益求精,課外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圖書館內的資源即是你可善加利用,並從此獲得龐大知識的管道之一。而選修外系的課程,也能讓你習得更廣泛的知識。如果想要增進外語能力,閒暇時可以聽英語廣播節目,如 ICRT 等。或者在收看電影或影集時,試著別看字幕,訓練英文聽力。其實在你生活周遭,英文是無所不在的,缺少的只是你的留心和注意。而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做到的努力。
或許有人認為,課內的東西都應顧不暇了,哪還有時間去做額外的學習?事實上,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零碎的時間被浪費掉了。例如等公車或是朋友的時候、搭火車時、或者是空堂時間...等,都是可以拿來看書、背單字的寶貴時間。如果能更有效率、充分的利用這些時間,其實是可以完成許多事情的。
想要把書念好、提高成績、或是擁有廣泛知識,是需要毅力、及長時間努力的。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是不可能有進步的。不要忘記,唯有腳踏實地、不懈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想要成為一個好的學習者,現在就做改變吧!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抄襲,以免涉及法律責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