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年度臺北市優質學校
建安國小校園營造專區

建安國小的校園營造共融×共享×共學×共樂的綠園小學方案,規劃以參與共融的安全健康校園、形塑美感共享的人文藝術校園、建置永續共學的自然科技校園、統整多元共樂的學習資源校園為目標,運用「結合公民參與,打造美感校園」、「重視生態議題,型塑永續校園」、「導入外部資源,營造智慧校園」的創新方法,形塑學校特色如下:

一、突破法規困境,掌握發展契機:

本校原活動中心自 921 大地震結構受損,奉教育局核定規畫藝術教學綜合大樓新建工程並於民國 98 年拆除,惟因校內林氏宗親土地未徵收完成,囿於土地法 34條之 1 規定,遲未能取得建築執照,對本校教學及學習活動產生極大的限制與影響;幸賴市府長官、民意代表及各界人士協助,始於 105 年取得建照並動土,柯文哲市長於 110 年親臨主持啟用典禮,藝術教學綜合大樓落成開展校園營造、形塑優質校園的契機。

二、公民參與設計,營造共融校園:

本校自 105 年試辦共融式遊戲場,即以盤點校園設施的做法,進行校地重新配置,以「參與式設計」的理念與作法,將學童發想意見、體能開展模組、遊戲場法規等專業建議導入 107 年遊戲場的設計;110 年在 200 ㎡長條形基地上,以「分齡適能,逐層發展」構思「迷宮樂園」遊戲場,藉由遊戲高度的提升,除了增加遊戲探索空間,將攀爬、俯臥、穿越、滑梯、旋轉等遊戲行為融入設計中,北中南 6 縣市、臺北市立大學等 3 所大學、主任儲訓班及各級學校計約 1,200 人次蒞校參訪,開創校園共融遊戲場創新設計典範。

三、多元美感共享,安全健康校園:

本校凝聚親師生共識、展現行政主動積極的作為,結合家長及社區建構安全防護網絡及支援系統,校園規劃融入自然生態及綠化美化概念,運用藝術結合造型彩繪的意象,培育人文藝術涵養,建構安全健康、富含藝術美感的優質學習環境。

四、科技創新共學,豐沛學習資源:

本校資訊團隊榮獲「百大菁英資訊科技應用人才教育獎」優等佳績,以科技整合各項學習資源、規劃全校骨幹網路更新與水平佈點,規劃自動科技設備,提升科技智慧的教育能量與效能,提供學子多元展能空間,提升自主學習實踐能力。

藝術教學綜合大樓落成,是建安國小開展校園營造的契機,透過創新作法達成優質成果,支援行政、課程與教學,形塑符應親師生期待的共融、共享、共學、共樂的綠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