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深化執行功能培育校園文化」與「新課綱的連結」
「深化執行功能培育校園文化」與「新課綱的連結」
一、學校領導政策與實踐
1 領導理念
1.1.1培育孩子執行功能、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1.1.2採取「全校總動員」方式
1.1.3以學生「有效學習」為目標,提高學習成效
1.1.4設立『學生學習護照』
1.1.5重視學生長期的運動養成
1.1.6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榮譽感
1.1.7明確聚焦各科發展方向、發展各科特色
1.2.1規劃辦理學生與家長場的新課綱推動說明會
1.2.2各領域辦理與新課綱核心素養相關的增能研習
1.2.3符應108課綱,積極發展課程教案
2 領導團隊
2.1.1校長重視績效
2.1.2成立「幸福工程核心小組」,聚焦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的認知與因應推動
2.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LC),運作順暢,聚焦教師專業精進與領域特色發展
2.2.1成立Line、e-mail群組、FB社群以及Line@官方社群,即時溝通與意見交換
2.2.2利用親職教育座談會,讓家長與學校有機會做意見交流
2.2.3成立『學習護照推動小組』依不同的性質與部別選出導師一同加入討論,定期開會討論各項活動之可行性、可能面臨的難處等,並分享班級經營心得,透過小組
2.2.4定期召開導師會報做良性溝通,以及充分的政策宣導,也提供導師各種行政資源協助,整體氣氛和諧且各項會議均全員參與,不論內外溝通上均無疑慮
2.2.5透過招生說明會與家長說明本校推動「執行功能培育」的理念與規劃
2.2.6成立行政團隊溝通群組
3 發展完備的計畫 並落實推動
3.1.1各處室工作計畫明確納入培育執行功能
3.1.2學校編列君毅幸福工程預算,專款專用於培育執行功能
3.1.3實施幸福工程教師/領域自評、學生問卷等自我評鑑機制,待改進項目研擬解決方案,力求精進
3.2.1辦理學習策略競賽活動學習成果展示—心智圖、筆記競賽
3.2.2推動多元學習策略融入各領域課程中
3.2.3辦理各項活動時,邀請獲獎的班級導師作心得分享,對學生成果以及競賽等相關部分用展示的方式供其他學生學習,且在班會討論主題上也會不定期的安排相關
3.2.4.SH150健康大步走在穿堂設有健康地圖常態展示班級小組環島競賽狀況,給予各班觀摩
3.2.5學習護照訂有定期檢核制度
3.2.6推動特色成果展示,分享學生學習成果,營造各科師生動起來風氣
3.2.7舉行『學習檔案比賽』及賽後辦理得獎作品觀摩會
3.2.8舉行『學習檔案建置成效檢討會』
3.3.1-透過學校網站與社群媒體展現本校『培育執行功能』各項的特色活動與成果
3.3.2推動各項活動,提供學生展現新課綱核心素養
3.3.3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榮譽感
3.3.4親職教育座談會提供『幸福工程』之宣導資料
4 有效人力資源管理
4.1.1遴選優秀同仁加入「幸福工程核心小組」,藉此凝聚共識與加強交流,並於期末獎勵積極付出同仁
4.1.2.責成專人負責幸福工程計畫管考
4.1.3依領域別組織成立「學習策略小組」,成員定期討論及推動計畫
4.1.4成立「學習護照推動小組」
4.1.5在新進教師職前訓練中明確說明本校「幸福工程計畫內涵」
5.永續發展
5.1.1 各領域每學期均安排增能研習
5.2.1 109年核心小組辦理幸福學課程研發
5.2.2國中部學生透過寒暑假多元課程的設計,啟發孩子們不同面向的學習
5.2.3非正式課程融入各科(領域)教學活動
5.3.1與各科大端保持良善互動建立雙方互動群組
5.3.2與校友會、家長會、後援會、社區、協會、公家單位保持良善互動
5.4.1 102年引進執行功能文化開始起步,至今已達幸福工程2.0
二、課程發展
1.課程架構
1.1.1本校課程計畫書中已融入執行功能課程願景與新課綱精神
1.2.1執行功能已於校定必修【君毅幸福學】中實施
1.2.2非正式課程融入各科(領域)教學活動、學校特色活動中實施、師生參與校外比賽、自主學習成果發表、國際交流活動參與及環境教育議題推動
1.3.1教師每學期撰寫課程融入執行功能(含多元學習策略)教案
1.3.2各領域討論發展適合該領域的多元學習策略
1.3.3組織核心小組將執行功能課程彙編成君毅幸福學,校本特色課程推動實施
1.4.1教師根據每學期撰寫的教案授課,納入教學觀察檢核
1.4.2領域根據每學期/學年辦理的特色活動在執行前、中、後均協調如何培育學生的執行功能
1.4.3學生各項競賽活動融入執行功能
2. 課程設計
2.1.1已開發「君毅幸福學」課程,並納入本校課程計畫書中
2.1.2國高中職新生第一學期學習君毅幸福學課程,宣導將所學融入課程、活動及競賽中
2.1.3針對執行功能實施偏弱學生開發執行功能深化方案,實施之
2.1.4重視學生彈性學習時間的運用
2.1.5「君毅幸福學」校本特色課程教師增能訓練
2.2.1已開發「君毅幸福學」教材
2.2.2已開發問題解決步驟的桌墊
2.2.3已開發正念課程
2.3.1從腦科學的角度看待學習且課程內容反應學生生活經驗
2.3.2「君毅幸福學」課程設計融入學生生活
2.3.3於110學年度第2學期深化方案透過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經歷做課程引導
2.4.1設計「學生手札」落實執行功能
3. 課程實施
3.1.1每學期開學預備日安排研習與教師共備
3.1.2教學研究會定期討論如何在領域內建構培育執行功能的氛圍
3.2.1透過「學生手札」呈現執行功能的教學成效
3.2.2透過教學引導用語的實施,正向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活動及日常生活中推動執行功能
3.3.1核心小組於教學觀察前、中、後與授課教師議課
3.3.2透過教學引導用語的實施,互動引導問答間融入評量
3.4.1採用多元評量方式,以學生手札、學習單等方式呈現教學成果
3.4.3教學評量融入素養導向試題設計
4. 課程評鑑 與持續改進
4.1.1成立核心小組漸進式開發校本特色課程。109-1開發課程、109-2二個班級試行課程,110-1國一、高一正式實施幸福學課程,110-2針對正
4.2.2透過多頻率的正向引導語言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所學的能力
4.3.1各領域安排自有領域的多元學習策略觀摩
4.3.2透過學生訪談及進班觀課了解執行功能運作狀況
5. 課程資源網絡 建置
5.1.1各領域開發適合該領域推展的多元學習策略,並於課堂中實施
5.1.2全校教師均需將執行功能及新課綱核心素養融入課程
5.1.3開發各領域使用之正向引導用語的工具表
5.2.1各領域持續使用已開發出『培育執行功能及新課綱核心素養』的課程
5.2.2各領域開發屬於該領域適合使用的多元學習策略以及引導用語用於課程中推廣
5.2.3導入翰林雲端網路學習系統,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3.1透過領域會議,各領域研討出具領域特色的執行功能發展方向
5.3.2透過領域會議討論,由三種學習策略(心智圖、筆記學習、記憶力策略)擴展延伸到多元學習策略
三、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
1. 專業學習社群
1.1.1教師實施執行功能課程後進行反思,並於領域會議中討論
1.2.1每學期開學預備日安排研習以充實教學專業知能
1.2.2透過教師增能強化教師培育執行功能的教學專業知能
1.3.1每學期末校務會議後,安排執行功能教學分享會
1.3.2辦理新課綱核心素養的共讀與分享
1.4.1各領域定期召開社群會議,針對欲研發的執行功能發展方向進行討論
2. 班級經營
2.1.1透過學生手冊的訂定規範學生的生活常規
2.1.2學生出現不當行為時,引導學生填寫自我覺察表提升學生的執行功能
2.2.1班會課融入執行功能,引導學生討論班級事務
2.2.2在學校特色活動(如:校慶)的準備活動中,融入執行功能並透過各式紀錄表完成紀錄
2.3.1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學習歷程檔案,並透過完成率來檢核成效
2.3.2實習處各科利用活動/參訪時引導學生思考、計畫以及活動後反思檢討並教導學生透過學習單的方式收集自己的相關紀錄
2.3.3學生透過學習護照的集點方式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
2.4.2實習處各科利用成果展模式引導學生展現並培養學生口說能力,讓學生透過比賽展現與分享
3. 有效且創 新的教學
3.1.1教師每學期根據課程及學生屬性撰寫適合的『培育執行功能及新課綱核心素養』(含多元學習策略)教案
3.1.2建立融入教學情境的專業教室
3.2.1 核心小組成員研讀「探究策略」教學方法並帶入各領域
3.2.2 各領域運用「探究策略」教學方法與資源公開授課
3.3.1核心小組針對各部學生屬性不同,開發不同版本的教材
3.3.2教師針對各班學生屬性不同,適性調整有效的教學方法,於教學觀察時檢核
3.3.3各領域開發屬於該領域適合使用的學習策略以及引導用語用於不同的課程中
3.4.1 發展資訊媒體融入教學
3.4.2結合在地特產並將食農教育帶入相關課程中
3.4.3結合國際教育、戶外教育,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4. 明確教導 多元學習策略
4.2.1學生在各領域課堂學習活動中,演練已習得的學習策略,並以課堂筆記、講義、學習單檢核
4.3.1辦理學習策略競賽,鼓勵學生製作專屬自己的學習策略本
4.4.1鼓勵學生於本校校刊、苗栗青年等刊物中,分享自己運用學習策略提升成績的心得
5. 教學專業發展
5.1.1核心小組每學期進行教學觀察
5.1.2對於成效良好的教師,於期末校務會議安排示範觀摩
5.3.1對內:成效良好的教師,於領域會議時間安排示範觀摩
5.3.2對外:與衛理女中定期交流與分享
5.4.1核心小組於教學觀察前、中、後與授課教師議課
5.5.1每學期開學預備日及寒、暑修預備日安排研習以充實教學專業知能
5.6.1彙整與執行功能有關的相關研習課程資訊並整合於高優計畫中
5.6.2實習處各科不定期參與科大舉辦的專業成長課程或是研習並帶回相關訊息在科內分享
四、學生自主學習
1. 學生多元學習
1.1.1 與大學、科大、國家衛生研究院及業師合作
1.1.2 與日本高中成為友好學校,並安排線上交流活動,讓學生可以做國際交流,增加語言上的學習及認識他國文化
1.1.3 學校設有各類專業特色教室,如機器人教室、創客教室、電競教室、中華廚藝教室、航空教室、語言教室等,提供學生優質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習效果,並在
1.1.4 開發『君毅幸福學』課程,內容包含執行功能、社會情緒技能及健腦課程,並在110學年度將此課程安排進國中部七年級及高中職一年級的正式課程中,讓
1.1.5 辦理學習策略競賽活動(心智圖競賽、筆記學習及記憶力策略)
1.2.1 辦理各領域多元活動,讓同學除了課程中的學習外,亦可從不同的活動中去體驗、學習及展現能力。(國英數自社藝體輔訊料餐觀)
1.2.2 辦理路跑與淨灘活動,培育學生運動的習慣,並讓學生懂得愛惜環境,參與服務學習
1.2.3 辦理模範生選舉、學生自治會會長選舉活動,讓學生有競選及對公民投票選舉有概念,並有練習的機會
1.2.4 舉辦『幸福咖啡吧』的活動,安排一個實習場域,讓餐旅群的學生有機會將自己所學與職場去做結合,實際操作並隨時修正,以期學生有更直接的感受及學習
1.3.1 課堂內融入各科發展的學習策略練習,讓學生可以提升學習效果
1.3.2 藉由校慶辦理班級進場秀,以主題的方式呈現,由導師帶領全班同學思考以及計畫如何表演及呈現,並於活動結束後進行檢討及反思,以期下次能更好
1.3.3 每年年底會舉辦歲末愛心義賣園遊會,由各班學生辦理攤位進行義賣,各班學生會進行攤位類型討論、工作分配、事前準備及當日販售,活動結束後再進行整
1.3.4 高中部的能源之旅、人文之旅、多媒科的畢業成果展、餐旅群的拜師典禮、幸福咖啡吧及觀光科的日本週等活動,都能讓學生去展現自己的執行功能,學習計
1.4.1 每學年辦理學習檔案種子培訓說明會,讓各班的種子學生可以協助導師及同學做學習檔案的建置及整理
1.4.2 每學期安排兩次班會課給予學生整理個人學習檔案,並做 學年結束的執行功能檢核,讓學生可以檢視及盤整自己在各執行功能的展現,並期許自己未來的修
1.4.3 在各項活動結束後的回饋表中,導師可以看到學生的反思並適時的給予回饋及鼓勵
1.4.4 安排正向管教教師增能研習,提升老師對學生的個別化引導及管教知能
1.4.5 針對轉復學生進行入學宣導,提供學校規則、資源相關資訊,以期學生可以盡速熟悉及適應學校環境
1.4.6 針對學習落後及弱勢的學生給予補救教學,安排資源教室及學習扶助的課程,協助學生加強學習成效
1.5.1 舉辦社會/班級議題-換位思考活動,如『投投是道』活動,以2021公投議題進行班級討論、發表及投票,讓學生可以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及環境的相關
1.5.2 辦理路跑與淨灘活動,培育學生長期運動的習慣,且讓學生懂得愛惜我們的生存環境
1.5.3 國中及高中職均有社團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有興趣的社團,並能運用社團中所學的知識,例如籃球社員可以協助擔任籃球比賽裁判
1.5.4重視學生的服務學習,培養學生懂得回饋與付出,例如歲末愛心園遊會活動、協助竹南鎮公所寒冬送暖活動、協助華山基金會發票勸募,以及扶少團的寒冬送暖
1.5.5 每學期透過影片的宣導,讓學生於日常生活中覺察節能減碳的重要性,落實減塑、使用環保筷、隨手關電源的行動
1.5.6 每學期舉辦一次『以書會友』書展活動,參觀書展後填寫學習單﹐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1.5.7 舉辦生命教育相關活動,例如與特教宣導結合,辦理身障體驗闖關活動、個人及班級『年度代表字』創作,引導學生省思過去及展望未來、配合節日或活動進
1.5.8 各類學習領域/學科的教學與活動中(國英數自社藝體輔訊料餐觀)議題融入
1.6.1 高中職部學生於新生訓練時說明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及如何建置
1.6.2 每學期末固定檢核學生上傳的件數,未達建議件數者給予提醒
1.6.3 國中部學生於輔導課、班會課,逐步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夾
2. 學生主動學習心智習性的養成
2.1.1 落實教學三部曲(5-40-5),前5分鐘提起舊經驗,準備開始學,中間40分鐘教授本節重點,後5分鐘總結今日課程
2.2.1 在各項活動辦理時,請導師引導學生活動前了解計畫,活動中盡心參與,活動結束後帶領學生反思並且做紀錄或填寫回饋單,讓自己的學習歷程得以留下完整
2.2.2 校外教學引導學生蒐集資料,規劃自己參訪路線,並分組討論,透過多媒體心得分享學習成果,例如高中部的能源之旅及人文之旅
2.3.1 辦理『學習檔案種子學生培訓』活動,讓種子學生對於學習檔案建置的目的及方式有清楚的了解,再從旁協助其他同學
2.3.2 每學期安排兩次學習檔案整理,學期中亦安排抽查的活動,了解同學建置情形,同學也可以檢查並看到自己目前之表現及成長改變。(108學年度配合10
2.3.3 每學年結束時會進行執行功能檢核,讓學生可以檢視及盤整自己當學年度在各執行功能的展現,並了解自己未來修正方向
3 學生能展現出執行功能學習表現
3.1 聯絡簿改版為學生手札(110學年度國中部七年級及高中職一年級使用),增加學生計畫力(時間管理)、行動力、覺察自省及變通力的培育及展現。
3.2 校內各項活動及各領域活動中皆能在實施計畫中明列重點培育方式及策略
3.3學生可以在自己籌備的活動中去運用執行功能,展現自我管理、問題解決及溝通表達等能力,讓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3.4 參與技藝競賽的選手可以做出自己的訓練計畫及筆記,發揮自己的執行功能,加強覺察、自省、問題解決等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在競賽中贏得佳績
3.5 各科在校外教學參訪前都能先蒐集資料,參訪中觀察與記錄,參訪後心得分享,或舉辦簡報比賽,提升多媒體製作能力與表達溝通能力
3.6 國文領域辦理TED-Cish 我要介紹一本書活動,展現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11.1 體育課每學期皆會進行學生體適能檢測,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體育老師並會給予體能訓練建議
3.11.2 學務處配合教育部體育署活動,每學年皆會舉行SH150活動,學生每天皆能做30分鐘的運動,每週達150分鐘以上,讓學生可以有健康的體魄
3.11.3 安排各項運動賽事如校慶運動會、班際球賽(籃球、排球、桌球)、莒拳道、路跑、健走等,讓同學透過參與活動,培養運動的習慣
五、組織氛圍與環境營造
1. 組織氛圍
1.1.1 每學年皆做班級綠化美化佈置及教室佈置﹐營造優良的讀書環境
1.1.2 辦理教師輔導暨特教知能研習、正向班級經營教師增能研習、教師法研習等,並做正向管教案例宣導,以期老師在教學現場可以營造正向、友善的學習環境
1.1.3 學校有24小時的保全、近200支監視器以及校園安全地圖,提供學生安全的校園環境
1.1.4 建立多元溝通管道,如校長信箱、學校網站首頁的意見交流區(左下角)、處室信箱、各部科FB粉絲專頁以及LINE群組等,讓師生、家長皆能利用這些
1.2.1 餐旅群結合校園的綠能區辦理『幸福咖啡及烘焙坊』活動,提供老師在課間有舒適的休憩環境,並能享用學生的手沖咖啡及自製餐點
1.2.2 學校重視無障礙設施,設有斜坡道、無障礙扶手、無障礙廁所、廁所緊急求助鈴等,提供安全的校園生活空間
2. 校園環境
2.1.1設計君毅『中港溪特色課程』
2.1.2 設計解決問題五步驟的貼紙,讓學生可以張貼在墊板上,隨時提醒及加強印象
2.2.1 設計君毅『中港溪特色課程』,包含歷史、地理、文學及飲食等,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
2.2.2 國中部社團增設了閩南語社,推動本土語言教育,並利用寒修暑修的時間安排學生做在地文化踏查,如山佳遺址、慈裕宮、龍鳳宮參訪,並於參觀後完成學習
2.2.3 邀請苗栗縣大同文康推展協會到校表演,以歌仔戲的形式做性平與節能減碳的宣導
2.2.4 利用寒修暑修的時間安排學生做在地文化踏查,如山佳遺址、慈裕宮、龍鳳宮參訪,並於參觀後完成學習單
2.3.1 讓學生彩繪校園牆面(展翅高飛、執行功能七力、綠能區、飲調教室、餐服教室等),增加學生的認同感
2.3.2 在航空教室、飲調教室、中華廚藝教室、語言教室、自主學習教室等專業教室,都做了美感、藝術化及實用兼具的設計
2.3.3 建置文學走廊發表平台,張貼學生的優良作品,鼓勵並創造校園文學風氣
2.3.4 配合節日(教師節、聖誕節)等做校園佈置,營造相關的節日情境
2.5.1自主學習教室內設有永續地球村的環境設計
2.6.1 建置校園有聲/無聲廣播系統
2.6.2 班班皆有投影設備、有線及無線網路,可供老師教學使用
2.6.3 落實教學資訊化,利用Google classroom建置網路教學平臺,以利線上教學使用
2.6.4落實校務行政電腦化,使用電子公文交換系統,方便公文傳遞及無紙化。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生成績系統亦為電腦化,方便輸入及查詢
3. 學習環境
3.1.1 學校建置E-testing(英文)、奇異國(數學)、Google classroom等數位化學習平台,提供學生隨時使用
3.1.2 專科教室設備,如實驗室、音樂教室、電腦教室、各科專業教室等,上課時學生皆有足夠的可操作設備,以提高學習效能
3.1.3 提供學生課後時間申請使用專業教室進行競賽或檢定的練習
3.2.1圖書館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
3.2.2 圖書館、球場、萊爾富、輔導室小型會議室、自主學習教室等學生下課或午休會使用的空間
3.2.3 運用數位學習平臺,蒐集學習資源軟體、各類考試題庫、練習式測驗等,學生可隨時上網使用
3.3.1校園內設有萊爾富便利商店
3.4.1 落實校務行政電腦化,使用電子公文交換系統,方便公文傳遞及無紙化。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生成績系統亦為電腦化,方便輸入及查詢
3.4.2 提供學生社團、學生自治會等學生團體之活動、開會討論空間與設備
3.5.1 利用竹南鎮公所會議廳辦理空中英語展演活動
3.5.2 利用校車載學生至鄰近的竹南運動公園去上體育課,如游泳、網球、足球等
3.5.3 運用鄰近大學、科大端的教學設備及國衛院資源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專業學習或是探索體驗
3.6.1 觀光科每學年皆會辦理日本週,讓學生可以體驗及認識日本文化
3.6.2利用觀光科的師資安排日文社社團及日文檢定社,增加學生第二語言的學習
3.6.3 與日本高中成為友好學校,並安排線上交流活動,讓學生可以做國際交流,增加語言上的學習及認識他國文化
3.6.4 透過扶輪社辦理交換學生活動,曾有巴西、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學生至本校進行一年的學習活動
3.6.5餐飲科參加國際廚藝比賽相互交流
4.1.1重視學生在校務會議、課發會的角色
4.1.2積極指導學生自治會、科學會組織運作
4.1.3由學生主導歲末聯歡會、多元學習策略競賽辦法擬定
六、資源整合
1. 資源連結
1.1.1.學務處負責本校家長會各項業務,收集家長資料以及了解家長委員的職業,如有需要時可尋求家長會長給予支援
1.1.2.與竹南鎮社區合作營隊、研習班,培養學生建立自我形象
1.1.3.本校家長會、校友會每年參與並支持學校各項活動,例如校慶、畢業典禮、歲末愛心義賣、成果展....等活動
1.1.4家長委員積極參與校內各項委員會
1.1.5.國三夜間留校自習,學校提供良好讀書環境
1.1.6.與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深化合作
1.2.1.已於109年成立校內核心小組,負責研發與統整人力
1.2.2.董事會的鼓勵,專設幸福工程經費30萬,專款專用
1.2.3.與校友會、家長會、後援會等團體維持良善互動並獲取認同,需要財力支援時則無後顧之憂
1.2.4.家長贊助獎學金用於資助鼓勵清寒學生
1.2.5.企業贊助競賽獎金,鼓勵師生參與各項競賽
1.2.6.後援會贊助經費,外聘學者專家提升師生專業
1.3.1透過LINE社群軟體,建立校方的官方帳號,邀請家長加入及時回應家長問題使家長有感,並隨時上傳相關活動照片與相關宣傳資訊
1.3.2.與各科大保持良好互動關係,建立人才與資源庫
1.3.3.每學期開設特色課程,善用校外教學設施、自然、 人文環境、歷史文物等教學資源與場域,進行參訪、體驗等學習活動
1.3.4.開設中港溪(社會領域)特色課程,實地探查,讓學生了解家鄉人文與在地文化
1.4.1.透過各項公開活動,有效宣傳學校形象,如鎮公所舉辦寒冬送暖以及校友會舉辦送愛到偏鄉等
1.4.2.積極把握公開亮相的機會,爭取曝光度,如參加ET-TODAY美食達人比賽等
1.4.3.運動場免費提供社區居民運動休閒(疫情前),活動中心提供團體辦活動,教室提供辦理英語測驗、數學比賽、珠心算檢定、國中會考考場等
1.4.4-將執行功能辦理成果加入學校網頁,並在facebook公開分享
2. 資源運用
2.1.1與鄰近社區—山佳里維持友善關係,適時帶領學生做社區打掃以及藉由節慶時辦理社區寫春聯等活動,藉以加強與社區的關係
2.1.2.與育達科技大學教師協同教學
2.1.3.與業師協同教學
2.1.4.學生業界參訪及職場體驗
2.1.5.畢業校友返校指導選手專業技術,傳承比賽經驗,讓技能團隊發展更健全
2.1.6.辦理畢業校友講座,返校經驗分享,鼓勵學生拓展視野,提升未來競爭能力
2.1.7.辦理淨灘活動,實踐生命教育,以達「自發」、及「共好」的全人教育精神
2.1.8.辦理寒暑假機器人比賽,與雲科大、育達科大跨區合作,鎮公所、中油、家長協會贊助經費,辦理全國機器人比賽
2.2.1.教官室成立春暉社,不定期到社區清潔打掃
2.2.2.110年第2學期開始主動與社區協會合作,維修社區弱勢家庭水電事宜,並藉此讓學生有成就感也讓社區有感,增加曝光亮點
2.3.1.人事室走溫馨、主動關懷的路線辦理期末感恩餐會,讓老師們有感,也讓新進教師更能快速融入大團體
2.3.2.學務處主動建立師傅制,讓表現績優的導師帶領新手導師;教務處各領域也主動建立師徒制,讓資深教師帶領新進教師透過共備與觀課等模式給予更多支援協
2.3.3.實習處透過各項活動的舉辦也關心校內同仁的與行政同仁的辛勞,給予更多的鼓勵,例如幸福咖啡屋等活動
2.4.1.透過每學期輔導室所舉辦的親職座談增加與家長之前面對面的互動
2.4.2.透過年輕老師們對新資訊的善用分享給所有導師們善用LINE、Google表單、FB、雲端硬碟等相關資訊,讓家長可以即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以及
2.4.3.辦理成果展、發表會邀請家長參與,共同分享學生成長
2.5.1.校友會已於106年正式成立,目前運作已達4年,累積加入校友們共有百人以上,透過LINE社群、FB社群等模式讓更多人知道校友會並且加入校友會
各領域簡報資料
「深化執行功能培育校園文化」與「新課綱的連結」
1.2.2
非正式課程融入各科(領域)教學活動、學校特色活動中實施、師生參與校外比賽、自主學習成果發表、國際交流活動參與及環境教育議題推動,務實致用做中學
高中部辦理跨校搭火車學史地媒體報導
資料多媒體科學生操刀籌辦電競PK賽媒體報導
餐飲科科學會主辦拜師禮活動
資訊科機器人戰隊六年一貫
觀光科學生利用專題製作課程搭配活動自主籌備幸福咖啡屋活動
Report abuse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