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蜂捉蛇:與自然共處的安全智慧
實施日期:114.06.26
教學目標
(一)認識常見的蜂類與蛇類品種及其特徵。
(二)學習遇到蜜蜂或蛇時的正確應對方式,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三)瞭解被蜂螫或蛇咬後的正確急救處理方法。
(四)建立對生態系統的尊重與保育觀念,了解蜜蜂與自然環境的關聯。
(五)藉由動物救援故事啟發學生對動物生命的同理心。
進行方式
1.專題講座:由專業講師進行口頭解說,輔以圖片、影片展示與案例說明。
2.實例分享:講師分享救援蜜袋鼯「阿寶」的真實故事,增加學生投入與共鳴。
3.互動問答:現場提問與小遊戲,讓學生參與並加深記憶。
4.知識講解:介紹蜜蜂的生態價值與蜂蜜產製過程,並澄清對蛇類的常見誤解。
成果描述
學生能明確記住並應用講座中的安全知識,例如遇到蜜蜂時不要揮打,以免激怒牠們,保護自己也保護蜜蜂。同時能理解蜂蜜得來不易、蜜蜂對生態的關鍵角色,並建立珍惜生命與自然的態度。學生也學會基本分辨蛇類與正確處理被咬傷的方式,避免誤信坊間迷思,如「三角形頭就是毒蛇」等錯誤判斷。
實施心得
講座引起學生高度興趣與共鳴,不僅因為知識實用,還因為講師活潑生動的講解與真實案例的感動分享。例如學生提到自己在生活中實際應用所學(未揮打蜜蜂避免被螫),也對蜜袋鼯「阿寶」產生了深刻印象。此外,對蜜蜂生態與蛇類辨識的正確觀念刷新了學生以往的認知,證明課程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生命與環境教育的重要實踐。
學習者心得
學習者1:我在星期二也遇見蜜蜂 ,我當時本來要揮揮牠 ,然後想想我星期二沒有揮打牠是對的,我沒有驚擾牠也沒有被蜜
蜂螫到。所以我覺得聽講座得到的知識很有用,遇到蜜蜂不要揮打,這樣子可以保護自己。
學習者2:在講座時有一段講師講到他們救了一隻蜜袋鼯,牠的名字叫阿寶,他說那隻蜜袋鼯阿寶會在早上打卡的時候跟他
握手,我覺得很奇特有趣 。
學習者3:講師講到為什麼蜂蜜很貴的原因,原來蜜蜂要飛行40000次才能有一公斤蜂蜜,真的長知識了。
學習者4:一般以為蛇的頭是三角形就是毒蛇,這個說法已經被專家說是假的了。三角形的頭不一定是毒舌,不是三角形的
頭也不一定不是毒蛇。
說明:講師說明被蛇咬時NG行為
說明:學生學到一些有趣的知識
說明: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戶外教育-粉牛樂園參訪
實施日期:114.02.25
教學目標
(一) 落實學生之身體感官及直接體驗,促進其與環境之連結感,並培養友善環境之態度。
(二) 透過人際互動及團隊合作,發展社會覺知技能,養成尊重及關懷他人之情操。
進行方式
1.由園區導覽介紹粉牛樂園。
2.以體驗及DIY實作完成課程。
成果描述
1.認識了蝴蝶的變態過程。
2.學到了餵食動物的方法,不能亂丟食物。
3.玩DIY彩繪,發揮學生的創意。
4.和同學一起合作闖迷宮,學會互相幫忙。
實施心得
這次帶領二年級學生前往嘉義粉牛樂園進行校外教學,整體過程非常順利且收穫豐富。出發前,除了向學生簡單介紹粉牛樂園的特色與注意事項,也提醒學生遵守公共場所的禮儀與安全守則。事先與樂園聯繫活動流程及DIY體驗內容,讓活動進行更順暢。粉牛樂園結合了畜牧教育、可愛裝置藝術與互動體驗,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整體來說,二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與導遊哥哥姐姐的引導下,表現出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秩序感。即使是活潑好動的孩子,也在實際接觸動物和參加創意彩繪時,展現出專注與耐心,這讓老師十分欣慰。
學習者心得
學習者1:我第一次拿牧草餵小羊,牠們吃得好開心,我覺得很有趣。
學習者2:我覺得很開心,因為可以跟同學一起玩。
學習者3:我喜歡彩繪乳牛,我的乳牛身上有很多愛心和星星,我覺得很可愛。
學習者4:我在蝴蝶園區發現蝴蝶的蛹,老師說我很厲害。
說明:餵食羊咩咩
說明:聽講師解說蝴蝶變態過程
說明:彩繪DIY
永康區南大附中園藝與休閒活動課程
實施日期:114.03.28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透過實作與體驗,讓學生認識園藝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對自然生態的關懷與興趣。此外,課程也強調休閒活動的價值,幫助學生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找到紓壓與放鬆的方法,同時提升團隊合作與實踐能力。
進行方式
理論講解:由專業講師介紹園藝基礎,包括植物種類、生長條件、養護技巧等。
實作體驗:學生實際操作,如種植花草、移植盆栽、製作綠化小景觀等,學習動手操作的技巧。
戶外實察:參訪學校或社區的綠地,觀察不同植物的生長環境與特色。
創意應用: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設計個人或團體園藝作品,如盆栽裝飾、植物佈置等。
成果分享:舉辦成果發表會,學生分享學習歷程與作品,提升自信與表達能力。
成果描述
本課程學生透過親身體驗,掌握了基本的園藝技能,如如何選擇適合的土壤、澆水的正確方式、修剪與施肥技巧等。學生們也完成了各自的盆栽作品,並透過團體合作規劃小型綠化空間,為校園或社區增添綠意。此外,他們學會如何在園藝過程中放鬆心情,享受與大自然接觸的樂趣。
實施心得
本次課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園藝知識與技能,也培養了他們對環境的關心與責任感。在實作過程中,學生透過合作與討論,增進了團隊合作能力。此外,許多學生表示園藝活動讓他們感受到放鬆與成就感,對於舒緩壓力與提升專注力有所幫助。
學習者心得
學習者1:透過這次課程,我學會了如何照顧植物,也發現種植的樂趣,未來想在家裡種更多植物!
學習者2:跟同學一起合作規劃園藝作品很有趣,不僅學到知識,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學習者3:本以為園藝很難,但實際操作後發現很療癒,照顧植物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學習者4:這次活動讓我更關注周圍的綠色環境,也學會如何利用園藝來放鬆心情。
本課程成功達成了讓學生親近自然、學習實用技能、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未來若能持續開設,相信能帶給更多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
「葉」想世界:校園落葉拼貼創意聯想活動
實施日期:114.0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與認識校園植物的多樣性。
2.培養學生的創意思考與團隊合作能力。
3.鼓勵學生運用自然素材進行藝術創作,體會自然之美。
4.透過主題創作與分享,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環境保護意識。
進行方式
1.素材蒐集:學生於校園內自由撿拾各類植物落葉,了解不同葉子的形狀、顏色與質感。
2.分組創作:將學生分組,引導各組利用撿拾到的落葉進行拼貼創作,開展主題聯想,每組自由發想作品主題並命名。
3.創意聯想與拼貼:學生運用剪貼、拼組等方式創作,如拼貼昆蟲、模特兒服裝設計、海洋生物、運動場景等。
4.成果分享:各組學生發表作品創作理念,分享創作過程中的想法與合作經驗。
成果描述
學生創作出多樣化的拼貼作品,展現豐富的想像力與細膩的觀察力。例如:
1.有組別將落葉拼貼成時尚模特兒穿著的美麗服飾,展現設計感。
2.有學生拼貼出一隻金光閃閃的海豚,呈現夢幻海洋世界。
3.有組別以「世界水母日」為發想,拼貼出環保主題的水母作品。
4.也有學生創作「昆蟲馬拉松」競賽場景,形象生動,充滿童趣。
整體成果呈現出學生對自然的觀察、藝術的創意及對環境議題的關心。
實施心得
本次課程結合生活環境與藝術創作,讓學生從自然中取材,發揮想像力,激發出豐富的創造力。學生在收集落葉過程中主動觀察植物種類,並於創作中展現高度參與與合作精神。各組作品風格迥異、主題明確,顯示學生已能將生活經驗與藝術表達結合,且在分享過程中展現良好的口語表達與自信。透過此次活動,不僅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與環保意識,也讓校園落葉化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為課程注入創新與感動。
學習者心得
學習者1:我可以做出這幅畫的原因,是因為我從三年級開始就喜歡上了昆蟲,到了四年級能有這個機會讓同學也認識昆蟲。讓那些害怕昆蟲的人面對長相可怕的昆蟲。再害怕也不能讓可愛的昆蟲消失。我們要尊重大自然愛護環境,珍惜所有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生命,讓昆蟲不只是角落生物,而是陪伴著我們長大的小小玩伴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一起同行。
學習者2:花卉的應用在時尚界就像呼吸一樣,很多設計師都從花花草草等環保物品上取得靈感。在校園裏從地上撿到一些花跟草拿來做畫。在圖畫中可以感現出大自然的美貌 。
學習者3:希望這一幅畫可以讓大家更重視水土保持跟生態平衡。11月3號是世界水母日,用這個話題讓大家重視生態平衡。
學習者4:這幅作品是一場有趣的葉子馬拉松,我們把撿到的葉子想像成不同的動物選手。像烏龜、兔子,還有長得像螞蟻的小小葉子,每個葉子的選手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但他們都很努力向前衝,因為大家都想成為第一名。
說明:美麗的時尚名模
說明:優游自在的水母
說明:馬拉松競賽
說明:可愛的黃金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