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詩人,著名「神曲」作者但丁(Dante)有一句至理名言:「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但智慧卻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德育及公民教育是培養學生全人發展的重要學習經歷之一,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的態度。為了裝備學生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本校首要培育對學生個人及群性發展,幫助學生成為有識見、富責任感的公民,為全人類的福祉作出承擔。
因此,除配合課程發處所提倡的五種首要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及承擔精神外,本校亦切合學生的需要,並配合學校的辦學宗旨,自行設計校本德課程,透過不同的主題,培養學生優良品德。從宏觀的角度看,各級的重點和課題配合當時學生的需要和發展,主要涵蓋各種與學生日常生活(生活事件)及培養學生價值觀有關的教育範疇,例如性教育、環境教育、傳媒教育、倫理教育及健康教育等,藉此培養同學們尊重殊異,使他們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社會上不同的觀點及價值觀;並從學校的校風中體現出來。
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通過各學習領域/學科課程的學與教,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當遇上難題的時候,懂得辨識當中涉及的價值觀,作出客觀分析和合理的判斷,並付諸實踐,方能面對未來生活上種種的挑戰。
隨著時代的發展,本校的校本德育課程亦涵蓋教育局推行的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團結」和「孝親」(於2023年12月加入),作為推動價值觀教育的其中一個方向。
此外,本校整合包括品德及倫理教育、公民教育、國民教育(包括《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生命教育、性教育、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法律框架下的人權教育等不同跨學科價值觀教育範疇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並加強彼此之間的連繫,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於課堂上,我們著重同學間和師生間的交流,更著重同學的反思。因此,我們特別求同學要專注投入、主動積極、互相分享、主動發言和不斷反思。老師會因應情況和主題,以多元化的形式授課,如歌曲欣賞、文章閱讀、中外新聞、短片瀏覽、個案研討等。此外,所有教材均由老師悉心設計和預備,別出心裁,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和教學效能。
至於評核方面,這門學科是以價值教育為重點,著重的是價值和態度上的判斷和改變而不單是知識的傳授。因此,我們不會以考試的形式評核學生;我會以學生們日常的上課態度和課業評核同學們的表現。課業的類型有剪報或文章反思、個案研討後感、專題分享等多樣化模式作評核,務求引發學生多加思想,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除了發展中一至中六級德育課程,切合學校的情勢和學生的需要外,我們亦會透過不同的主題培養學生優良品德外,並建立不同的德育平台,如早會、周會、德育周,宣揚道德教育。此外,我們亦會發放有關德育的資訊予同學及教職員參閱,如互動刻場、刊物、單張、短片、張貼標語等,建構正面的校園文化和環境,藉此深化校園的正面文化。這些舉措,目的旨在讓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和校外團體皆參與學校德育及公民教育的發展,藉此提高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和共通能力,並協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人生的態度。
近年,我們還跟升學及就業組會作推行生涯規劃教育,透過課程和小組輔導,幫助同建構理想人生。此外,還有優化國情教育課程,加強國民及公民教育元素,強化學生國民及公民身份的認同,並透過升旗禮、國內文化察之旅、國情教育周會和國民教育課程等,加深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和培養他們愛國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