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簡介:
國民教育既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亦是學校的重要學習宗旨,是學校課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組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課堂內外」、「全校參與」、「國民大使活動」及「跨組別協作活動」的方式,有系統地規劃和推行國民教育,並把愛國主義教育的元素和精神,融入各學科及跨學科課程範疇的學與教,以及全方位學習活動。
每年於國慶日、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舉行「升旗禮及短講」,另每週四亦會舉行分級集隊,並於晨會上進行「升旗禮」,藉此增進同學對國家的認識,讓同學反思自己的國民身份以及作為國民應有的責任。
為強化同學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價值觀教育組與中史科致力推廣中國國粹——京劇,讓同學透過不同的京劇文化推廣活動了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及箇中蘊含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有助中華文化的傳承,更能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2022-2023年度價值觀教育組及中史科帶領四十位中一至中五同學到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欣賞北京京劇院演出的《戰馬超》、《詩文會》、《將相和.負荊請罪》、《金山寺、斷橋、雷峰塔》。在活動前,老師先為學生講解京劇的歷史、行當、流派及藝術特色,同學們在聆聽老師講解及在演出休息時填寫工作紙,以表達他們對京劇的感受。
同學們投入觀看北京京劇院的演出,親身感受到京劇藝術的無窮魅力和豐富內涵。更難得和感動的是,在經過辛勞的演出後,京劇演員們還特意留在台上與我們師生合影;在北京京劇院劉侗院長的親自引領下,讓學生們能近距離和京劇演員接觸,引起年青一代對京劇的興趣,有助京劇文化的傳承,更能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配合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利用晨會校園電視播出短片,讓同學了解國家安全的定義及認識國家安全與《憲法》的關係。
配合國家憲法日製作校園電視節目、舉行晨會廣播及籌辦其他週邊活動,如網上問答比賽。
以「抗戰英雄」、「潮著漢服」、「國內扶貧」、「青少年在內地發展機遇」、「國家醫療/社經發展」為題舉行全級性的專題講座。
透過選用適當的初中學習材料及高中的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因應品德情意、文學或中華文化的學習要點,認識篇章中的人物言行、故事情節、名言雋語,讓學生在情感上有所感染,然後營造適當情境,引領學生反思,並在道德上自覺實踐,讓學生透過認識、反思,進而認同優秀的傳統文化。
研習與中國歷史相關的香港發展的重要事件,了解香港的發展歷程及其與國家發展的關係;
透過對中國社會文化發展、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科技發明的認識,了解、欣賞及傳承中華文化兼容並包、開拓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對中華民族及文化的情感,並能尊重及關懷不同的文化與傳承;
透過對歷史人物及史事的認識,能欣賞自己國家、民族的成就培養學生優良的品德,以及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透過研習國民的工作、消費、娛樂優閑、衣著、居所、飲食等方面,認識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面貌;透過探討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的展現方式,從而了解社會轉變如何影響傳統文化,藉此讓學生對城鄉的生活面貌以及一些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互動關係有所認識,並關懷國內同胞的生活。
透過認識國家參與的國際事務、對外投資、推動文化交流和傳播等方面,探討中國走向世界的困難與挑戰,藉此讓學生了解中國如何參與國際事務,以及國際的回應,從而探討對中國的影響,並關注國家對外關係的最新發展。
認識當代國情概略:國家的政治體制;中華民族的組成;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
認識國家的象徵(國旗、國徽、國歌)及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相關規定
認識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高新科技、醫療衞生、文化教育、 基礎建設、脫貧)取得的成就
認識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
裨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
貢獻:香港在不同範疇推動內地發展及交流;捐款賑災 或支援內地發展中地區的需要
認識有關香港營商環境的知識,瞭解內地與香港在經濟上的緊密關係,以及明白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性;
透過認識内地與香港經濟 及商業發展的緊密關係,提升學生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及責任感。
學習唱國歌和應有的禮儀,培養學生尊重國歌;
了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音樂特徵、認識作者和創作背景,更可對音樂與歌詞的關係進行賞析,加深認識國歌。
「關愛抗戰老兵」計劃:每年帶領學生探訪抗戰老兵,藉著聆聽老兵們的故事,讓學生能進入老兵的人生片段,甚至對抗戰及香港保衛戰這段歷史產生共鳴,並令學生對為國家、民族犧牲的英雄們存感恩之心。
進行中二級朝代服飾班際比賽,學生需在比賽前分組完成朝代服飾一件。在比賽當天,每組由一位模特兒在週會中穿著表演,並配合台下的旁白介紹。透過此活動,讓學生能認識中國歷代服飾的特點。
舉辦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考察及參觀赤柱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藉著參觀戰爭遺跡及戰時軍事設施讓學生認識香港戰時歷史,及中外軍人對香港的貢獻;毋忘戰爭歷史,培養學生感恩的心,亦讓學生能加深對抗日戰爭的認識。
與德公環組合作,帶領學生參加中國戲曲節及香港藝術節,觀賞京崑。參與的同學須蒐集資料並撰寫觀後感受,拍成「校園電視」節目以介紹京劇的藝術特色及相關的歷史故事。透過此活動,同學能擴闊視野,讓他們對中國的國粹---京崑藝術有更深入的了解。
每逢五四運動週年紀念,進行晨會短講或拍攝校園電視,幫助學生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及意義。
每逢抗戰勝利週年紀念,進行晨會短講或拍攝校園電視,介紹抗戰歷史及緬懷抗戰英烈,讓學生了解這段浴血奮戰的歷史及對前人的付出懷有感恩之心,並珍惜和平。
透過中五週會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由「漢服香港」主講,除了漢服介紹外,更有現場試穿環節,使同學能更了解漢服的樣貌結構,從中學習中國傳統服裝文化,推動漢服融入日常生活。
邀請資深老師、大學學者及及碩果僅存的抗戰老兵來校介紹抗戰歷史。藉著嘉賓的分享,讓學生能進入老兵的人生片段,甚至對抗戰這段歷史產生共鳴,並令學生對為國家、民族犧牲的英雄們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