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中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課程的其中一個選修科,地理科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地球和現代社會,讓學生從空間及環境的角度,透過探索人、地、環境的相互關係,對轉變中的現今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情境,讓他們發展全球視野,關注全球化的影響力,以及體會到國際合作對解決全球議題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育利用這一豐富的情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轉變中的世界。
此外,研習地理可幫助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區域差異、資源短缺等日漸嚴重的問題如何為中國及全球帶來巨大的挑戰。再者,地理研習亦為學生提供發展終身學習基本能力和明辨性思考、溝通、信息處理、解難、抉擇等共通能力的機會。地理科採用的探究式學習取向,可幫助學生發展涉及價值澄清和判斷的重要能力。這些都是達致全人發展的基本條件。
地理教育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讓他們理解個人、社會及環境三者的關係,並由此而發展可運用在其他學習和生活情境的技能。
簡而言之,高中地理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地理認知和探究能力的人 — 即要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夠理解事物在空間分布的意義,明白人、地和環境三者關係,能夠提出地理問題和透過探究尋找答案,能夠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以及能把空間和生態觀點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人。
關注全球、區域和本土議題:
地理科的學習內容涵蓋了從全球到本土的各種議題,例如氣候變化、資源管理、城市發展、區域差異等,讓學生了解這些議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培養全球視野。
培養共通能力:
地理科課堂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配合課前預習、課堂提問/討論/匯報/分享及課後鞏固評估的不同學習階段,近年本校常跟香港大學地理系及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合作,鼓勵學生參與和地理資訊系統 (GIS) 相關的工作坊、參觀及比賽,這有助於學生發展包括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溝通合作、信息處理、解難和決策等共通能力,這些能力對於學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強調探究式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要求學生運用一系列的應用、組織及思考技能來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或議題。
地理科鼓勵學生走出課室,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例如參觀海岸、河流、濕地、林地、特別地質保護區、內城區、工業區、新市鎮及新發展區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環境和人文活動,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本校重視推行「探究式實地考察」,老師在特定地點選擇與「人與環境相互作用」有關的議題或問題,再由學生與教師商定策略,找出其成因、過程和結果,然後是適當地蒐集、分析和呈列數據,從中找出可行的管理策略/解決方案。透過探索現實生活議題和問題整合知識與概念,並支持學生作獨立研習。
本地考察活動分為兩類﹕由老師自行策劃或參與校外機構主辦的考察活動。同學在實地考察前進行規劃,並透過一手資料搜集 (問卷調查、拍照、量度及搜集樣本等),同學利用不同數據回應實地考察前擬定的假設,回校後利用數據進行分析及作延伸評估。
地理科與中國歷史科、通識教育科、旅遊與款待科聯合舉辦境外遊學團,過去數年同學足跡遍及日本、越南及泰國,透過探訪海外自然地理景點,擴闊同學眼界。
陳志敏老師、鄺誠謙副校長、黃文寶老師
地理科參與由香港大學地理系、社區天氣資訊網絡、香港天文台及香港童軍總會於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舉辦的「極端天氣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及活動。2A黃匯喬及2A鄭梓涵於「氣象定向比賽」中學組分別獲得冠軍及季軍,而4A蘇錦城及4B盧振豐則於「學生STEAM應用作品展覧」的Poster Competition中以「利用便攜式微氣候感應儀探究小西灣區巴士站週邊環境及特性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為題,向評審團及公眾介紹研習成果,並獲得季軍。
透過活動,同學可向公眾傳播氣象知識及分享研習成果,並提高了同學對極端天氣與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地理科參與由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及香港大學地理系合辦的「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地理與STEM工作坊,研究香港柴灣區巴士站的環境特徵如何影響城市熱島效應。
同學在工作坊初步認識城市微氣候,製作自動氣象儀,並於同日放學後到小西灣不同地點利用自動氣象儀收集數據,通過收集溫度、濕度、車流量和人流量的數據,了解巴士站作為城市微氣候熱點的角色,並提出改善建議,以減輕熱島效應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鄺誠謙副校長與4位高中修讀地理科的公民大使黃穎珊、柯俊禧、蘇彼特及郭柏皓組成參賽隊伍,以「運用Co-WIN氣象站數據設計高中地理前、中、後課堂探究活動」為研究主題,於「社區天氣資訊網絡Co-WIN教學應用獎2024」匯報日中榮獲中學組銀獎。
比賽由社區天氣資訊網絡Co-WIN、香港天文台及香港大學地理系聯合舉辦,參賽老師需利用簡報介紹如何利用Co-WIN作教學應用,並由同學於簡報中分享學習心得。大會於匯報後亦特意安排了參賽隊伍參觀天文台,同學獲益良多。
地理科同學前往西貢清水灣進行海岸考察。清水灣位於清水灣半島,三面受地形屏障影響,有利形成海岸沉積地形。同學於清水灣二灘上利用不同的工具量度及收集當天的風速、波浪頻率、海灘推移質大小及磨圓度等數據,藉此加深對收集考察數據方法及相關的地理概念的認識。
地理科同學參加了由香港大學地理系舉辦的聯校GIS STEM工作坊。工作坊由本校校友會主席、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林潤發博士籌劃。學生先在東區進行實地考察,讓同學探討區內的休憩設施的分佈與數量,然後利用考察數據學習使用ArcGIS,並進行地圖和數據數字化和可視化;另外,學生亦在工作坊利用ArcGIS組建地理數據庫,使用不同數據集和Buffer功能,分析考察數據和空間分佈,最終分析東區公屋居民對康樂設施的需求、公屋與康樂設施的距離、是否有足夠的康樂設施以配合社區不同的需要等議題。
高中修讀地理科的學生而又擁有良好的學術基礎,可根據你的興趣和能力升讀不同大學的學士學位課程,常見的出路包括以下幾個方向:
1. 地理與資源管理相關課程
香港大學
Bachelor of Arts in Geography (地理學文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區域研究。
l 地理資訊系統(GIS)和空間數據分析。
l 城市化、可持續發展、土地資源管理。
香港中文大學
Bachelor of Social Science in Geograph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地理與資源管理社會科學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
l 城市規劃與管理
l 地理資訊系統和遙感技術
2. 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
香港大學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環境管理與科技理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環境保護政策與實踐
l 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應對
l 全球和區域層面的環保問題
香港科技大學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環境科學理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環境科學和生態系統研究
l 氣候變化與能源政策
l 可持續社區設計
3. 城市規劃與建築
香港大學
Bachelor of Arts in Urban Studies (城市研究文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城市規劃與社會發展
l 城市設計與基建規劃
l 智慧城市與可持續規劃
香港中文大學
Bachelor of Social Science in Urban Studies (城市研究社會科學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城市化過程與挑戰
l 城市政策與土地利用規劃
l 城市的經濟、文化與社會議題
4. 地理資訊系統(GIS)與空間科學
香港理工大學
Bachelor of Science in Geomatics (地理信息學理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
l 遙感技術和測量學
l 智慧城市與空間分析
香港科技大學
Bachelor of Science in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數據科學與技術理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地理數據處理與應用
l 空間大數據分析
l GIS 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5. 旅遊與文化管理
香港理工大學
Bachelor of Science in Tourism and Events Management (旅遊與會展管理理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旅遊業發展與文化保育
l 旅遊資源與目的地規劃
l 可持續旅遊與生態旅遊
6. 社會科學與全球研究
香港大學
Bachelor of Social Sciences (社會科學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全球化與區域研究
l 資源分配與經濟發展
l 社會政策與可持續發展
香港教育大學
Bachelor of Social Sciences in Global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全球與環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
與地理學相關的重點﹕
l 全球化與可持續發展
l 環境教育與政策
l 世界地區問題與解決方案
向初中同學介紹地理知識,提高初中同學對地理科的興趣
推動同學關心及愛護身邊環境及大自然
地理學會幹事聯同公民大使逢星期四回收全校各班的廢紙。班長/代表把廢紙帶到指定地點進行回收。
同學利用環保及回收物料製作服飾,向評判展示服飾如何能回應全球增溫下的負面影響及紓緩問題的方法。
透過戶外參觀/ 考察,讓初中同學體會進行地理實地考察的方法。
同學要以競技的方式選擇答案,除了考問同學的地理知識外,亦需要同學發揮合作精神。
活動期望同學能運用初階的地圖閱讀技巧。同學利用地圖及提示,在最短時間內在校園各處搜尋答案以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