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Citizenship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S)

課程目標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三年制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並與其他三年制高中課程的科目一樣進行公開評核。

公民與社會發展強調幫助高中學生了解香港、國家及當代世界的狀況,以及其多元化和互相依存的特質;並透過在學習過程中聯繫初中已學和高中各科的知識,從多角度理解、研習及探究不同的課題,從而建構更多關於各主題的知識,建立更穩固的知識基礎;並理解課題、決策過程和不同解決方案的複雜性、考慮要點和優次,從而培養學生: 

(a)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理解當今影響個人、社會、國家及全球日常生活的 問題;

(b)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 

(c)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夠慎思明辨、理性思考、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 

(d)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並且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本科期望同學修畢本科後能﹕


上課模式

本校中四與中五級的公民與社會發展共設六組,每組十五至二十人,按學生成績及能力編組,以便任教老師能針對組內學生能力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及照顧學習需要。

任教老師按課程各主題及課題,搜集相關的學習材料,如剪報、時事節目、網上資料等,製作不同類型的學習材料,並於共同備課節上的修訂及確認施教方向,讓學生認識及掌握本科的重要概念,訓練思考及分析議題的方法。 

本科引入「合作學習」的課堂策略,視學生為學習主體,藉由學生小組的方式以促進同儕互動與主動學習。我們重視﹕

(1)進行異質性學生分組,藉由不同學習能力或社經文化背景學生間的溝通以豐富學習經驗及擴展認知思考;

(2)小組成員間能積極互賴,藉由所有成員間學習及情感的相互支持以達成團體學習目標;

(3)說明與提供小組獎勵、個人績效責任及同等成功的機會,藉此獎勵結構促使所有成員均盡力參與學習過程以爭取小組及個人榮譽;

(4)培養合作技巧,藉由學習及運用人際技巧以達成有效溝通,並化解彼此間的衝突與歧異。

另外,除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外,為了令同學可以將概念學以致用,本科亦利用了議題探究模式教授和生活社會悉悉相關的議題。這些議題主要參考教科書及教育局提供的資源擬定,務求更緊貼課程內容,提升同學的學習效能。 

科任老師

科主任﹕

鍾偉志老師   (電郵﹕tm@lhymss.net)


組員﹕

源智熹老師 (HEI)、李浩勳老師 (HF)、何樂基老師 (HK)、江思敏老師 (KSM)、林築雅老師 (NGA)、彭淑慧老師 (PN)、鄺誠謙副校長 (SH)、馬若芷老師 (YT)

其他學習經歷

同學探訪不同的展覽及進行實地考察,認識香港社區文化、中華文化、古蹟活化等知識,從中認識香港文物保育及文化傳承的相關策略及措施,了解文物活化發展時如何平衡商業化及文化傳承的需要。 

舉行班際《基本法》問答比賽,加深同學對《基本法》的認識。


以「中國發展面面觀」為題,透過壁報設計比賽,讓同學認識中國在軍事、科技、社會、經濟、環境保育、體育發展、文化保育等領域的成就及貢獻。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綜合人文科聯同德育、公民及環保教育組定期製作校園時事節目《3分鐘時事熱話》,由公民大使同學選材、撰稿、拍攝、配音及進行後期製作,更會邀請各級各班的同學接受訪問,節目製作後透過晨會的校園電視、校網校園電視頻道及電子學習平台Google Classroom發佈,無論是製作的同學或是觀看節目的同學,在過程中都能加深對時事議題的認識,提升同學的公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