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描述:
金門,不只是歷史的堡壘,更是自然與文化交織的戶外教室。本課程串連「戰地坑道」、「藍色公路」、「戶海運動」三大主題,打造一系列融合歷史探訪、地質地理、生態觀察與體驗活動的跨領域課程,帶領學員從多元視角認識金門,激發對自然與永續議題的關注與行動。
從走讀翟山坑道、感受戰地工事與地質奧秘;到搭乘藍色公路船隻,從海上重新觀看金門的地理與文化風貌;再到親身體驗SUP立式划槳與單車騎行,透過身體感知海洋與土地的脈動,三門課程層層遞進,構築完整且具啟發性的學習體驗。
本課程強調SDGs永續發展目標(目標14:水下生命)之教育意涵,讓學生在探索中理解保護海洋的重要性,並從歷史、地景與運動中,找回對自然的敬意與守護的責任。這不只是戶外教學,更是一場深具意義的生命旅程。
課程一、金門戰地坑道走讀
翟山坑道興建始於1958年是一座人工開鑿的坑道,初始建設為軍事戰備考量,用於大小金運補 之用,與小金的九宮坑道對接。後因戰備運補功能減退,又鑒於金門整體觀光規劃,後移交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至今。主要地質為花崗片麻岩,為火成岩的花崗岩變質形成。
第二次台海危機後,因戰略因素考量,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在1963年開鑿小艇坑道設施,坑道全程由五十八及九十三步兵師工兵以採24小時三班制施工,日夜輪替所建造,至55年完工,共耗時五年才完成,並提供登陸小艇搶灘運送補給用,作為往來大、小金門運補小艇的主要通道及基地。 後因泥沙淤積且戰備功能減退,翟山坑道至1986年時廢棄;後於1997年,金門防衛司令部撥交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後重新整建、清理,自1998年7月正式開放參觀,重新轉型為觀光坑道,並成立翟山坑道管理站,每年固定舉辦坑道音樂節推廣軍事史蹟活化再利用觀念,並以軟性的音樂宣揚和平理念。
照片:金門觀光旅遊網
照片:金門觀光旅遊網
課程二、乘風破浪!金門藍色公路探秘
金門的藍色公路是一場浪漫與冒險的完美結合! 附近熟悉的渡船,猶如水上計程車,穿梭在大海與小島之間。鹹的海味混雜在一起著自由的人群,耳邊時不時傳來海鳥的鳴叫聲,彷彿在說:“歡迎來到海上仙境!”
船行之間,你可以遠眺古厝拓展的海岸線,近看波光不僅纏繞的海面,偶爾還能遇見勤奮的漁民在撒網捕魚。
這趟水上行程都會讓你全身金門強調的「慢活」魅力。藍色的公路,讓大海的故事在你心中蕩漾!
照片取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課程三、海洋與戶外體驗(二選一)
(1)官澳浯舟體驗
金門官澳內灣經金門縣政府整治,外設堤防道路,形成一處安全灣口水域,灣口邊設有浮動平台碼頭,沙灘設置休憩設施,並在官澳社區居民悉心維護下,成為金門一處能提供完善水上活動的場域,近年述美國小,金沙國中也以此場域發展水上SUP立槳及獨木舟教學體驗課程。
本次立槳體驗活動,內容有水上安全注意事項、SUP立槳操舟練習,包含趴划直線及轉向、跪划直線及轉向等等,讓參與的老師體驗水上立槳駕樂趣。
照片取自述美國小
(2)自行車小環金-金門風光之旅
*車程長約35公里(鑑於部分道路施工,屆時依現況調整)
金門島是一座自然風貌保存完整的島嶼,島上人文薈萃,有海濱鄒魯之稱。島上歷經兩岸風雨,遭受多場戰火洗禮,戰爭遺跡隨處可見,也顯現金門的堅毅。又因金門四面臨海,島上主要為紅土地質,土地貧瘠,生活不易,遂演化出辛苦飄洋過海下南洋討生活的血淚時代,這也成就金門的僑鄉文化,各式南洋風格的洋樓,佇立在村落間。金門地處閩南,傳統的閩式文化發展濃厚,閩式建築之美亦隨處可見。
本次自行車之行,除騎乘自行車環島外,所經之地也會做導覽,讓參與的老師們一邊騎乘自行車休閒運動,也藉由導覽瞭解金門。除瓊林坑道,古寧頭戰史館,慈湖三角堡等站,更會騎經101年10月通車的金門大橋,讓參與的老師們能一飽大橋風光。
照片取自金門述美國小
參加此官澳浯舟體驗之師長,以下須知請事前準備:
1.請務必穿著薄長袖及長褲 (物理防曬)
2.請配戴能綁繩之防曬帽 (海邊風大)
3.請攜帶毛巾 (上岸後擦拭用)
4.請攜帶換洗衣物 (上岸後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