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年份:1995 - 2022
主要科目:數學
熱浪翻騰,蟬鳴漸盛,似在聲聲唱著告別夏日的片尾曲,這一個特別的學年已至尾聲,岑鉅文老師決定提早退休,告別杏壇……
採訪:馬華勇老師(MB)
受訪:岑鉅文老師(SKM)
MB: 岑SIR 你好!得悉你將提早退休,開展人生新一頁,在不捨之餘,亦為你能放下重擔享受人生而感到欣喜,在此祝願你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SKM: 不知不覺在校已經27個年頭,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臨別在即,也正好藉此機會跟各位說幾句。
MB: 27年前你是如何來到我校的呢?
SKM: 1995年以前我本在屯門一所中學任教,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我的太太,可以說是為了避嫌吧,我決定到別處任職,於是便來到了葵涌蘇浙公學。當 時應聘的是數學及I.S科老師,經曾校長面試後便順利入職了。巧合的是我接替的,與我入職屯門舊校時所接替,竟是同一位老師!
MB: 我想很多同事、學生都不知道你有教過I.S科呢!
SKM: 我在教育學院修讀文憑課程時主修是數學,副修則是I.S科,不過I.S科我只在入職那年教過一年,之後便只教數學科,第二年辦公室也從G4搬到了 G5,正式加入了訓導組。
MB: 你在校內負責許多範疇,你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角色的呢?
SKM: 對,訓導、社導師、考試組、樂團導師…… 每一個崗位都不容易,但我自小便是一個勇於直面挑戰的人,沒有經驗,沒有才能也不用怕,只需盡 力去做,將勤補拙便可。當中最具挑戰的是考試組,想當初接手時幸得陳建業老師從旁指導,再加上自己花時間精力摸索,各位同事包容協助,才 能漸漸適應。猶記得那幾年編排一次考試時間表,便需花上好幾個通宵才能完成,加上忙於進修,兩個兒子年紀還小,長時間的操勞也影響了身 體。
MB: 擔任訓導老師多年,想必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吧。
SKM: 我讀書時是學校的head prefect,為人比較堅守原則,於是剛擔任訓導工作時,習慣用傳統的方式如責罵、呼喝對待犯錯的學生,也因此不時會碰釘 子。最記得有一次,一名學生與老師發生口角爭執,我本想上前勸架,但沒想到在目睹該生的無禮行徑後,也忍不住出言指責,最後演變成我和學 生的對罵,完全背離了我的初衷。事後回想,即使學生有錯在先,自己也確實有需要改善之處。身為老師,固然想教好學生,讓他們認清錯誤,反 省學好,但有時也會事與願違,學生反倒因此懷怨於心,我也不免備感挫折,甚至暗自落淚。但後來反思,如果僅憑一片赤心,卻不懂因時制宜, 以致學生無法消化、吸收你的教誨,豈不是違背了教育的初心?所以關愛學生,最重要的是引領協助他們解決困境,決不能一成不變。後來身體抱 恙,手術後醫生叮囑我不要動氣傷身,也使我轉變的契機。
MB : 愛社近年屢屢奪冠,碩果豐收,身為愛社的社導師,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SKM: 過獎過獎,有此成績全賴愛社同學的努力,我也很享受擔任社導師一職。性格使然,我讀書時已經喜歡參加、舉辦各類活動,在校外也積極參與義 工活動,最初的夢想更是當一名社工呢!在帶領社際活動時,我總喜歡一馬當先,雖然有時也在想自己會否過度參與,反影響了同學的發揮空間, 但我相信老師的積極參與、以身作則,可以帶動同學們的熱情。近年來學生課業愈來愈繁重,參與活動的時間亦大減,實在可惜。
MB : 任教多年,一定有很多學生令你印象最深,可否分享一兩個例子?
SKM: 印象最深的也是樂團的同學們,比如已畢業的何卓飛、顏芷瑩、劉朝浩、梁小麗……也此不了從中一教到中六畢業的學生,比如16-17年度的6A- D(c)組,余俊威、劉曉晴、冼蘊賢、曾慶瑞、曾佩儀、王雨芯……都是我印象深刻的學生。
MB : 離別在即,最不捨得的是?
SKM: 當然是同事與學生們,相處時間不論長短,凡共處過便會產生感情,此刻都有不捨之感。退休前最放不下的是樂團,受疫情及學業因素影響,這兩 年樂團訓練時間大減,我曾擔心無法順利完成畢業禮表演,所幸最終不負所託,今年更能重辦音樂營,也算是達成了最後目標。
MB : 我想校友們都很好奇你的家庭,可以說說嗎?
SKM: 我太太也是一位教師,會和我一樣提早退休,勞累半生,也該休息一下了。兩個兒子正在加拿大讀書,現在回港過暑假。我是一個重視家庭的人, 所以在他們小時候我便願意花時間陪著他們成長,陪他們打網球、學彈琴,所以現在的關係依然很親密。
MB : 退休後有什麼「大計」?
SKM: 暫時沒有詳細計劃,應該會先休息一段時間,去外地旅行,之後再作打算。最近反而萌生了想學水電維修的想法,一技傍身,遇上家居問題能免去 許多麻煩。
MB: 最想對全校同事、同學說什麼?
SKM: 本想有機會的話,可以在聖誕聯歡會時上台唱兩首歌給大家聽。第一首是《Greatest Love Of All》——我相信愛最偉大,有了它,才能與人產生聯 繫,讓人向善而行。另一首是陳百強的《喝采》,每一年的最後一節課,我都會唱給中六同學聽,鼓舞他們勇敢向前。
「願將一腔熱誠給你,常為你鼓舞」。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大家各自努力,有機會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