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典故事》
故事来自网络
從前,有一戶人家經常吵架,看到隔壁一家卻非常和樂,十分羨慕之餘,便前往請教:
「你們家好像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從不吵架能否告訴我,這到底有什麼秘訣?」
「我們家每個人都是壞人!所以從來不吵架!」男主人回答道。
問的人不明其意,深覺侮辱,便悻悻然地回去了。
有一天,極為和睦的這家人腳踏車被偷竊,他們全家人的談話,無意間被鄰人聽見了:
「沒有將大門關好,是我的錯!」
「不!我忘了上鎖,應該才是我的錯!」
「哪裡!是我把車子放在院子裡的,全是我的錯!」
聽了他們紛紛自承錯誤,使得鄰人恍然大悟。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誠然,每一個人難免會犯錯,但只要我們能夠深切地反省,並勇於改過,則要進入西方之門不難矣!因為在神的國境裡,是罪惡真空的地方,人人皆想進天堂,卻不知道自己揹了一身的過錯包袱,則如何能走進那天國之門呢?
活佛師尊慈示——
一個聖人,他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不對的。而一個平凡的人,他所作所為覺得自己都是對的。
無心犯錯謂之過,明知故犯謂之罪。一個大罪之人,是由小過所積成的。真正的過失是有過錯,而掩飾自己的過錯,那才是真正的過錯。
儀山禪師有一天在洗澡時,因為水太熱,就呼叫弟子提桶冷水來加。有一個弟子奉命提了水來,將熱水加涼了,便順手把剩下的水倒掉了。
「你怎麼如此浪費?」禪師不悅地說:「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功用處,只是價值的大小不同罷了。你那麼輕易的將剩下的水倒掉,即使一滴水,如果澆到花草樹木上,不僅花草喜歡,水的本身也不失它的價值呀!為什麼要白白的浪費呢?雖然只是一滴水,但它卻有無限大的價值。」
那名弟子聽後若有所悟,於是將自己的法名改為「滴水」──這就是後來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後來弘法傳道,有人問他:
「請問世間上什麼功德最大?」
「滴水!」滴水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
「虛空包容萬物,什麼可包容虛空?」又有人如此問道。
「滴水!」還是同樣的答案。
俗語說:「滴水可穿石。」又說:「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可見滴水不可忽視,細流也不可小覷,因為細流由滴水所聚,大海亦由細流所合。因此,滴水有它的存在價值,滴水也有它的哲學。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是故,滴水雖然不足道,毫不起眼,但是聚沙可以成塔,集腋可以成裘,百丈高樓原從平地起。因此,滴水可以養成節儉的好美德,亦是惜福潤德的根本處啊!
古人說:「勢不可使盡,勢若使盡,禍必至;福不可享盡,福若享盡,緣必孤。」吾人認為,只要一個人,雖有富貴貧賤之分,但既然能生存於世,必有其福份存在。可是,當我們在享福的同時,是否曾想到,這亦是在消損我們的福份呢!當然,福本當享用,但更要珍惜著,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擁有萬貫家產,便可恃財而驕,恣意揮霍,一日福報盡享,踏上了窮途末路,悔之已晚矣!
是故──
滴水哲學,可養知足之心,去貪求之欲。
滴水哲學,可養謙虛之度,去驕傲之氣。
滴水哲學,可養勤勞之德,去懶惰之性。
滴水哲學,可養節儉之行,去奢靡之風。
滴水哲學,可養感恩之念,去不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