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國小客語生活學校









客委會「客語生活學校補助計畫」旨在強化師親生對客語之認同,引導同儕間以客語對話並協助各級學校(園)營造自然講客之校園環境,期學生能自然說客語並讓說客語之習慣由小而大發酵至家庭、社區及公共領域場,讓客語成為生活語言

依據

依據客家委員會1119月12日客會語字第11100053915號函辦理

依據苗栗縣政府111年10月12日府教務字第1110195138A號函辦理

中華民國107年3月2日客會文字第1070003193號令修正「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補助作業要點」

 目的

一、多元的目的:

營造生活化的客語環境,增加多樣化的客語學習管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學會客語,進而尊重不同的文化,包容學習,促進族群融合。

二、 工具的目的:

創造師生以客語互動的機會,建立校內優質的客語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學生聽講客語的自信,體認客家語言、文化之美。

三、 深耕的目的:

辦理社區活動,將客語推向社區,傳承與發揚客家語言與文化,同時讓非客籍人士,認識與融合客家語文。並透過社區的推展,鼓勵民眾終身學習。 

 預期效益

 一、多元的效益

(一) 多樣的選擇:讓學童能有更豐富、多采多姿、多樣化的選擇,從不同的文化中,發現驚喜,吸收營養,讓其內心的認知架構更寬廣。

(二) 終身學習,自我成長:能不斷成長學習,透過學校、社區、政府,提供給每一位人民終身的學習成長的機會,使台灣邁向學習型社會。

(三) 認知文化的相互依賴:本計畫之推動,得以讓社區民眾及本校師生體認到不同文化之間是相互依賴衝擊,融合得越多樣也就越精采。當文化趨於單一,社會國家將不  再美麗,因此需要相互尊重、包容並讚美不同的文化。

(四) 實踐文化差異的尊重:期望透過本計畫,讓參與者能相互尊重不同的文化,包容並讚美,不僅對客家文化如此,對原住民文化、新住民文化都能如此。

 

二、工具的效益

(一)清楚表達、有效溝通:本計畫預期能讓師生利用客家語(或第二母語)很清楚地傳達其訊息。學生而言,他身上多了一把好用的鑰匙,藉此得以打開另一個文化的大門。

(二)語言蘊含獨特族群的文化:可預期本計畫將會促進學習者認真思考:語言是相對於當地的生活,語言是因為需要而產生的,它是一個工具,卻也是獨特的社會反應。語言特殊的符號概念中,隱含了該文化的獨特性。

三、深耕的效益

(一)根的追尋:讓孩子或離鄉背井的人,重新審視自己,了解客家歷史源流,進而懂得傳承與發揚客家文化。

(二)文化就是生活:讓參與者深深體會----生活本身就是文化,雖然文化可以被抽離、被概念化,但是卻植基於人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基礎的生活。因此推動「客家生活學校」,也就是推動「客家文化學校」,讓文化再回歸到生活中。

     (三)族群的融合:透過本計畫的實施,讓所有族群能相互尊重、融合,並推展出更精緻

        的客家文化,以尊重本土、放眼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