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品元

平民心事躍上桌


這個系列作品將重點放在「探索日常」,觀察生活的感知並對此提出困惑,試圖以圖像整理與詮釋,繪製於陶盤上,使盤子在盛裝食物的同時,也承載了訊息。期望觀者能以進食的方法,與陶盤上的視覺圖像產生一場無聲的交流。


品元覺得「繪畫」也是一個材質,雖然繪畫在材質系比較不常被教授與討論,但他想嘗試做些延伸。在過去我們比較常用靜態的方式來觀賞、認識繪畫,但這件作品的有趣之處在於品元透過讓觀者進食的行為,讓食物被吃掉,透露出更多陶盤上的圖像,使繪畫變成一種「被動」卻又是「主動」的方式被觀看。



陶盤上的圖像主要分為四個系列:《操控與被操控的關係》、《被窺探這件事》、《人的個體與群體關係》、《無窮無盡的選擇問題》。以這四個概念為主,用繪畫結合他熟悉的材質技法——陶去碰撞,品元說,在確定這個主題後,有一天突然發現高中時期自己的一件攝影作品——「孤獨心事」與這次的創作關注著相似的議題。回顧當時的自己,對藝術還沒有更深入的思考,竟然可以做出這樣的作品,好像對於窺探「心事」的慾望早已中在內心深處,只是近期才發芽。


很好奇陶盤上的人臉為何都長「那副德性」,品元說,他很喜歡觀察寺廟裡的門神及壁畫,畫裡的人不論是媽祖、觀音,甚至是侍女都長得很像,有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如臨演般扮演著不同角色。這讓他想起在讀美術班時,老師曾教過畫人臉的「公式」,這些用公式畫出來的臉,長得很端正、合乎比例,但一點都不真實,感覺很沒靈魂,像是某種棚拍狀態,或像是臨演演戲時的情緒不到位,這也是他覺得詭異但卻有魅力的地方,因此嘗試用這樣的風格,邀請這些臨演來陶盤上幫忙傳達訊息一下。


以前感受到整個材質系都籠罩著「當代藝術」的氛圍,覺得對自己的定位很迷惘,很怕評圖,只想做保守的作品,會為了做出被看好的作品,去思考符不符合老師的胃口。後來察覺抱持這樣的心態做出的創作內容,不會是自己真心想關注的領域,直到大三大四才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對創作的概念大翻轉,不再侷限於一定要怎樣才是做作品。想嘗試挖掘自己真的有感知的事物,儘管只是平民百姓的揶揄,也可以發展成創作。

這次的展呈不同於以往的是邀請了正興街的小滿食堂作為合作對象,他們藉由畫面提供的線索,用食物為材料,做了二次創作,更改變了作品被觀看的方式,也擦出了許多火花。


校內審查時也用了食用的方式作為展成,邀請老師們以不同的方式來討論作品,也讓實用陶展現出被使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