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愛


畢製的前世今生——從「沿」走到「物」


天愛原本的計畫叫作「沿」,想沿著來自那個地區(正興街)住戶提供的廢棄物、現成物來發展創作,但正興街是商圈,依自己的身份與能力可接觸到的人大多是在商圈工作的人,不住在那裡,而住戶不會像商店一樣敞開自家大門,所以不太容易與當地居民互動。經瞭解後發現計畫趕不上變化,繼而發展成現在的作品「物」,以現成物與木頭結合來創作。


由於不希望畢製做的是著重在精美、標緻的技術,她選擇打破現成物原有的實用性,去嘗試不一樣的火花,希望碰撞出更多可能性,不是僅追求工藝細緻性。透過現成物與木質,讓作品形成「與現實對話」的結構體,相同功能的物品可能因不同的結合媒材、運用方式而形成新意義。


這幾年在創作與發表的觀察中,總隱約地覺得天愛有好幾件作品捕捉到木質的迷人之處。後來才知曉,在部落長大的天愛,從小看著爸爸收集素材、動手做生活用品,堆疊出她對木工的情感與美感。


創作是一種追溯,追溯著與爸爸的連結

之前有一陣子很投入創作,覺得世界是完好的,並在創作中追求世界的完整。但在大三那年,天愛的父親意外過世,頓時令她感到世界的一切變得破碎,好像重要的東西被抽離,不知該如何繼續前進,她開始有點想逃避創作,覺得很無助。


回顧做畢製的這一年,發現最大的成長與改變是「心」

天愛分享自己在畢製前期很煎熬,把畢製想得好龐大、困難、危險、恐怖,而且那種感受是很難靠自己克服的,像是籠罩在全班之間的烏雲,互相傳染。直到現在,回頭看才領悟到:其實它就是平常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