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渝

愛的記憶


由於長時間在外地讀書,環境的改變是在求學時期影響恩渝很大的一個因素,這也讓她開始回頭檢視:那個自小長大的地方,在她的記憶中究竟是什麼模樣?生活中各種事物,經過時間催化,互相交織、堆疊、累積而成為記憶。回憶對她來說是重要的,是一個再次感受已逝經歷的方式,當離開原本熟悉的家園,在陌生的環境中,現實與回憶的碰撞使回憶裡的情感變得愈來愈濃烈,因此想記錄下對家鄉深刻的情感記憶。恩渝將自身對南投的印象與情感結合,用「框織」這個技法呈現,織出對家鄉的情感、於家鄉發生令她印象深刻的事件。



畢製這一年成長最多的是「面對自己」

以前的恩渝,不太敢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在人群中總是沒什麼想法、感覺。因通識課一位老師的啟蒙,她開始下定決心要真誠地面對自己。於是選了需要向內在覺察自己想法的畢製主題。現在的她,發覺自己變得較有想法,逐漸擺脫過去想法古板、隨波逐流。


要叛逆,就叛逆得徹底一點

回顧跟老師討論創作的這些日子,恩渝分享她的指導老師在技術層面提供很多幫助,但在理念層面,每次討論完都令她非常喪志。她發現創作需要堅定的心,否則想法會一直被帶走。後來她下定決心不按照老師的方式走,想挑戰沒嘗試過的「框織」技法,並且不用標準的框織方式,用自己想嘗試的方法。後來在評圖時得到許多寶貴的建議,開啟了意料之外的可能性。畢業之後,她想回南投擁有一間工作室繼續創作,並且開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