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而】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消文】
孔子的臉色溫和而說話嚴正,態度威嚴而不凶猛,對人恭敬而且安詳自在。
【釋義】
「子溫而厲」,本章是側記孔子的儀容氣象,這樣的態度唯有德行完善的聖人才能具備。「溫」,臉色溫和,容易親近。「厲」,言語嚴正。一般人溫和就無法嚴正,嚴正就失去溫和。孔子卻能兼而有之。若只是從外表模仿學習,這是難以辦到的。
「威而不猛」,「威」,具有尊嚴使人敬畏。「猛」,剛強暴烈,如同猛獸。一般人現出威嚴時,剛強暴烈的脾氣就伴隨而起。孔子曾說:「君子的穿著端正,儀容舉止莊重,使人一看就生起敬畏,這不就是有威嚴,而不凶猛?」
「恭而安」,現在的人恭敬別人,就顯得拘束而手足無措,原因在於平時心緒飛揚,舉止浮躁不安,一旦收斂自我,恭敬對方,就無法安詳自在了。
【故事】
三國時,張飛雄壯威猛,在當陽長阪一役中,劉備倉皇逃竄,張飛奉命只帶二十騎的士兵斷後。張飛瞋目橫矛,據守橋頭,對著曹兵大聲喝叱:「俺乃張翼德也,可過來決一死戰!」曹兵驚嚇,無人敢靠近,解了曹兵之圍,魏國的謀臣程昱更稱讚張飛是「萬人敵」。
但是張飛脾氣暴躁,不體恤部屬,常常鞭打左右侍衛。劉備曾經勸阻,還是不改。劉備興兵攻打吳國時,張飛率兵萬人,前往江州和劉備會合。身邊末將張達、范彊畏懼張飛脾氣暴躁,交付的任務難以達成,恐怕性命不保,伺機殺了張飛,割下首級,投奔吳國去了。
人的稟性各有所偏,要做到「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中和境界,很困難。我們可從「慎獨君子」學起,言行舉止守禮,真誠內外一致,就能漸趨聖人足跡。
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論語簡說》
【啟示】
1. 慎獨
《禮記.中庸》云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事例:在徽州歙(音ㄒㄧˋ)縣,有一位米商,叫做胡山,他常年在湖南的嘉禾地區經營賣米的事業。
當時有很多米商,在買進時會用大斗來量米,而在賣出時就換成小斗來量米;米變少了,卻還是賣一樣的價錢,以此來賺取更多利潤。雖然許多人都這麼做,已經變成賣米這一行的常態了,但是胡山仍然堅守公正的原則,無論買米或賣米,都用同樣大小的斗,而且分量足夠,絕不偷斤減兩。
有一年,嘉禾地區因為大旱災而糧食短缺,米價變得非常昂貴,甚至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米。就在這時,有好幾家米商一起找上胡山,說他們已經商量好了,為了守住生意,決定不漲價,但是他們想在新米裡摻一半發霉的舊米來賣,這樣不但米的數量充足,而且利潤還能提高,米商希望胡山也可以加入他們。
胡山聽了之後,非常吃驚地說:「米糧是拿來填飽肚子、維持性命的,怎麼能摻雜壞掉的米呢?我們做生意一定要合於道義,我絕對不會做這種昧著良心的事!」不管那幾個米商如何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胡山都不為所動,嚴詞拒絕。被拒絕的米商們非常生氣,便商議將米價再降低五文錢。很多原本在胡山米店買米的顧客,聽說有更便宜的米,馬上跑去別家買;還說胡山心腸不好,不肯降價幫助災民,是個無情無義的商人;但胡山並沒有因此而妥協,依然堅守著自己的理念。
幾天後,這些顧客終於發現便宜的米有霉味和很多米蟲;而米店老闆們還辯解說,新米本來就會這樣!可是去胡山店裡買米的人都說,胡山賣的米品質還是很好,完全沒有這些不良狀況。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胡山才是有良心的商人,於是又紛紛回頭向胡山買米,還稱讚胡山的米店是「良心店」。而那幾個摻雜發霉舊米的米商,雖然最初幾天生意興隆,但最終還是賠了很多錢。
胡山賣米,講求的是公平,在乎的是道義,所以絕不同流合汙,而就算備受打擊,也能不改初衷,堅持到底;不但展現了端正的人品,也守護了商譽的清白。
分享一則末學自己的親身經歷。在草屯一間賣麵的小販,末學有時會向她購買炒麵當作早餐。時間一久,她也就記得末學會『炒麵加蛋』的習慣,末學也會很有默契地拿出50元的銅板來付帳。
這天,末學一如往常地拿出50元的銅板要結帳,沒想到,被這位老闆娘給叫住了,她說:之前是因為蛋價上漲,我們要反映成本,因此將煎蛋調漲5元。但近期蛋價又降了下來,又回到以前10元的價格。因此,先生,要找您5元。末學問她:真的喔,我怎麼都不知道。老板娘說:我們這種小店都是跟雞蛋的批發商購買雞蛋,我們對價格會比較敏感啦!
一位小販真真實實地教了末學一課—慎獨。
2. 情緒智商:
「EQ」的概念最先由彼得.沙拉威(Peter Salavoy)和約翰.梅爾(John Mayer)於期刊中提出,後來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1995年出版書籍《EQ》後,開始受到熱烈討論。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擁有高EQ?高曼根據他的研究結果,提出了高EQ的五項特質:
1. 自我認知(Self-awareness):認識、理解自己的情緒,包括情緒的來源、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如果在職場上缺乏自我認知,就可能會導致決策受到情緒影響,牽連共事的組員、甚至整個組織。
2. 自我規範(Self-regulation):有效管理、調節情緒的能力,並且適當表達情緒。此外,當情緒來臨時,也能夠適應壓力、應對情緒挑戰,以達到平衡。在職場上,當領導人的決策受到下屬質疑,或在公開會議被問及一個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時,都會需要良好的自我規範,才不會讓情緒影響整體團隊合作。
3. 驅動力(Motivation):自我激勵,保持積極的狀態,並且設定目標、堅持不懈地追求。例如:能找到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為自己設定挑戰、為自己的成長慶祝等等。
4. 同理心(Empathy):理解他人的情緒,能看見來自不同角度的挑戰與困擾,辨識出每一位團隊成員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在激勵、訓練、建設性回應...等選項之間做出最好的選擇。身為領導人,當下屬表現退步時,比起不顧一切開罵,擁有同理心的領導人更常會以關心代替:「我注意到你近期的表現不如往常,你最近過得還好嗎?」
5. 社交技巧(Social skills):主動聆聽、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領袖特質、說服力等,都是領導人必備的社交技巧。
事例:2020年4月20日。台灣政府在肺炎疫情期間實施口罩統一管控生產及銷售。在此情況下,民眾購買時需登記名字,亦不能挑選口罩顏色。但是,小學男學童上周告訴家長,擔心戴上淺粉紅色口罩會在學校會被嘲笑,引起話題,也意外開啟關於校園性別平等教育的議題。
根據「東森新聞」報道,台灣許多學童用的小型口罩是淡粉紅色。在防疫記者會上,媒體向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反映,有男學童向家長抱怨,憂心戴上粉紅色口罩被同學嘲笑。
上周陳時中與其他官員於記者會上開始戴上粉紅色口罩,表達立場,希望學童能寬心。「顏色沒有性別,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卡通影片,就是粉紅豹。」陳時中對媒體說。
【補充資料:文章與影片】
《法華經安樂行義》:若有菩薩行世俗忍。不治惡人。令其長惡敗壞正法。此菩薩即是惡魔非菩薩也。亦復不得名聲聞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護法。外雖似忍,純行魔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