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長一聖

聯絡電話:29323131轉631

業務職掌 


1.綜理校務。

2.其他臨時交辦事項。


辦學願景、核心價值與教育目標

(一)學校願景

 「培養具備人文、科技與國際視野的21世紀的世界公民」。讓興隆國小的學生從在地文化認同出發,強化智慧科技知能,培養智慧創客人,豐厚國際視野,成為21世紀世界公民所需具備的素養能力。

(二)核心價值

1.健康建構全方位的優質校園,提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強調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健康的身心靈發展,並養成運動之終身習慣。

2.自信發展活潑創新的課程,開展學生旺盛學習力。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學生都能選其所適、愛其所選,進而成就每個孩子。

3.尊重辦理多樣化的體驗活動,培養尊重生命的情懷。強調以人為本,尊重生命,促進學生學會尊重與感恩的人文素養。

4.樂群營造樂於分享的校園,豐富學生學習的內涵。培養學生自我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發展跨域優勢能力。

(三)教育目標

1.營造多元展能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2.推動溫馨行政效能,打造友善人文校園;

3.推動國際策略聯盟,加強跨境教學合作;

4.建構智慧科技環境,營造永續發展校園。


學歷

1.國立體育大學博士

2.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班

3.臺北市立大學校長培育班


學校及借調經歷

1.臺北市萬華區雙園國民小學教師兼體育組長

2.臺北市萬華區雙園國民小學教師兼研究組長

3.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教師兼學務主任

4.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教師兼總務主任

5.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教師兼輔導主任

6.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教師兼教務主任

7.臺北市教育局疫情辦公室

8.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體育與衛生保健科支援教師


曾或現兼任工作

1.中華民國師資培育與教育學會秘書長

2.台灣運動教育學會/秘書長/副秘書長。

3.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副秘書長。

4.臺北市健康與體育輔導小組/副召集人

5.台灣勞倫斯運動公益計畫協同主持人。

6.擔任臺北市112學年度體適能提升核心委員。

7.臺北市立大學兼任講師。

8.擔任教育部國民小學學生學習成就素養導向標準本會評量研究發展與推廣計畫種子教師。

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種子教師。

1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領綱)種子教師。

11.臺北市國民小學全英教材編輯委員。

12.擔任第十五屆全國體育學術聯合會暨學術研討會之執行長。

13.教育部體育署體育教學模組影片腳本與動作指導。

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體育類科教師甄試制度現況分析及評量規劃。方案」及「健體領域教材與教學模組研發模式之研究」 諮詢委員。

 

特殊表現

1.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博士論文獎-111年。

2.國立體育大學傑出校友-110年。

3.國立體育大學博士班學術研究獎-109年

4.臺北市立大學傑出校友-109年。

5.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6.國際學校博覽會榮獲金獎。

7.臺北市傑出市民獎。

 

近年專業著作發表情形

1.專案參與

  a.台灣勞倫斯運動公益計畫協同主持人。

  b.探索體育:鍛鍊品格、體育加值計畫協同主持人。

  c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發展基金補助運動產業專題研究計畫副計畫主持人。

  d.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安全教育-水域安全、防墜安全課程教材電子書編輯,擔任編輯委員。

2.學術發表

  a.期刊發表:

李一聖、郭姿伶、周宏室、潘義祥(2020) 大學生體育課個人與社會責任量表之建構與驗證。大專體育學刊(2020年2月19日已接受稿件)(TSSCI)

Pan, Y.-H., Huang, C.-H., Lee, I-S., Hsu, W.-T.(2019). Comparison of learning effects of merging TPSR respectively with sport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Sustainability, 11(7), 1-15. (Category: Environmental Studies, SSCI, IF=2.075, Ranking=47%, 51/108,Q2

李一聖、黃志成 (2019)優質學校體育-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素養導向教學評量案例分享學校體育173期,p15-34。

潘義祥、 黃承暉、李一聖、徐偉庭(2019)責任教學分別融入高中體育課傳統教學模式與運動教育模式後之學習效益。臺灣運動教育學報 ,14卷2期,p 74。

李一聖、郭姿伶(2017)玩出好品格的體育課-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國教新知64卷2期,p16-26。

李一聖(2017)從學校體育行政思維探究提升學生體適能之策略。學校體育,163期,p41-47。

蔣光明、李一聖、吳裕益 (2017)不同運動項目轉鐵人三項選手基礎體能之比較金門體育學報1卷1期 ,p 26-35。

陳俊安、李一聖、 陳儒文 (2016)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軟功運動傷害之研究。戲曲學報,第14期,p 179-208。

李一聖、郭姿伶(2015)以武術為例專項優秀運動人才培育學校體育,第150期,p41-47。

陳俊安、陳儒文、李一聖(2015) 體操倒立輔助教具在雜技倒立訓練上之結合運用身體文化學報,第21期,p 115-141。

b.研討會發表:

李一聖、潘義祥、周宏室(2017) 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融入體育教學對國小學生人際關係之影響。2016台灣運動社會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口頭發表。

李一聖 潘義祥 周宏室 郭姿伶(2017)TPSR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生責任感之影響。2017Conference ofOriental Associationfor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Recreation。口頭發表。

I- Sheng Lee、Hung-Shih Chou、Yi-Hsiang Pan、Tzu-Ling Kuo(2017)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ale in College P.E. Setting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22nd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海報發表。

李一聖、郭姿伶(2017)從學校體育網絡觀點探究提升學生體適能之策略。2017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