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手冊
沙鹿高工110年教務處撰寫
沙鹿高工110年教務處撰寫
沒有學分,沒有分數,只有帶得走的能力
本校為技術型高中,自主學習是彈性學習時間的範疇之一。
離開學校後、不在學校的時間、不在父母師長眼下的時間總是令人擔心?
學生/孩子如何朝著所期望的目標一步一步往前?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擬訂前進的方法?
自主學習即是讓學生/孩子學會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使其在未來遇到瓶頸或難處或是明確目標時,能夠規劃學習目標、擬訂學習方法、監控自我學習以及評估自我學習成果。
簡言之,自主學習是為了鼓勵學生自主規劃、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落實學生「自發」規劃學習內容的精神。
從有明確目標或已有待解決問題時,最能夠順利的開始
目標與問題解決是導引去尋求方法的動機,如有明確目標或待解決問題,第一步會啟動得非常順利。
亦可從自己的興趣與生活的探索開始
當沒有明確目標與方向時,就從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著手,檢視自己仍可改進之處。
比如一向喜歡畫畫的人,設定自己在一段時間內完成幾張人物繪製,以此做為目標,他還需要精進哪些繪畫能力,進一步探詢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達成這樣的學習並依據所學完成目標。
還可以從跨領域的學習開始
有了實習課程的實作技術基礎,可以進行哪些水平思維,想要結合其他領域課程,作為跨領域的有趣作品。
有創新點子或想對社會貢獻開始
想要創新發明造福社會,或想要推動義舉貢獻社會,就別再猶豫,Let's do it!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可以先從各類學習資源開始檢索,如果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即可開始行動!
要先掌握學習方向,才能有適合的方法抵達目的地。
自主學習的開始先為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可以從現有待解決問題出發,如果沒有可以透過以下問題來思考:
生活中我在意什麼?現在的社會大家正在關注什麼?或是我個人的興趣是什麼?
從計畫開始執行到成果產出有多長的時間?
這個時間內,我最後的目標想以什麼形式呈現?
結合1. 和 2. 的問題思考先初擬計畫目標。無論有無申請在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自主學習, 仍可以在自己可控的時間內試試看。
甲生目標舉例一:
自己喜歡看小說,也想試著寫出一篇小說。
預計利用12週的時間完成
希望能夠將小說發布在網路小說平台上
初擬目標:利用12週的時間在網路小說平台上發布一篇2萬字的網路小說
乙生目標舉例二:
現在身體不好,壓力很大,想到以前織毛衣會讓自己心情平靜。
預計利6週的時間完成
織出一件毛衣背心
初擬目標:利用六週的時間進行毛線的編織練習。
丙生目標舉例三:
說話能力是每個產業必備的能力,自己在表達上未能流暢。
想利用寒假時間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
整理出有助於自我表達的重點技巧。
初擬目標:利用寒假時間撰寫提升表達力的重點筆記。
與夥伴、教師或父母進行計畫目標的評估與討論。
目標的可達性:是否具體明確
此評估項目是為了掌握未來成果是否能夠呈現,且能夠看的到,進而來對自己的執行結果進行檢討、評估與反思。
目標的可行性:個人可執行程度
可以透過個人的能力設定此項目的評估,如財力、物力、人力、花費時間、精力、符合興趣程度等。
從上面目標舉例中我們來評估看看
甲生初擬目標:利用12週的時間在網路小說平台上發布一篇2萬字的網路小說。
可達性:2萬字及網路小說平台均為可見之成果
可行性:這位學生是本校實際學生設定的目標,他了解2萬字需要投入的時間相對很多,而他覺得對於自己平常就會在非學校的時間投入於網路小說明台,該生願意在非彈性學習時間亦投入時間以完成目標,故而最後確認本執行目標。
乙生初擬目標:利用六週的時間進行毛線的編織練習。
可達性:不確定最後成果是進行編織毛線的作品或是透過練習整理出筆記或手札等→建議目標應予調整。
可行性:這位學生是本校實際學生設定的目標,他需要借閱一些毛線編織的書籍,以及相關工具材料的購買,並為了達到本目標願意投入,故而最後確認目標調整成「利用六週的時間學習毛線編織技巧並運用於背心的編織」。
丙生初擬目標:利用寒假時間撰寫提升表達力的重點筆記。
可達性:筆記為具體呈現之成果→建議可以再加入重點筆記來自於從事什麼事件或是與誰的交流來完成。
可行性:這位學生是本校實際學生設定的目標,因為對於他人的溝通上仍覺得困難與害羞,因此選擇書籍與文章作為自己取經的管道,最後將目標調整成「利用12週的時間閱讀完○○○(書籍),並彙整出適合提升自我表達力的重點筆記」。
可以從學校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定中掌握自主學習的實施內涵
依據本校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定,其中有關於自主學習之實施內涵,包含:
自主學習申請表暨計畫書
須於實施階段開始前完成申請,內容包含學習主題、內容、進度、目標及方式。
自主學習晤談及指導紀錄表
自主學習期間,定期與指導老師進行晤談與討論,以檢視自我自主學習進度,並記錄教師之回饋意見與建議。
自主學習成果紀錄表
學生對於自己完成的進度進行檢核與反思,並收集指導教師之質性回饋意見。
附加價值:將具體成果進行編輯整理後,可上傳於學習歷程平台之多元表現。
以多元面向思考自主學習主題。
學科精進
針對某一學科中某一單元做進一步學習精進。可利用線上學習平台或自我閱讀,並於期程結束提出成果報告書。
技能實務
提升某項技能或專長能力,並於期程結束提出成果發表。
專題探究
針對某一專題或跨領域學習進行實作探究,並於期程結束提出成果發表。
競賽準備
針對擬參加的競賽項目做準備,並於期程結束提出競賽成果發表
創新實作
有創新的點子要實現,其創新發明可申請專利,並於期程結束提出成果發表。
服務學習
想在校內外進行服務學習,企劃活動來利他助人,並於期程結束提出成果發表。
其他
從計畫開始執行到成果產出有多長的時間?
以終為始,把時間的總長度與最終目標做切割設定。
先進行自我資源的檢視
盤點材料或學習資源需求
依據自己的目標與時間進行切割
切割後進行整個計畫的檢視與調整(可參考學校行事曆)
舉例:執行「12週內三人小組完成一篇小論文」
步驟一:自我資源的檢視
Q:素材是否已經具有?
假如有兩種狀況,其一是素材取自前一學期的專題實作課程,其二是從頭開始,如果是前者,可能聚焦的重點在於小論文的格式,動機與結論的撰寫,文字語句的流暢表達。而如果是後者,因為要從頭到尾進行思維,除了小論文的格式的了解以外,還須為各個章節擬訂進度並加以執行,甚至有可能會因而會去調整目標。
Q:小組內成員的專長為何?
在有限的時間內,需先盤點小組成員的個人專長,比如誰適合主筆,誰適合進行實作/實驗,誰來進行統整思考等等。
剛剛的第二種情況,如果小組內已有成員充分掌握小論文的格式,小論文格式的學習就不用列為自主學習的進度,那就有可能無須調整目標而在時間內完成目標。
步驟二:盤點材料或學習資源需求,列出小組所有的學習需求
狀況一:素材取自前一學期的專題實作課程,其學習需求為:
◇ 小論文寫作格式
◇ 優良小論文寫作範本的閱讀
◇ 佐證成果的文獻閱讀
◇ 撰寫小論文
狀況二:從頭開始,而小組成員已熟悉小論文寫作格式,其中有一人善於文具表達與流暢,其可能的學習需求為:
◇ 主題定焦
◇ 閱讀文獻
◇ 擬訂研究方法
◇ 執行研究方法
◇ 以小論文的格式撰寫研究報告
步驟三:依目標與時間做切割
狀況一:素材取自前一學期的專題實作課程,其學習需求為:
◇ 精熟小論文寫作格式:2週(節)
◇ 優良小論文寫作範本的閱讀:2週(節)
◇ 佐證成果的文獻閱讀與整理:3週(節)
◇ 撰寫小論文:3週(節)
狀況二:從頭開始,而小組成員已熟悉小論文寫作格式,其中有一人善於文具表達與流暢,其可能的學習需求為:
◇ 主題定焦:1週(節)
◇ 閱讀文獻:3週(節)
◇ 擬訂研究方法:2週(節)
◇ 執行研究方法:4週(節)
◇ 以小論文的格式撰寫研究報告:2週(節)
步驟四:針對計畫切割後之進行進行微調
★在切割後,可以微調學習需求與進程。利用前列所舉之學習需求為例。
像狀況一切割後之學習進程僅為10週,還有兩週的空間,故可能可以在最後階段再增加其他可以精進本計畫的學習進程:
◇ 精熟小論文寫作格式:2週(節)
◇ 優良小論文寫作範本的閱讀:2週(節)
◇ 佐證成果的文獻閱讀與整理:3週(節)
◇ 撰寫小論文:3週(節)
◇ 小論文討論後校正:2週(節)
※此處在切割時間進程後,發現還有時間,可以小組在討論精進成果的進度安排,故而加入回饋校正的時間。
於彈性學習時間從事自主學習為「申請制」
學生得於彈性學習時間,依據學校彈性學習時間規定,填寫自主學習申請表暨計畫書,申請進行自主學習。得採個人或小組方式,進行技能實務、專題探究、創新實作或其他等學習主題,且須撰寫自主學習成果紀錄表,並得於期程結束安排成果發表或展示。
依據本校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定:
學生得於彈性學習時間,依規定檢附自主學習計畫提出申請, 並以2階段以上課程為原則,如指導教師認其未能符合自主學習精神時得於下階段課程開始前向教務處提出轉介申請,並由教務處協助課程之轉換。
學生申請自主學習者,應系統規劃學習主題、內容、進度、目標及方式,並經 指導教師指導及其父母或監護人同意,送交指導教師簽署後,依教務處規定之時程及程序,完成自主學習申請。
亦即:
本校彈性學習以12週或是12週以上為時間單位進行申請之,本校彈性學習時間分為三階段選課,想在彈性學習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需先擬具12週或18週之自主學習計畫,並向教務處提出申請喔!
學生所規劃之學習主題、內容、進度、目標及方式,需先與指導教師討論過,並經父母或監護人簽名同意,方能完成相關申請程序。
依規定須於課程開始前完成申請,期程如下:
(1)如申請18週以上之同學,請於前一學期期末考前一週完成申請程序。
(2)如申請12週以上之同學,請於開學一個月內完成相關申請程序。
「個人歷練」與「夥伴同行」一樣珍貴
依據本校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定:學生申請自主學習,應提出自主學習申請表暨計畫書,並得自行徵詢邀請指導教師指導,由個人或小組(至多6人)提出申請,經教務處彙整後, 依其自主學習之主題與性質,指派校內具相關專長之專任教師,擔任指導教師。
亦即:
自主學習沒有限定個人申請之。
可以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至多6人)進行申請。
關鍵提醒:
小組可能共享學習計畫或成果,但是每個人所經歷的過程和學習紀錄並然不會相同喔!
實務建議:
請衡量此目標的執行是否需要小組來執行。
舉例而言,一個學生可能在4週的目標裡面是要達到「閱讀完一本書,並進行閱讀心得的撰寫」;這樣的目標就不適合給小組成員進行。而同樣4週的時間內,對於3人的小組成員而言,閱讀完一本書的目標可能是「閱讀完一本書,分工進行章節介紹與交流,並共編之閱讀筆記」或是「針對○○主題,各自閱讀完相關文章或書籍,並進行閱讀筆記撰寫與交流,統整出○○主題的組織圖。
找尋夥伴前,宜找尋具有相同目標與興趣的夥伴。
小組的計畫中多了合作與溝通,可貴的交流與分享,計畫書上的分工亦顯得相當重要,並須於最後的成果上標註分工表,來了解每位成員對於該自主學習計畫的貢獻程度。而找尋志同道合的人,彼此會投入相對多的精力與心力去完成這個「共享」的目標。
計畫趕不上變化是人生真實的現象
再精密的計畫,再厲害的團隊,都有可能遇到計畫無法繼續執行的窘境,而影響計畫的執行,可能是來自於外部或是內部因素,有可能遇到下面狀況:
成員因素:小組成員默契不佳或小組成員脫離小組,放棄執行計畫;或是在某一個學習進程加速或不如預期的執行。
資源因素:如無法取得原本規劃的材料,或是原本規畫學習的平台關閉。
不可抗力因素:發生疫情無法出門等
山不轉路轉是最好的心理建設,思考尋覓其他因應之道以持續進行目標,就上面幾個因素列舉可能的應對方式。
成員因素:可以縮減小組成員,將該成員的工作再進行分工,或是微調學習目標。
資源因素:材料無法可先找尋可替代的材料,如果找不到也需要調整學習目標。網路平台有非常多種,可以轉而向其他平台、書籍或影音資源做學習。
不可抗力因素:發生疫情無法出門時可以積極使用線上會議是或是LINE群組通話進行充分討論,無法出門買材料可以善用網路通路購買,直接寄送到家,或是將目標進行調整。
可以從計畫的各個面向進行調整
學習目標
學習進度
學習資源
只要可以協助達成自主學習目標的,都是好資源。
人物
這個人可以是校內外老師、父母親友、社區商店老闆、社區工作師傅、亦有可能是同儕。
可以透過直接請教、電話訪問、面對面訪問、問卷收集等管道進行學習。
書籍
教學平台/課程平台(點選即可進入)
網路與影音資源
TED、Youtube、Podcast、APP,左列網路與影片資源整理可以參考部落客整理之分類資源,內有清楚介紹喔!→https://damamurmur.com/self-instruction-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