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專題約 8 分鐘閱讀時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Pool & The Loop
春池循環

文/陳婕寧(山陽研究室)

「以本質的事物來豐饒人類的生命體驗 Flowers live as flowers, blooming in the wild as they wish.」

與這段話相遇在一家法國百年品牌 Duralex 玻璃產品型錄內頁,其中有一款名為 Picardie 的玻璃杯,平滑的杯緣暗示著飲品的流向,適切的弧形手感,比一般玻璃杯強韌 2.5 倍的強化玻璃之身,被稱為是經典之作,也是眾多咖啡廳的愛用款。

猶記得那是 2014 年,也是台灣品牌小器生活道具開始與梅酒屋合作的第一年,永遠記得當時店內所引入日本松德硝子的薄張系列,沿用工坊起家的原點——吹製燈泡的工藝,將杯緣推向 0.5mm 的質感,從強化到薄口的極端延展性,強烈開啟了我對於玻璃這項材料與台灣玻璃產業的探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與企業的
雙向循環

春池 Spring Pool

照片提供:春池玻璃、攝影:汪德範

同年,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UNICODE 能源屋計畫團隊打造「蘭花屋 Orchid House」參與歐洲永續建築十項全能大賽(Solar Decathlon Europe)傳來佳績,當時團隊堅持所選用的台灣製造材料中,便包含就讀成大資源工程背景的吳庭安(T.A. Wu)所研發出的安新輕質節能磚,我們都習慣稱呼他為 T.A.,為春池玻璃副總經理W 春池計畫主理人。

節能磚是利用回收玻璃粉發泡後的防火、隔音、隔熱建材,是他將學生時期的研究予以延續,不斷嘗試與調整才量產成功的循環材料。相信也是許多人認識他的起點,在春池觀光工廠的行程第一站,必定經歷過 T.A 扭開噴火槍將高溫的藍色火焰對準節能磚正面,幾分鐘過後,再伸手觸碰背面仍舊維持常溫的狀態所震懾住。

照片提供:春池玻璃、攝影:汪德範

回到春池玻璃本身,他的父親——吳春池,自 13 歲就在玻璃工廠當學徒,而後省思到大量的製造也相對應產生廢棄物,開始思考廢棄玻璃是否有再製為家用品的可能性,1961年便開始進行玻璃回收,直至1981 年春池玻璃正式誕生,將回收轉型企業化,這事業一做就是五十多年,至今春池玻璃回收量達 10 萬公噸以上,佔全台七成。

2017 年,因應參與展覽策劃的緣故,很榮幸有機會拜訪正在推行著循環經濟 (Circular economy) 思維的春池玻璃,當時 T.A. 談論到:回收的字面上,乍看帶有循環意味,實則必須涵蓋後端的經濟思維與系統,進一步思考如何以經濟帶動材料循環,用何種方式可以帶動回收的後端價值,才構成完整的循環(Circula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牌具體出擊創造
外部循環

春玻 Glass Pool

照片提供:春池玻璃

然而,相對生硬的循環議題,在 T.A. 反覆推行之下,也因應各式的外部策展合作開始溫柔地遍地開花。

2017 年台灣文博會主題館,當年策展團隊運用經過回收玻璃的收集、篩選機過篩、研磨機經過高溫窯爐去銳角的過程中,所產出的亮彩琉璃,直接作為展場地坪鋪設的基礎,讓觀展者可以實際觸碰到此春池研發的玻璃建材;北投納涼祭中北投溫泉博物館大浴池載浮載沉的口吹玻璃浮鈴,原料來自於手機回收面板玻璃;143 一口啤酒杯更作為游擊式的載體,眾多計畫透過各方的轉譯,共同為循環議題立體化的路程往前推進一些。

2018年8月,他發起「W 春池計畫」展開與設計師的跨界合作,更為積極地串接玻璃工藝、設計、議題與材料之間的共生,將玻璃製品嫁接進消費者的生活之中,用每一次的無中生有創造新價值。

2019 年底,推出「春玻 Glass Pool」藉由玻璃選物平台再一次的整合,同步也將特殊訂製服務上線,拉近玻璃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春玻:https://www.glasspoolstore.com

資歷 42 年的師傅鄭建平正在吹製由設計師繪製的燈具。(照片提供:山陽研究室)
Niko SpringPool 18 製作過程(照片提供:Niko Leu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間容器形塑
內部循環

春室 The Pool

位於新竹公園內的春室 The Pool 外觀

2020年 6月,春池集結各路專業團隊,再次拋出一項醞釀多時的企劃——「春室」,於開幕後時隔一個月與 C-Hub 成大創意基地(簡稱 C-Hub) 團隊前往參訪。

當天與眾多優秀台南的創意夥伴,集合於一樓的玻璃吹製室,因應挑高的配置,大階梯同時身兼觀看席,順勢坐下的那一刻,隨即可以碰觸到亮彩琉璃混入的洗石子收邊,而在 T.A.講述整體計畫概念的後方背景,便是工廠即景畫面的挪移,強而有力展現製造端的基礎。

今年六月,C-Hub 團隊與計劃夥伴參訪春室 The Pool。當天 T.A. 除了全程導覽外,也與花費不少時間與夥伴互動交流。(照片提供:山陽研究室)
身位本計劃的產業夥伴之一的春池玻璃,今年四月 T.A. 也專程來 C-Hub 與所有計劃的夥伴交流與諮詢。
T.A. 親自示範玻璃的燒製過程
透過現場師博的專業解說及實作,參訪夥伴得以學習玻璃的製作過程。

前往二樓,為春玻的實體店鋪,眼前每一項產品皆為百分之百回收玻璃所製成,途經橘色梯間,藉由一圈圈迴轉動線以及玻璃磚扶手所指引的路徑,踏入回收碎玻璃製成的磨石子地面,三樓回扣主題,命名為「The POOL一池」,咖啡廳只是一小部分,可以閱讀到背後的企圖心為創造停留的機會、開放的交流平台,透明的空間場域完整收納了春池一路走來的軌跡,作為新竹公園中的一個HUB持續集結與擴散。

二樓販售許多與設計師合作的產品。
三樓的空間提供可偷閒的咖啡廳,以及定期與玻璃製品相關的原創展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池式的循環

The Loop

照片提供:山陽研究室

2020年,10月前往參訪由究方社及春池玻璃共同策展的《O循環設計展THE LOOP》,奠基於過往的循環論述,回頭將重點放置於人,重新正面審視人、循環設計與生活之間密切的關聯性,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緩慢引導如何從「發現問題」、誘發「思考」到如何共同參與「行動」。

位於白色展間的亮彩琉璃池,這次回歸綠色本色與窗外綠意靜謐對話,當下無須多言,觀者已自由循著光,循著聲音踏入循環的開端。

玻璃介質在不吸收入射光束的狀態下會透光,光束也算是一種能量,除了單純物質外,行為、言語、念頭,也都是能量,各物質或人,可吸收波長不同,會根據可透光或不可透光的特性,讓物質出現各種顏色與本性。潛藏循環於背後,最重要的其實是對事物觀察的敏銳與體悟程度,以及如何持續揩亮、精進與綿長累積。

藉由不同的轉譯,形成一股玻璃自成的時間意識(照片提供:山陽研究室)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婕寧 Janet Chen
生於日本神奈川縣,長於台北,畢業於輔大景觀設計,無縫接軌踏入策展領域至今已七年,持續在景觀建築底蘊之上建構自我思路,現為自由策展工作者。近期著迷於登山、瑜珈、抱石之間的身體覺知開發,作品散見於《Shopping Design》、《La Vie》、《財訊》、《500輯》等。

山陽研究室
擁有景觀規劃設計之訓練,擅長大論述思考與脈絡建構,著重前期資料研析、策略擬定、策展邏輯思考,並進一步藉由簡報製作配搭概念發想,精準定調出企劃主體、文本與脈絡並銜接實際執行,也由於同時具有專案管理能力與創意發想動能,在掌握專案進程與品質的基礎下,讓外部客戶需求與內部夥伴間之設計溝通高度流暢,確保作品訊息傳遞之強度,展現企劃魅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山陽山陰:www.sanyo-n-san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