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專題約 8 分鐘閱讀時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珍惜,
讓這座城市得以乘載
近四百年的文化與記憶。

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的景象不斷的在變換,原本熟悉的轉角中藥行,成了絡繹不絕的觀光名店,但時間的洪流卻帶不走這座城市人們心中那份對事物的珍惜。台南,被認為是台灣的文化古都,走在台南的街道上,處處可以看見歷史留下來的痕跡,因為珍惜,台南人保存了許多的舊建築與傳統工藝,像是府城光彩繡莊、王泉盈紙莊、泉興榻榻米等等,各式各樣的傳統工藝因為一群堅持不懈的職人而得以保留下來。

府城街口

還有一群人致力於守護台南的歷史建築,發起「老屋欣力」,不只保存,更是發掘舊建築的新價值。珍惜,讓台南擁有獨特的風景,而這也是專屬於台南的溫度與情感。而這份「珍惜」在另外一群台南在地的「好南人」身上產生了不同的樣貌。

府中街茶布屋

台灣知名成衣大廠「台南企業」,發跡於台南,因著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成立「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對於自然生態於文化資產的保存不遺餘力,積極的參與及舉辦教育、文化、環保相關議題的行動,更是在今年於台南孔廟府中街商圈創辦了「Tainan C.E. SCHOOL 台南循環經濟學院」,從珍惜台南在地的事物出發,串連到資源的再利用,一場地方創生X循環經濟的微革命就此展開。

而擁有一個可以聚集的基地,是這場微革命開始前的第一步,基金會找上了近年致力於剩布、舊衣改造,並在台南孔廟府中街商圈經營茶布屋拼布坊 30 年的邱千芳老師,將原本的茶布屋的空間重新改造成一個適合多人一起共謀這場微革命的基地。

台南循環經濟學院學員合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inan C.E. SCHOOL

台南循環經濟學院基地

微革命的起點並不是在基地完成之後,而是從規劃如何改造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揭開了序幕。由關心且願意投入台南在地議題的空間設計師 – 張庭嘉帶領團隊進行改造,整體工程不管是在施作細節或是材料的選擇上都是以「循環設計」做為核心概念。

C.E. SCHOOL台南循環經濟學院空間設計師張庭嘉

設計師在工程一開始時便精算所有的材料使用量,將原本空間拆下來可以再利用的建材重新用在這次改造的工程,減少了新材料的使用量,這不只大大節省了改造的費用支出,更是落實了循環設計價值流中四種模式之一的減少資源用量 ( narrowing resource flows)。

屋內部翻修同時堆放不少工具物件,為了照著進度順利完工,也為一項實施難度高的設計挑戰。
張庭嘉設計團隊與前來探班的實習生

除了減少資源的用量之外,在壁面裝飾的材料選擇上,則是捨棄了傳統的塗料,選擇以水庫淤泥改製而成的樂土(Lotos),這也實踐了循環經濟中的另外一種模式串聯使用 ( cascade uses )。在柚鹿木作團隊、張庭嘉設計師和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實習生們的努力下,耗費了一週的時間,完成了第一期的 C.E. SCHOOL 台南循環經濟學院的基地,微革命的行動也即將在這裡展開。

C.E. SCHOOL 循環經濟學院設計圖(由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設計師舊有空間中的層板作為新空間層板的芯材,賦予舊材料新生命。(由空間設計師張庭嘉提供)
空間內部板材使用配置圖(由空間設計師張庭嘉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革命的開展

先做出能向其他人證明
我們真心想做並且能實現的事情。

邱千芳老師運用自己本身的裁縫專業將舊衣、剩布、廣告旗幟、NG水泥飼料袋改造成再生包包、束口袋、收納袋、文具產品陳列在府中街茶布屋基地內,讓在府中街散步經過茶布屋的人們都可以看見這些循環再生的美麗成果。並且指導基金會的實習生們製作的技術,版型設計、熨燙、畫記、裁剪、車縫,經過一系列深入淺出的教學,在三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內就可以讓完全沒有裁縫經驗的實習生們親手製作出一個循環再生包。而在這段時間內不是只有製作出一個循環再生包,每個實習生都至少將這些過程重複了三次以上,在短時間內密集的練習,再加上邱千芳老師的指導之下,實習生們也從初學者升級成可以進行一對一教學的小老師了。

邱千芳老師技術指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革命的第二步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卻能走得更遠。

微革命的第二步,讓更多人可以加入這場行列,因為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遠。如果不希望所做的事情只是盛夏的一發煙火,只有一瞬間的璀璨的話,就必須要想辦法可以讓這一件事有更多人參與,在更多人的心中造成更深刻的影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制定了不同的行動方案,並且一一執行。

茶布屋商品成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茶布屋基地

循環布料課程

讓人可以深刻的體驗這件事情的美好,在府中街茶布屋基地開設廣告旗幟再生購物袋DIY、舊衣回收改造DIY的課程。將佳皇紙業所提供的印刷NG水泥飼料袋、台南市環保局提供的布旗、台南布料銀行的庫存布、學員帶來的舊衣整理過後,經由邱千芳老師和基金會實習生們指導大家版型設計、熨燙、畫記、裁剪、車縫等等布材再利用的各項細節,完成屬於自己的循環再生包。

廢棄廣告旗幟

背景條件不設限,讓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都有機會可以加入這場微革命,讓來參加課程的夥伴都能至少獲得一項可以實踐循環經濟的技能,成為支持循環經濟行列中的一份子。在此同時將原來被視為廢物的材料們重製成實用的袋子時,落實了循環設計價值流四種模式之一的串聯使用 ( cascade uses ),也就是將他人的廢棄資源再利用,並且不斷地供給與輸出,形成產業共生 (industrial symbiosis)的生態圈,為一個循環設計品牌或平台升級再造之長期系統性策略。

學員舊衣回收利用

同時無論是在課程製作的作品還是在基地內購買的循環再生包如果因為太常使用導致任何部件有破損的情況,府中街茶布屋基地都提供免費更換提把、作品整修補丁的服務,鼓勵各位夥伴找回過往那種「以修代丟」的精神,同時也落實了循環設計價值流四種模式之一的延長循環 ( cycling for longer ),讓一個物品可以延長可以使用的時間,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學員版型設計
再生包設計圖
老師正在教導學員如何將不同的布料結合在一起。
在經過邱老師的教導後,學員都能順利製作出加入自己創意的布袋。
只要有新世代的加入,許多的可能性就能向終點更快地邁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南孔廟商圈

假日市集

一到假日便熱鬧起來的台南孔廟商圈,為了吸引更多人潮,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攤位紛紛在這裡出現,而推廣循環經濟微革命當然不能放棄這個接觸人群的機會。

只要是週末或假日,府中街總是會湧進不少的遊客。
茶部屋絹印宣導與推廣攤位

週末,茶布屋門前的空間架設起了一個攤位,與台南府城在地的絹印王—濤人絹印合作,推出更容易讓大眾體驗的布旗購物袋彩繪、絹印體驗活動,特地製作了佇立在台南孔廟商圈的泮宮石坊絹版讓大眾可以印在布旗購物袋上,實習生們也繪製了多元的模板、橡皮章讓大家可以盡可能簡單地彩繪完成屬於自己的布旗購物袋,在做體驗的同時,向參加體驗的民眾介紹這個購物袋背後的循環故事,把這份屬於台南“珍惜”文化也一起帶回家。

學員正在招募民眾一起參與絹印體驗
學員們正在構思彩繪的圖樣。
學員與民眾一起學習旗幟袋加工
旗幟袋材料分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尋找好南人行動

從集結街鄰開始的
微革命與設計小聚

在台南有著不同技藝的高手存在,而這些高手平日就藏身在巷弄內,沈浸在自己領域的創作裡面,而微革命的行列絕對是需要這些高手們的加入,才有足夠多元的面向可以影響更多的人,於是尋找這些好南人的行動也就此展開。

透過拜訪街鄰,與他們近距離的接觸,是最快速認識他們的方法。
在這條街上,居住著許多熟悉傳統技藝的高手鄰居。

然而,或許是孔廟府中商圈的人們比較謹慎也比較慢熟的關係,一個才剛認識的新面孔,若劈頭就直接和他們熱切地提問現今的商圈有著什麼樣的問題,或者要如何在商圈內進行各式各樣的改變時,他們對會對這場微革命,開始抱持著懷疑及侵犯的感覺。接下來,他們便會退一步思考,並開始以觀望者的角色,靜觀其變。

即便總是笑臉迎人的街鄰好友,在聽到微革命想推動的事情時,也會有些許的不安。

後來,經過實習生們地毯式拜訪和邱千芳老師推薦下,找到了府城陶坊的蕭宏能老師,正港的土生土長臺南人,二十五歲就開始經營府城陶坊,拿遍國內外陶藝獎項,從事陶藝的教育推廣及創作,目前致力於在地元素的陶藝手創商品開發,為在地文化推廣盡份心力。

府城陶坊的蕭宏能老師

在這場微革命當中,蕭老師也把之前在孔廟內因病倒下的老榕樹的枝幹,經過高溫燒製成灰釉,運用在作品中,除了將本來被視為廢棄物的枝幹轉化為藝術品的材料以外,同時也將這些和孔廟一起共存的記憶融入到作品中。

蕾爾手作設計的林雅雯老師

另外一位則是經營蕾爾手作設計的林雅雯老師,專研手工皂的製作與教學,此外長期深入校園社區推動廢油回皂的循環教育,透過回收廢油製造安心肥皂的課程,以減少有毒清潔劑使用。

設計小聚所產生的動量不只有影響現場參與的人,也包括未來更多關於循環設計的可能性。

這些好南人們將持續參與在循環學院茶布屋基地舉辦的設計聚會中,藉由每一次的聚集,慢慢地將這樣的精神發酵,並持續的擴大這場微革命的發展和未來行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來行動方案

這場以循環經濟為主軸的微革命,其最終的目標是期待能將循環的意念,種植至每個人的生活中。因而,接下來會需要龐大的資源來連串多跨領域的人材,並透過有策略性的引導及宣導,鼓勵更多人可以一同加入這場環境保衛戰

循環經濟選物店

循環學院茶布屋基地除了販售自身出產的布循環再生產品之外,將會引進市面上優秀的循環再生商品在基地內販售,連結台南以外也致力於推廣循環經濟的夥伴,建立一個循環經濟大家庭,讓更多的刺激與想法在這裡交會。


好南人市集

持續串連在台南當地支持循環共創價值的人或是單位,舉辦類似嘉年華會的活動,不只創造讓大家聚集在一起互動交流的機會,更是提供一個把自己所累積的作品和成果展示給大家的舞台。

小南人市集

循環經濟的議題當然不是只有成人需要關注,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在未來只可能更加的嚴峻,而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因此讓孩子從小就了解環境的現況與重要性,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循環學院計畫和緊鄰著孔廟的忠義國小合作,帶著過去舉辦結果子小大人市集的經驗,用舉辦小南人市集的活動,來召喚親子一起來身體力行落實循環教育,把循環的概念種在國家未來的棟樑們心中。

永續台灣國家隊

台南企業的茶部屋循環學院期許自己能成為永續循環的領頭羊,串連全台灣對永續循環觀念的CSR有共識的企業們,像是家樂福、裕隆中華汽車、IKEA、信義房屋、台灣水泥等等,食、衣、住、行、育、樂將生活中每一個面向的永續精神。集結起來,互相交流支持,一個單位做好環教是榜樣,一整個生態系做好環教才是力量,成為永續台灣國家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從生下來開始,就是為行而動。

就像火總是向上翻騰,
石頭是向下滾落。
對人來說,一無行動,
等於從未存在過。

過頭來看這一連串的事情,一切最重要的核心還是人,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對環境友善的產品,商家可以選擇對環境友善的方式進行生產,而對於不知道如何投入循環經濟的人可以透過上課來獲得能力。這場微革命就像在下黑白棋一樣,只要喚醒更多人加入,我們的敵人也就越少,夥伴就越多。這些改變都是透過人跟人的互動和故事而產生的,所以我們會繼續用生命影響生命,繼續用故事來喚醒尚未覺醒的人。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葉重利執行長說:革命不必然是悲壯的;也可以是一群人開心做一件有趣又有意義的事。

伏爾泰曾說過:「人從生下來開始,就是為行而動。就像火總是向上翻騰,石頭是向下滾落。對人來說,一無行動,等於從未存在過。」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感謝:葉重利執行長、林芳如專案經理、邱麗容老師、邱千芳老師、黃茂容老師、吉來.小早餐、濤人絹印
基金會實習生團隊:吳子妤、洪子芸、陳翊珊、劉佳宜、鄭賀月、羅于晴、徐嘉君
木作工程:柚鹿裝修工程電力工程:良鴻水電工程鐵作工程:昌哥師傅
C-Hub 紀錄團隊:趙韋程、黃筱淩、劉聞、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