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義大管理學院任教二十九年的一位老兵,當然期間也歷任不同主管,也見證到從高雄工學院到義守大學的發展及成長,管院一開始有工管、企管、國際貿易及財管系,而目前已成長有六個系、三個碩專班、一個EMBA及PMBA的管理研究所、二個博士班以及管理學院進修學士班,學生人數更達二千多人,也是學校不小的學院,如果外加國防部的學生,也接近三千多位學生。記得在82年進入高雄工學院財管系教書,當時是28歲,穿著牛仔褲入教室還被班級同學說坐到他的座位,也鬧了一個笑話,然而轉眼間,學校已是擁有十個學院、44個學系及學程,約14000名學生的綜合大學。
管理學院顧名思義乃是結合產、銷、人、發、財為內涵的相關科系組成,而本校又加上政管及國商系,而管理思維的演變也伴隨企業面對競爭環境的挑戰,因此在管理的內涵及運作也起了很大的轉變,包括科技的應用、行銷手法的改變、電商的崛起、商業模式也不斷推陳出新,甚至連元宇宙都已降臨地球,而從CSR到ESG的重視,也在考驗企業經營者的理念及策略佈局,包括大數據的商業應用、AI的深入決策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調整、偏好過程的轉型,也都持續在誘發刺激企業的創新動力及來源,因此管院的EMBA教育也在與時俱進,同時強調跨域應用的教學模組,AI+X以及微課程、程式交易、智慧製造、工業4.0、網紅經濟等都在衝擊每一個系所課程的設計內涵,尤其如何在多元創新的氛圍下如何有效突破,開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包括尋求差異化的發展及特色的建立都在督促管院教育模式必須有所轉型,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而面對疫情的衝擊,視訊教學如何優化內涵,吸引學習者的重視及關注,也都是管院一直在求新求變的所在,尤其之前擘劃加入AACSB(美國商管認證),邁入國際商管的教育行列,本校也在歷任院長及AACSB執行長的積極投入下,已順利跨過二次的挑戰及驗證,並且也獲得相當一致的好評,這些都是下一階段AACSB仍需持續加以努力及突破的所在。
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國內大學數量及生源只會降低,因此義大管理學院的持續發展,如何植基在前人建立的基石上,循序漸進推動相關管院的成長利基及找到生存的模式,仍需有待努力之處。
在我的院長任內,也希望把義大管院連接更多的外在資源及校友人脈,因此會規畫管理大師講座及深化管院專題競賽以及參與規模,並且具體跟觀餐學院及國際學院建立更多的互動合作,包括共同投稿、指導專題以及跨院系的交流互動機制,也希望能把各系的傑出系友找回來建立聯誼會,並跟義大管理學院可以建立更多的情感連接,也讓學弟妹可以跟畢業的傑出系友有更好的相處及互動,此外也會嘗試推動產學合作及舉辦研討會,讓管理學院的師生量能可以有更有效的展現,並且把AACSB的持續改進機制及KPI能夠有效建立及執行完成,衷心祝願管院能有更亮麗的成績表現,而管院畢業的學生也可以以系院為榮。
義守大學管理學院
李樑堅院長
于觀音山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