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到雲林國小參與素人教師TED講堂分享
省思:從沒想過有天會去分享自己的教學,謝謝主任及同事的推薦,也因為這個契機,我開始把自己的教學網站建立起來,雖然只有這一年的東西,但未來會慢慢把自己的東西補齊,透過自己的教學歷程及省思,滾動修正自己的教學,讓自己的教學更好,學生能從中學到更多。
連續兩年指導學生參加英語說故事比賽
省思:這次的挑選學生比較活潑,因此選了Gingerbread Man故事讓他練習。學生的發音很好,但是表演的呈現,舞台上及舞台下有蠻大的落差,2次在全校前練習都放不開,表現連平常練得一半都沒有,只有透過不斷地鼓勵與練習,才讓學生有好的表現。
透過線上網站,追蹤厲害的英語老師的分享,去模仿改編。參加縣內研習(英語輔導團承辦)、縣外研習(夢的N次方),提升自我的能力。
一、網站增能:
二、研習增能:
雲林縣行動學習分享(2017.11)
夢的N次方雲林場(2018.01)
行動學習啟動會議(2018.01)
夢的N次方南投場(2018.04)
省思:透過縣內、縣外的研習,多看、多聽、多學,轉化後再到班上實踐,根據各班學生的情況再不斷修正,期許自己能讓學生再我的課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透過研習所學到的桌遊,改編成自己的上課活動,融入課程內容,讓學生複習。
省思:五子棋的活動,我運用在英語的phonics以及課文單字中,讓學生複習。棒打老虎,雞吃蟲的活動,也用於單字練習中,只是它比五子棋有更多的變化,因為每次擲骰子的結果會不同,也產生更多的變化。
將自己的教學結合行動載具,並用不同的網站以及app來輔助學生學習。
省思:同事的一句話(我不用,平板也是堆在倉庫),於是開啟了我的行動學習之旅,不管是網路上的介紹、實體的行動學習研習,我都去聽、去看,並且實踐於我的教學當中,透過觀察不斷修正,達到我要的教學,不只學生有收穫,我也有很多的收穫。
因為開始接觸行動學習,於是今年打破框架,萬聖節闖關全部採用行動載具闖關,包含
第一關:Draw My Pumpkin(英語教室前)威仁師
學生將學習單翻面,利用黑色麥克筆完成南瓜,並完成句子。
念出句子,即算過關。可使用平板Quiver軟體檢視自己的南瓜。
第二關:I’m the king of Kahoot! (溪埔夢田)嘉豪師、外師Dickie
關主會讓每一組拿到一台平板,組員需輪流作答,同組可互相提示。
根據螢幕上的題目用Kahoot來回答問題,以低、中、高三個年段來進行比賽,前三名的各組,該組所有組員能各得到榮譽點數30,20以及10點。
第三關:Party Guess(木麻黃樹下)本祺主任、寶儀師
各組派2員來答題,其他組員只能利用動作或叫聲(不能念出單字的中英文)提示給答題的同學,關主利用O、X手牌來裁定對錯。
省思:用用平板闖關,最怕就是網路問題,還有技術上的難題,還好有同事願意與我一起測試,挑選適合執行的地點,讓我的活動可以順利。有要用網路的就在教室旁,只有用app的就能正常規劃位置。
聖誕節進行了寫信到國外聖誕老人、利用平板進行聖誕節闖關、繪圖製作AR影片
省思:第一次帶學生寫信去國外,學生很新奇,收到外國人回信,他們很興奮。闖關活動有先設計故事情境,讓學生透過闖關來幫忙找回消失的糖果。最後則是用法國聖誕網站的明信片,製作影片,對學生而言,能看到自己著色的圖變成影片,他們都很開心。
復活節一樣是用平板來闖關,只是這次多了解謎的過程,必須蒐集每一關卡的關鍵字,再去解謎。
省思:闖關活動依舊拍了影片,引導學生來解題得到提示,進而解謎。透過此活動,他們對於復活節的相關單字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母親節活動,讓4、5年級用doodle song的方式去呈現。
省思:去參加研習時,發現有老師以這種方式呈現,感覺還不錯。去年是自己拍影片,學生演或拍照,這次就想讓學生自行創作,透過分工,每位學生負責1~2句的歌詞,可以手繪翻拍或是直接用app進行創作,我則是蒐集他們作品,再根據歌詞把音樂結合,學生看到影片有自己的圖也很有成就感。
透過線上平台幫學生作英語複習或是蒐集學生的資料。
省思:除了課堂的練習,若可以結合一些線上的資源進行不同的複習,學生的學習會更多元,也會更有意願去練習。
利用英語計畫添購一些英語桌遊,拓展學生的能力。
省思:當初看到其他學校有買英語的桌遊,讓學生可以進行增能,因此我也挑了一些,透過桌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Try everything!來自於電影動物方程式的主題曲,這是我今年的教學寫照,我打破傳統的教學,嘗試任何的可能,提供不同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新的刺激,都是希望讓他們在多元的學習下能更好!唯有當學生開始笑了、開始想學習了,才是師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