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音訊與類比音訊差別
音訊數位化係指數位音訊從類比訊號中採樣並轉換,轉換成二進位(1/0)的訊號,並以二進位式的電子、磁力或光學訊號儲存,而非連續性的時間、連續的電子或機電訊號。(維基百科)
說明: 取樣頻率(與數位音訊品質有關)
在數位化錄音的系統,原先的類比音訊必須輸入一個類比數位轉換器,轉換成數位訊號以便系統繼續處理之用。此種轉換過程的第一步即是取樣,將原先延續的類比音訊,高密度的拾取樣本,依次轉換記錄成數位訊號。為維持高品質的音質,取樣必須非常精確,取樣的頻率也必須恆定,並精密的控制。所謂取樣頻率,即是數位化錄音系統輸入與輸出時,每秒鐘取樣的數量(頻率),又稱為取樣率。一般而言,取樣頻率愈高,對於高頻聲音的解析度愈佳。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音樂檔格式(內容節錄至維基百科)
音訊檔格式專指存放音訊資料的檔案的格式。存在多種不同的格式。
一般取得音訊資料的方法是:採用固定的時間間隔,對音訊電壓採樣(量化),並將結果以某種解析度(例如:CDDA每個採樣為16位元或2位元組)儲存。採樣的時間間隔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如CDDA採用每秒44100次;DVD採用每秒48000或96000次。因此,取樣率,解析度和聲道數目(例如立體聲為2聲道)是音訊檔格式的關鍵參數。
需要分清楚的是音訊檔和編解碼器不同。儘管一種音訊檔格式可以支援多種編碼,例如AVI檔案格式,但多數的音訊檔僅支援一種音訊編碼。
有兩類主要的音訊檔格式:
有損檔案格式是基於聲學心理學的模型,除去人類很難或根本聽不到的聲音,例如:一個音量很高的聲音後面緊跟著一個音量很低的聲音。MP3就屬於這一類檔案。
無失真的音訊格式(例如FLAC)壓縮比大約是2:1,解壓時不會產生資料/品質上的損失,解壓產生的資料與未壓縮的資料完全相同。如需要保證音樂的原始品質,應當選擇無失真音訊編解碼器。例如,用免費的FLAC無失真音訊編解碼器你可以在一張DVD-R碟上儲存相當於20張CD的音樂。
失真壓縮應用很多,但在專業領域使用不多。失真壓縮具有很大的壓縮比,提供相對不錯的聲音品質。
(維基百科)
**其他音訊檔
m4a: M4A是一種用於壓縮MPEG-4編碼檔的副檔名
webm: WebM是一個由Google資助的專案,目標是構建一個開放的、免著作權費用的視訊檔格式。 該視訊檔格式應能提供高品質的影片壓縮以配合HTML5使用。
線上音訊編輯或合併網站
MyEdit (訊連科技: 可剪輯、變聲、去人聲、雜音等,此線上軟體亦可做圖片相關編輯使用)
Audio Joiner (可剪輯、合併、調整聲量、音高、等化器等)
線上音訊檔下載網站(練習用): Pixabay
混音軟體
可使用威力導演編輯混音後輸出音訊檔
或下載AudioDirector(體驗版)進行混音編輯
訊連 AudioDirector安裝及註冊教學
下載後仍需點擊"下載執行檔"才會下載AudioDirector,會自動下載完成
開啟軟體後仍需使用訊連帳號,若無請註冊新帳號
註冊完後須先至電子信箱查收是否有收到帳號啟用通知,開啟郵件後找到啟用連結,完成啟用後即可開始使用AudioDirector
因進階版需要付費,故請選擇"繼續使用體驗版",首次使用仍可30天試用進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