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論壇
林國明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林洸銓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
唐俊華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
郭建成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學系
短講講者
高雄中學
莊福泰校長
簡歷
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學士、碩士高雄市立高雄中學校長國家教育研究院自然領綱委員教育部課程協作中心規劃委員2015全國高中職super教師獎2016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2017教育部師鐸獎短講大綱
探究是一種複雜的能力,不同的學生需求的探究能力深度和廣度都不一樣,學校的探究與實作課程應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規劃,雄中的探究與實作教學,除了基礎能力,包含發現與定義問題、找出變因,下操作型定義,設計實驗、基於證據的論述之外,針對大多數理工或生醫需求的學生,特別著重在定義問題、論證和數學工具導入協助建模,並透過以人體測量為主題的課程設計,讓同學在比較開放的情境中體驗探究的歷程。
台南一中
廖財固校長
簡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士、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國教署探究與實作課程南區推動中心主任委員國教署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主任委員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科學班主任委員教育部NPDL計畫學校主持人短講大綱
從生活議題出發,引導學生運用社會及自然方法探究並統整跨領域之問題解決途徑。以「發現及界定問題、規劃與蒐集資料、根據證據提出主張、分析詮釋資料與論證、總結反思與表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團隊行動力,使邏輯提問、研究論證能力,跨越學科與領域限制,促進及綜整多元智能的學習,同時為未來探究與實作之課綱,由下而上進行教學實驗與行動研究並提供可能之想像。
豐原高中
許翠珍老師
簡歷
台中市立豐原高級中等學校物理科教師台中市政府教育局高中學科輔導團兼任輔導員台中市I-Pea自然科學探究實作教師社群物理及探究命題研究本短講的主題是「精緻與開展」,共分為兩大部分。「精緻」主要是分享我在探究實作課程上的微調整,透過種子教師培訓的研習、與他校夥伴對話,重新檢視自己的課程設計,修改後於實際課堂上應用,實施後優缺點的心得分享。「開展」則簡介台中市高中學科輔導團下的I-Pea自然探究實作教師社群的發展,從初期共備增能、連續兩年辦理中區教師研習的探究實作六堂課以及四堂課,帶領中彰投苗教師們增能,到現在探究實作課程成為自然科老師的日常。除了持續研發新主題、研究命題、學科主題的融入,目前更企圖結合雙語,往雙語學習的方向試探。由於還在嘗試階段,除了分享目前實施雙語教學增能研習的狀況,也歡迎對雙語教學有興趣的夥伴們一起來。
台南女中
李宜芳老師
簡歷
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執行秘書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學碩士曾任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學務主任 曾任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祕書榮獲星雲教育獎第六屆典範教師獎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短講大綱
新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精神,在人權議題融入教學時能有什麼樣的風貌與發展,本短講以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近年發展的課程為例,分享透過工作坊的帶領,所產出形式多元的展覽、課程與教案包。
松山高中
陳詩雯老師
簡歷
108-111學年度歷史學科中心北北基宜區研究教師111學年度臺北市語文與社會科學類特殊優良教師109~111學年度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及教學規劃表撰寫分區研習(北區)講師。107學年度歷史學科中心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宣講講師106年度全國高中跨領域/科目選修課程教學計畫及實施甄選活動入選短講大綱
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可不可以不要年年換新?!但若不更新,學生會不會覺得好膩?會不會拿學長姊的作業來抄?!歷史科探究與實作課程從108年領綱宣講、檢視說明會,到109年正式上路;歷史學科中心看見老師的需要,透過教師增能工作坊,一路以來陪著現場教師研發出歷史科探究與實作的課程模式,本短講最後也將提供實例與建議,分享探究與實作在課堂的實踐與發展。
高雄師大
臺灣大學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
東華大學
中正大學
高雄師大
屏東大學
成功大學
陸軍官校
台灣師大
高雄師大
中山大學
中研院
國教院
高雄師大
成功大學
高雄師大
高雄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