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介紹
臺灣的未來思考傳統,有兩股重要的知識脈絡:一是由淡江大學創校校長張建邦引入的「未來學」,另一是由黃海、張系國等早期作家所奠定的「科幻創作」傳統。這兩股力量自1960年代以來各自成長,如今我們邀請這兩條軸線的代表人物齊聚一堂,展開跨領域對話,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這不只是一場論壇,更是一場關於人類未來的集體想像。
二、🔭 論壇亮點
✨ 結合學術與創作、理論與敘事,打造跨界對話空間
📚 來自台灣科幻與未來學雙線代表人物齊聚
🚀 參與者可近距離與科幻作家、未來學者交流互動
🌍 激發青年對未來的行動想像與創作能量
活動資訊 :
人生下半場:熟齡們的全新可能
長者不再只是家庭的支柱或過去工作的延續者,而是社會的珍貴資產。持續學習與社交互動能有效延緩老化,提升心理健康。因此,開啟第二人生不僅是個人選擇,更是促進整體社會發展的關鍵。
學習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高齡者同樣可以透過學習來充實自己的生活,甚至打開全新的人生階段。無論是線上課程、社區大學,還是專業技能培訓,皆能滿足不同興趣需求。例如,有些長輩學習攝影、烘焙、語言,甚至考取專業證照,開啟全新職涯!
退休不代表離開社會,反而是回饋社會的好時機。過去,許多長者認為退休後的生活應該以家庭為重,然而如今許多人意識到,他們仍然擁有豐富的經驗與能力,可以為社會貢獻價值。例如,曾在企業工作的高階主管,則透過創業輔導或顧問服務,幫助年輕創業家邁向成功。
隨著社會結構改變,越來越多長輩選擇退休後創業,甚至成為「斜槓長者」。有些人將自己的興趣轉化為事業,如開設烘焙店、經營旅遊民宿等;另一些人則利用過往的專業背景,成為顧問、導師等。這些創業模式能提供額外收入,還能讓長輩在退休後依然感受到工作的樂趣與成就。
Hosted in Taipei for the third time, the 11th APFN conference intends to take a four-track approach catering for practitioners, academic researchers, government and corporate leaders simultaneously. The organizers of the conference intend also to increase the profile of the work futurists are doing especiall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long with alternative futures, case studies of foresight in practice from government,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community arena will be highlighted.
Last but not least, the APFN is a peer-to-peer learning conference with extended space for networking and through interaction, genuine knowledge sharing. Moreover, we wish to enhance the futures literacy of newcomers to the field to allow them to make more informed policy and strategic decisions today for the future of tomorrow.
APFN 2022 將於9月26至10月1日舉行為期六天的未來探索,此次將會有不同的流向和主題串聯,歡迎大家一同來探索。
目的
第八屆APFN會議是第三次以線上方式舉行,今年APFN年會關注重點建立在以UN ESCAP項目《亞太2040年的未來:提高對健康環境的志向》為基礎,創造COVID後的補救措施和現實。
想知道更多,歡迎點擊 https://www.asiapacificfutures.net/ 看看本次會議的內容吧!
期待在會議與你相見,
淡江大學策略遠見中心。
主辦單位:未來敘事工場
論壇內容:
【變動時代】在高頻率的變動時代,唯有預先想到未來,才能有效面對未來,而面對未來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未來學Futures studies」,未來學是一門推測與發想未來的學問,目的在探索另類與可替代的未來選項,也是國際組織、智庫、企業常用來面對未來的方法。
【兩極時代】廢核擁核、死刑廢死、同婚反同、獨立與否,當代社會在處理議題,只剩下兩極選項,被限縮選擇的社會,現今我們迫切需要新答案,如同未來學家黑喜的《記憶死刑》(https://reurl.cc/pxWA08),開創除了死刑與廢死之外的第三個選項,這就是未來學家與科幻作家的任務。
【未來方法】匯聚探索未來的台灣先鋒者,從率先引進未來學的淡江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前身未來學研究所)的教授,也有從英國Royal College of Art(RCA)回來的推測設計專家,及淡江未來學碩士學位的多位跨領域未來學家,一同探索台灣的未來,引導政府、企業、個人擁有更全面、更有效的態度面對未來。
活動:2021未來學&科技生活論壇
時間:10/9星期六上午10:00-16:30
論壇地點線上(zoom)
參與方式填寫報名表,寄送連結。(線上會議人數有限)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CFvnWSr2JWJD5H9e8
讓我們一同參與會議,思索未來,
推廣未來思辨的新邏輯!
APFN 2021 將於9月16至18日舉行為期三天的活動,包含知識共享、共創與交流,將一同構想亞太地區後疫情的未來趨勢。
目的
第七屆APFN會議是第二次以線上方式舉行,採取三軌方式同時滿足就業者、學術研究人員以及政府領導人的需求。
會議的組織者將專注於如何在後疫情的亞太和其他地區創造可永續的未來,並分享好的方法、成功案例、創新與經驗分享。
根據目前的趨勢,後疫情影響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想知道更多,歡迎點擊 https://www.asiapacificfutures.net/home
或著掃描QR code,看看本次會議的內容吧!
期待在會議與你相見,
淡江大學策略遠見中心。
本系成立於2021年,是國內第一個以「教育與未來設計」為名稱的學系。學系目標旨在培養具有前瞻未來思考、設計思考、教育方案設計與管理、學習設計,與社會設計專業能力的人才。學系主要特色包含,(1)專任教師帶導之群組小班制之專題與實作,(2) 多元的跨國移動學習機會,3) 豐富的策略聯盟夥伴與實習。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是一個強調教育與未來思考的學系,目的在於透過未來思考與設計思考,培養學生領導能力、學習設計能力與社會設計能力,從而用設計去新組織,及用設計去改變社區與社會。
本系課程架構,涵括:
(1) 基礎課程:涵括教育與未來設計必備的基礎能力課程。
(2) 核心課程:以「前瞻未來」、「領導管理」、「學習設計」為三個專業領域核心。
(3) 加值課程:包含「溝通表達」、「設計企劃」與「學習培力」三大類專業課程。此部分課程主要透過基礎與核心課程訓練後,近一步塑造具有統合、總整與分析處理教育與社會議題能力。
.
專題與實作:訓練學生從一構想的發想到具體化操作實踐方案的一系列過程。專題實作提供的工具,包括透過工作坊、田野調查與專案方式訓練從構思到操作教育與社會設計企劃能力。
.
從大一延伸到大四的「專題與實作」課程,包含「專案型」、「活動企劃型」、「專題策展型」與「創作型」,層層累積多元的企劃與設計能力。
世界未來學權威蘇哈爾教授的最新力作,本書對亞洲局勢的未來發展,擘劃出全面性的趨勢藍圖!
.
蘇哈爾教授運用創新的未來學研究方法,針對當前幾股具有深邃涵意的重大現象,梳理出可能的潛在影響,包括:
.
亞洲女性力量的崛起
亞洲新型態家庭
職場規範的彈性化
創新教學的誕生
亞洲社會總值躍昇
氣候變遷的社會後果
移民遷入亞洲
邁向亞洲聯盟
靈性的後資本主義
亞洲社會的自我肯定
.
對於每位想瞭解切身處境的我們,本書所呈現的豐富知識與銳利洞見,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未來超前思考!
.
#淡江大學CFAR出版:http://www.hanlu.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978-957-8736-61-0&Category=454267
.
《亞洲2038:顛覆亞洲未來的十大變數》購買單
淡江大學 策略遠見研究中心 出版
每本售價250元
使用郵局寄送
運費75元,訂購三本(含)以上免運費
.
聯絡人
淡江大學策略遠見研究中心 助理 陳柏達
連絡電話:0922-180-372
聯絡郵件:bodajonathan999@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