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劉又睿 同學
本次透過怡廷老師分享,新發現google trend的實用性,即便不用於研究上,日常生活也是有趣的聲量判斷工具,有同學也分享幾個網路聲量的免費平台,如網路溫度計。老師分享網路輿論的概念與組成,其中包含關注議題、媒介來源、網路民眾等構成網路輿論。輿論平常不會仔細探究,但其背後代表眾多數值與經營方向,甚為重要。本次最後在輪流分享時,對於老師回饋同學不同領域用不同角度切入思考,不侷限固定思考邏輯的這句話印象深刻,我們常用自己學的領域乃至生活經驗框架限制思考方向,應該跳脫思考會另有發現,以上也是我會想在團隊學習的一項動機,本次獲益良多。
陳慈鈴 同學
謝謝怡廷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一項工具——「Google Tends」,也就是所謂的「網路聲量(熱搜度)調查」。從這項工具中,可以了解到時下的趨勢,關鍵字於各個時期被搜尋、討論的熱度,我認為這對於未來在進行網路分析時,會有很大的幫助。此外,老師詳細的分享了「網路口碑資料的分析方法」,並且提供案例做參考,讓我們從中去了解,學習內容應該如何分析等等。關於輿論分析方面,老師介紹了「輿論調查的關鍵因素」,了解這項內容,我覺得在未來進行資料蒐集時,會更有方向,分析的時候將更具有邏輯性,呈現的內容也更加條理分明。最後,老師說的:「除了專門擅長、熟悉的領域,也要了解其他領域」,我覺得是未來應該學習的方向,跳脫舒適圈、既有的框架,對於不熟悉的事物,要勇於接觸了解,如此一來將可以幫助自己擁有更好的能力,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將更為廣闊。
林恩如 同學
這次老師的分享,除了讓我認識了Google Trends這項關於網路聲量調查的工具,除了了解輿論的形成及影響因素外,更印象深刻的是搭配著食安的案例去閱讀網路聲量分析數據的不同圖型呈現,像是點狀、條狀統計圖等各圖表呈現的意義及如何閱讀,讓我在往後對於資料分析時能更精確使用圖表。
楊雅惠 同學
怡廷老師的分享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Google Trends的操作和應用在臺灣社會中的網路聲量趨勢搜尋,在今天的分享前,原本我自己認為要蒐集到這些資料是需要很專業和不易取的軟體或程式才能達成,但看見老師的操作與實際分享後,才發現其實真的很簡單,這些實用的軟體程式其實在今日這個社會中唾手可得,只要我們能連上網路。老師也與我們分享Google Trends應用在臺灣社會下例如前幾年吵得沸沸揚揚的劣質油議題上頭,可以看見使用統冠油品的品牌或店家都是網路上搜尋率較高的關鍵字,可見臺灣人民對於劣質油的重視和恐慌,老師也分享義美小泡芙在這段時間的轉捩點和形象建立,並和臺灣的新聞媒體連結,讓我們更能以自身的經歷去回頭思考當時候的議題和企業與人民的處境,也可以看出一個企業品牌的公關熟知負面與正面的操作時,臺灣人民的信心和態度的轉變,老師以圖表的方式帶我們看這些趨勢,我認為這是我們在之後的VIP課程中同樣也非常需要的能力之一,希望之後還能聽見更多相關的分享!
彭詩惠 同學
今天的課程透過怡廷老師介紹Google Trends這項工具,讓我對於網絡輿論背後分析的邏輯與媒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此外老師也介紹了這項工具的應用方式,對於以後我們蒐集相關資料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