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陳慈鈴 同學
非常感謝講師願意過來花蓮,與我們進行分享。這次分享的內容,大致如下:語彙類型與字頻分析、事是與意見分析、如何進行事實與意見分析、常見的語用學分析、推意原則、預設心理、面子理論等。從這些內容中,再透過一些實際案例,讓我能夠理解每個概念所囊括的意涵,同時,也更加清楚地了解這些概念,未來可以如何被運用,相信只要會去多加練習,在彙整資料、分析資訊等方面,會有很大的幫助。由於時間關係,有一些準備的簡報內容未被提及到,甚是可惜!期待未來有機會,講師能夠再來進行分享。
劉又睿 同學
本次課程是很難得的機會讓我首次接觸語言學,發現原來是如此有趣與生活化,只是在還沒了解前不知生活中的語彙可被歸納與分析。講師在短時間介紹基本語彙類型,從政治言談中舉例,分析語彙類型的研究法,對於之後的探究有些方向尤其研究方法上的應用。從事實與意見分析、推意原則、預設心理等語用學分析,到日常話語的言語行為、推意原則、預設心理、面子理論,正負面策略等都讓我覺得大開眼屆,感到十分新奇,搭配講師的生活化舉例使理論叫好理解。本次上課的方式在小空間中除備感溫馨外,老師也會在中間舉例和延伸思考,也比較有互動的機會,有別於一般聽演講上課方式,獲益良多。
楊雅惠 同學
這次的VIP課程中很開心可以聽見葉老師的分享,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老師以語言學的觀點帶我們切入未來可以在團隊中應用出來的方法和技巧,很喜歡的部分是老師所講述的內容若是比較艱深的理論,老師會做一個和我們生活當中十分親近的例子來解釋,例如語言癌時時,老師以記者的說話方式做舉例,簡單且明瞭。因為自己大學三年中的語言學程也有些涉略和接觸語言學,聽起來不會那麼的陌生,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之中,我也才發現說,原來過去在語言學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其實是可以被靈活應用在生活中的,也可以因為具備這個領域範疇的知識,在做事時能夠有一個工具,甚至是以不同面向去思考事情的角度,也很喜灣老師以自己求學時的親身經歷、論文發表時的挫折等等,提醒我們未來在工作或言談時務必記得文字的正確性和清楚表達意思,這也是我需要去學習的課題!
呂欣蓉 同學
非常喜歡這位講師。其實我本來就對學語言這件事情很有興趣,也對語言學很好奇。老師說他是對字詞敏感的人,我想我應該也是。用詞的細微變化還有句型判讀跟用字差異從以前我就比較會在意,其實語言學是很日常的,我想過,要是大家都能有基本的語言學概念,平常的溝通成本是不是就會下降?也能讓誤會變少,講話更輕鬆更簡潔。
彭詩惠 同學
謝謝講師為我們提供這麼豐富的語言學資訊,從課堂中我學習到了1.語言的敏感度:自己與他人對於這個字的定義2.語彙類型:詞性、實詞&虛詞、不同語言的使用/混用(code-searching)、特殊關鍵字3.分析語彙類型:a語彙的字頻、時間序b比較法、語意評量問卷、實驗法、其他質化研究(訪談)4.事實與意見陳述:a分析-陳述與比例分析b什麼樣的陳述容易造成區分的誤差.形容詞等...c什麼變項(背景:政治等...)容易造成誤差d內容勘誤(真或假事實)(想造成什麼影響)。
林恩如 同學
在講座之前接觸到語言學相關資訊是在修語言學概論的課程時,當時覺得不怎麼有趣,有許多理論也都很難懂,所以對於此一領域就沒有太大的興趣。這次聽了老師的分享,讓我對語言學有了更多的認識,同時對於學習也有一些不同的領悟。老師在分享理論的同時,舉了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讓原本看似困難的理論變得很容易理解,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講語言混用時老師舉了一首大陸的歌曲作範例。這些舉例不但讓大家理解理論,也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進而有更多的討論和意見交流。其中我也發現,許多理論其實就是生活的映照,與自身的經歷及生活找到一些連結,都會是幫助學習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