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
電子信箱
ycliu15@gmail.com
研究專長
人工智能、俗民方法學、系統理論、科技與社會、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
期刊論文(近五年)
Yu-cheng, Liu (2019, Sep). A Techno-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n How Acceleration becomes Autopoietic: Simplification as a Function of Technology. Techne: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23(2), 204-231. (SCImago; JCR).
劉育成(2020年04月)。人造社會性:從俗民方法學觀點初探人工智能如何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已接受)。(TSSCI)。科技部:108-2410-H-343-011-MY2。
劉育成(2020年01月)。如何成為「人」:缺陷及其經驗作為對人工智能研究 之啟發—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例。資訊社會研究,38,93-126。
劉育成(2019年06月)。非典書評:《媒介宗教》—「媒介過程」如何變成必須?。中華傳播學刊,35,201-215。(TSSCI)。
劉育成(2018年09月)。家庭研究中的社會系統理論探究:以家庭暴力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2,101-129。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劉育成(2018年07月)。隱私不再?—以身體與訊息作為隱私概念雙重性的社會實作理論觀點探究。資訊社會研究,35:87-123。科技部:104-2410-H-343-004-MY2。
專書及專書論文(近五年)
劉育成(2019年11月)。〈政治作為志業之不可能(或困境)—— 一個從媒介過程理論觀點的思考〉。《堂堂溪水出前村——韋伯兩篇志業演講分論》(ISBN: 978-957-548-051-6)(177-220)。台中市: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
研討會論文(近五年)
Yu-cheng, Liu (2020, Aug). The Quantification of Humanity and its Discontents: Cases from Self-driving Technologies. 4S/EASST 2020 Conference, Prague.
Yu-cheng, Liu (2019, Apr). A Possibility of Sociologically Theorizing of AI Phenomenon: An Ethnomethodological Inquiry. ESA Conference 2019 in Manchester / UK, Manchester, UK.
Liu, Yu-cheng (2017, Aug). Transhumanism, post-capitalism, and “meta-veillance”: perspective from critical realism. The 13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Un)Making Europe: Capitalism, Solidarities, Subjectivities", Athens, Greece. MOST 104-2410-H-343-004-MY2.
研究計畫(近五年)
2019.8-2021.7,獲科技部補助二年期專題研究計畫,「關於人工智能現象的社會學理論觀點之可能性:一個俗⺠方法學上的探問」。MOST:108-2410-H-343-011-MY2。
2015.8-2017.7,獲科技部補助二年期專題研究計畫「加速社會中的『隱私實作』:以穿戴式科技如何影響/形塑人們對隱私的認知與實作為例進行社會學觀點的探究」。MOST:104-2410-H-343-004-MY2。
發表(近五年)
劉育成(2018年3月6日)。〈加入社會設計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暨「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台灣社會學通訊》,第90期。
劉育成(2020年3月4日)。〈人造社會性的未來?——社會學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幾個途徑〉。《巷仔口社會學》
劉育成(2019年6月19日)。〈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如何可能重新定義「創作」:「模糊性」作為創造性的來源之一〉。《台灣數位藝術》專題。
劉育成(2018年10月19日)。〈設計進化:人類強化的啟發?〉。《台灣數位藝術》專題(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