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學經歷簡介
一、學歷
1.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輔導組)82年畢業
2.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
3. 參加嘉義大學「90年度國民中小學幼稚園一般合格教師修習特教學分班」修習特殊教育導論3學分
4.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
二、訓練
1.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國小90期主任儲訓合格
2.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103期國小校長儲訓合格
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專業人員基礎訓練合格
4. 公共建築物設置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設施及設備勘檢人員培訓合格
5. 「防火管理人初訓」訓練,成績及格取得證書
三、經歷
1. 嘉義市民族國小:教師7年,擔任過級任教師、科任教師、 輔導組長、訓育組長、生活教育組長
2. 嘉義市北園國小:主任8年,歷任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
3. 借調嘉義市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課服務
4. 擔任教育部教科圖書審查委員11年(88年~99年)
5. 擔任嘉義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團員(82~93學年度)
6. 嘉義市特殊優良教師、嘉義市特殊優良校長
7. 教育部101年閱讀推手
8. 嘉義市人權教育輔導團召集人3年(99學年~102學年度)
9. 嘉義市林森國小第13任校長6年(96學年度~101學年度)
10.嘉義市興安國小第6任校長8年(102學年度~109學年度)
11.嘉義市民族國小光復後第23任校長(110.08.01~迄今)
貳、教育願景
一、核心信念︰教育決定人才、人才決定未來
二、教育願景︰營造一所樂於學習、健康成長的學習園地
「一個願景如果沒有行動,不過是個夢想;一個行動如果沒有願景,只會虛耗年華;一個願景有了行動,整個世界將因此改變。(Sylvie Blangy)」方向比努力重要,願景可以看到未來的可能與結果,有願景就有希望,願景可以為全校親、師、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以下為營造學校成為「樂於學習,健康成長」學習園地的願景與親師生的理想圖像︰
參、教育理念
(一)思考起點:以人為本,學生第一、教學優先
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是學校的核心所在,學校的教育作為提供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提供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品質。
「沒有教學導向的行政是盲的,沒有教學內涵的學校行政是空的」,為提升教學品質,學校行政提供教學各種資源協助教學、支援教學,以竟深化課程與教學之功;行政因服務教學而生,不能因行政而忽略或干擾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作為,活動的辦理要能以課程與教學為基調去辦理。
(二)教育內容:全人教育,人文第一,科技相佐
西方知名哲學家康德所云:「教育的使命在完成人之所以為人,也道盡個人完整發展的重要教育任務」。全人教育強調受教對象具有各種發展潛能,隨著數位學習時代的來臨,教育內容必須加以統整,我們不能再以過去的知識去教未來的成人。
人文關懷是科學發展的基礎,科學素養是人文發展的里程碑,一個沒有人文關懷的科技發展,人性不見了,是非常可怕的,教育的作為聚焦於全人教育發展的思考主軸,兼顧人文與科技才能培養出優質的未來公民。
(三)校園氛圍:共存共榮,正向積極,專業和樂
面臨教育民主化教育變革之際,校園生態變得更複雜、更多元也更具挑戰性,營造溫馨關懷的學校氛圍是推展校務之原動力,也是奠定學校持續創新與永續發展之基石。
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有快樂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生」,要維持學校秩序的穩定與和諧,需要「禮、法」並重,在法治範圍內以禮待人,用愛陪伴老師和學生,以「專業的僕人」與「經理人」的角色來處理教育事務,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與信心,增進組織價值,為擘劃專業和樂的校園氛圍而努力。
(四)教育情境:處處是課程,時時可學習的公園化校園
學校是師生、校友及社區居民學習生活、心靈契合交錯的場所,應以「安全」校園為首; 其次,校園是一個提供「人-境」符號互動的教育場所,透過行政、教師、家長、學者專家的 團隊力量,結合學校的課程,讓校園成為一個深具教育意涵、處處皆「符號」的優質學習場 域,發揮潛移默化的境教功能,成為真正為教育的用的校園環境。
(五)學校公共關係:以學生為圓心,教育為半徑,譜出家校同心圓
文瑜秉持「謙沖為懷、專業堅持」的第五級領導態度,維持校內、外良好的公共關係。在內
部公共關係層面,以人為本,兼顧「倡導」與「關懷」兩個層面的校務經營,以達成學校目標和
關懷每位老師。
「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力量」,學校和家長是教育合夥人,家庭、學校及社區對於
學生的發展都有莫大的影響力,可以藉由三者同心協力,維持互助互利的合作關係,達成「家校同心圓」、共存共榮之多贏局面。
(六)學校特色:藍海策略,開創學校亮點,多元行銷學校
少子化時代的來臨,學校經營面臨前所未有高度的競爭壓力,如何提昇競爭力及建立有口碑的學校特色,是學校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這不僅攸關學校經營發展的成功與否,也是獲得 政府補助與支持的重要指標。校長彷若「CEO」(執行長),要帶領學校團隊,考量教育政策 與學校各方條件,凝聚共識擘畫願景,找尋學校亮點所在,並結合課程與教學,提供學生優質 的學習經驗,建立學校品牌特色,為帶動學校穩健發展而努力。
肆、校務經營具體行動~深耕課程,精雕校園,學校動起來~
個人擔任校長以來共14年,一路走來的校務經營秉持著「專業」、「傳承」與「創新」,以「學生第一,教學為先」為思考起點的理想下,經營校園氛圍、教學內容、教育情境,進行資源整合,運用各種策略來進行校務經營與創新,造福了孩子的學習,造就老師的專業成長,也成就了學校的績效,未來文瑜將以更謙卑的態度來融入團隊,持續扮演「桶箍」的角色,透由深耕課程與精雕校園,開創品質卓越、永續發展的課程與工程,讓學校師生的熱情動起來,不僅優秀更要卓越。
一、校務經營目標
愛爾蘭詩人葉慈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育是要給學生真實情境的啟發,而不是在框架裡的學習。個人秉持「專業、傳承、創新」將「學生第一,教學為先」為擘劃校務思考起點,結合「溫馨、快樂、專業、關懷」的民族國小學校願景,設定以下校務經營目標,以營造民族國小成為「全是贏家的學校」。
(一)課程創新化,塑造溫馨人文校風
(二)教學多元化,掘發學生成功智能
(三)師資精進化,提升教育學習績效
(四)教育國際化,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五)學生全人化,開展學生多元潛能
(六)資源整合化,精實學校課程特色
二、經營策略與行動:發揮「0.1改變的力量」,培育學生為「樂活E學創客家」
在嘉義市教育發展綱領及教育111政策引領下,擘劃校務經營願景與目標,秉持「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的信念,以「深耕課程,精雕校園,邁向卓越」為目標,以人為本,持續精進與創新課程與工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帶好每位學生,帶動家長熱心參與,營造學校成為教育所用的教育情境,積極培育孩子成為「樂活E學創客家」,其校務經營策略與行動如下:
(一)型塑優質校園文化,展現教育熱情
(二)深耕課程與教學,厚植學生生活應具備的素養
1. 深耕特色課程,培育跨域素養
2. 營造多元學習的雙語校園,提升學生英語素養
3. 深化學生閱讀素養
4. 國際教育:接軌國際、鏈結全球
5. 資訊教育:深耕行動學習,厚植創客素養
(三) 發展適性學習課程,啟迪學生多元智慧
(四) 動「教學領導」的專業學習社群, 發展智性文化
(五) 造溫馨校風、構築友善校園
(六) 永續優質校園,打造校園成為教育所用的情境
(七) 擴大社區參與,強化社區學校互動
(八) 精實民族亮點,建立雙語校園之品牌形象
伍、結語:教育之美,在於多人共築
教育的傳承是一棒接一棒,接下棒子的當下,就是責任的開始,從初任到轉任,結合個人的教育哲學和專業涵養,以「專業、傳承、創新」帶領學校能從優秀而卓越,而深耕課程與精雕校園是經營學校不變的立場。
教育決定人才,人才決定未來,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主腦人物-掌舵的領航者,學校未來的規劃者,也是創造與轉化教育力量的實踐家,肩負著責任與使命。我以專業的僕人領導來期許自己,用愛與榜樣發揮影響力,以真誠的心、溫馨的專業服務,點燃親師生的學習熱情,串起每一顆珍珠,成就老師和學生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從課程出發,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發展教師專業增權賦能,營造處處、時時可學習的安全校園,提升教育品質,「教育一個孩子要用一個村莊的力量」,以家校同心圓的經營理念,與家長、社區攜手合作成就每一個孩子。相信用心在教育,學校就會動起來!學校就會成為學生樂於學習、健康成長的優質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