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人工智慧(AI)?:
簡單的說,人工智慧就是以工程技術所製造出來類似人類智慧的產品(程式)。我也可以讓機器擁有智慧,協助人類處理很多事情,藉以提升人類的生活。然而人類是具有智慧和肉體,利用五種感官以獲得資訊的個體。人工智慧則只是有智慧,沒有身體的程式而已。首次提出人工智慧基礎概念的人是被譽稱「人工智慧之父」的英國電腦科學家 艾倫‧圖靈 (Alan Turing 1912-1954)。在他構思的「圖靈機」架構中,讓機器可以讀取資料,並能進行基本的處理。
然而人工智慧的發展是隨著電腦的發展而進展,人工智慧的判別標準是採用「圖靈測試」的標準,也就是只要有超過三成以上的人無法分辨是人類或人工智慧的測試回應,就算是「人工智慧」。
◎認知技術。
1.經過訓練、給定目標
2.蒐集資料(大數據)。
3.根據參數決定採取最佳行動與回饋。
4.藉由分析環境受先前此系統行為的影響,來學習如何調整其後續的行為
而展現近似人類的智慧。
◎AI在日常生活的應用:
二、弱人工智慧 vs 強人工智慧:
◎弱人工智慧:
能模擬人類的思維及行為,雖然沒有推理及解決問題(特別是申論題)的能力,也沒有人類思考能力,但非常適合使用在解決某個領域的問題,例如:Google AlphaGo的圍棋,並能與人類互補。我們現在實現的大多為弱人工智慧。
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強人工智慧:
具備與人類同等智慧、或超越人類的人工智慧,能表現正常人類所具有的所有智能行為。通常把人工智慧和意識、感性、知識和自覺等人類的特徵互相連結,有模擬推理、語言溝通與知覺能力。
著名的測試有:
圖靈測試、咖啡測試、機器人學生測試、雇員測試
咖啡測試 (沃茲尼亞克)
生活中空間、操作技能的測試。將一部機器帶到任何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中,讓它在不經刻意設計的條件下,懂得泡好一杯咖啡。它需要主動在陌生空間中認識咖啡機、辨識咖啡和水、找到合適的杯子並放好,然後按正確的鍵和操作以沖泡咖啡。這需要仰賴機器人學、圖像辨識的演算。
2024年起是人工智慧大爆發的一年,以前想像的世界,未來都可能成真
輝達在GTP年度開發者大會上表示,這套新平台將包含將一套能驅動機器人與AI的電腦系統「Jetson Thor」,加上包含生成式AI和其他工具的軟體套件組「Isaac」,可用來打造和人類相似的機器人。
由於納入了生成式AI,將使人型機器人基於結合語言、影像、「人類示範」以及過往經驗的輸入,進而做出動作。
圖文來源: 江翠國中呂天齡老師、什麼是人工智慧?、維基百科-通用人工智慧、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