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在中一至中六級均有開設歷史科。
在初中階段,歷史科被列為必修科目,旨在建立學生歷史技能和共通能力,以供日後升學和生活之用,培養學生成為具國際視野、有識見和責任感的公民。初中每個循環周安排三個課節進行教授。此階段的教學重點主要為激發初中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他們了解從古至今的重要事件及其發展脈絡。
人類的需要:古與今
歐洲文明的發展
伊斯蘭文明的興起與中古時代歐亞的文化交流
早期香港地區的歷史、文化與傳承
近代歐洲的興起
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
美國的成立及發展
香港直至19世紀末的成長與發展
20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兩次世界大戰至冷戰
20世紀以來的國際合作
20世紀香港的成長與蛻變
學生在完成初中歷史科課程後,應能:
(a) 知識和理解方面
i. 從不同的角度(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宗教、藝術等) 認識和 理解世界各文化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特徵;
ii. 認識和理解香港發展的主要特徵,以及這些特徵與國家和世界歷史 發展的關係;
iii. 掌握研習歷史的基本概念和辭彙;
iv. 理解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
v. 掌握主要歷史事件的發展、轉變及延續;
vi. 明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解釋歷史;
(b) 技能方面
i. 正確地使用歷史辭彙;
ii. 準確排列歷史事件的次序;
iii. 描述歷史地圖、模型、圖形、圖表、圖畫、表格和漫畫的特徵;
iv. 從歷史資料中作出歸納和推論;
v. 找出主要歷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的解釋;
vi. 分辨歷史事實與見解之間的不同;
vii. 掌握資料的含義,對資料的準確性及可信性進行合理的質疑與探究, 從而建立持平的個人觀點;
viii. 運用想像力重組往事;
ix. 選取、組織和運用資料,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c) 態度和價值觀方面
i. 提高對過去的人和事的興趣及欣賞人類的成就和理想;
ii. 掌握歷史研習與現今生活的密切關係;
iii. 認識不同社會及不同時代所持的觀點、信念和價值觀,從而建立正 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iv. 願意為古物古蹟的保護、文化傳承的保育,以及歷史文化的推廣盡 一己之力。
在高中階段,歷史科被列為選修科目,旨在讓學生透過認識現今世界的源起及發展,了解自己在現今社會的定位,了解二十世紀本地、國家、亞洲,以及世界發生的主要事件/運動間的相互關係,塑造今日世界的主要歷史發展及趨勢等。此階段的教學重點為加強選修學生對二十世紀的世界大事事件及發展歷程,並深入培養他們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及明辨思維能力,以面對公開試的需要。
A. 1900 年 至 1914 年的國際關係
二十世紀初的歐洲
競爭與衝突的起因;爭取和平的努力
B. 兩次世界大戰及有關的和約的簽署
巴黎和會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安排及其兩次世界大戰的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意義
C.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超級大國的對抗與關緩及特點。
冷戰的成因、發展及特點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的瓦解
主要衝突的起因與發展-以色列與阿拉伯
國家的衝突;巴爾幹半島 的種族衝突;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聯合國在維持和平方面擔當的角色
A. 香港的現代化與蛻變
政治及行政轉變
作為國際城市的發展
B. 中國的現代化與蛻變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改革與革命
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及後毛澤東時代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演變
A. 日本
日本在二十世紀初的現代化
二次大戰後的重建與增長
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
B. 東南亞-從殖民地到獨立國家
西方殖民主義的影響
非殖民地化的起因及獨立運動
後殖民地時代的發展;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演變
學生應能建構知識並了解:
(a) 基本的歷史概念,如因果關係、演變與延續、不同事件的異同;
(b) 陳述和詮釋歷史的不同方式,藉以表達不同的觀點與角度;
(c) 本身所屬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信念、經驗及行為,明瞭三者如何影響當今世界的發展;
(d) 二十世紀本地、國家、亞洲,以及世界發生的主要事件 /運動間的相互關係;
(e) 塑造今日世界的主要歷史發展及趨勢。
學生應能掌握技巧,以便:
(a) 分辨事實與見解,辨識偏頗的觀點、隱晦的假設及空洞的論點,及建立歷史的觀點與視野;
(b) 比較和詮釋歷史資料;根據可用的顯 證提出合理的結論,並能根據新史料對歷史重新作出詮釋;
(c) 辨別並解釋歷史文獻和檔案在何等程 度上反映相關時期存在的態度、價值觀及情感;
(d) 恰當地選用及組織史料,以提出合乎邏輯和前後一致的論點;
(e) 分析、選取及綜合以不同途徑蒐集的資料(包括網上資源),衡量各種可作出結論的方法,並對之進行評估;
(f) 將歷史知識及技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學生應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能:
(a) 體會過往人類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了解影響人類行為的態度及價值取向 ;
(b) 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既明白不同 民族有不同的經驗和信念,也認同人類共有的情操及理想;
(c) 發展及保持對人類文化的探究精神;
(d) 成為具有世界視野、國民意識和責任感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