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視覺藝術教育涵蓋於八個重點學習範圍之內,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意、開放、靈活及美感等質素;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個均衡的藝術課程及多元化的藝術學習經歷,讓學生認識藝術的基本知識及技能。
當代文化與藝術
藝術猶如社會的鏡子,藝術家常常深入探討社會、政治、文化和環境等議題,並將這些探討融入到他們的作品中。
本課程透過視藝教育讓學生繼承、發揚及反思本土及其他文化的傳統和價值;掌握運用藝術與人溝通的能力,並以其理解與想像力對周遭世界作出敏銳的回應。
情意為本之教學
通過藝術,藝術家探索個人或文化身份,探討社會和制度結構,試圖重新定義藝術本身等。 藝術家打破地理和文化的障礙,形成更加多元和豐富的藝術世界。
本課程教導他們運用意念、情感與想像去創作形象,操控媒介,為自己的意念賦予形貌與情感;學生探討不同藝術家的作品,以視覺元素,美術物料和技術等角度分析繪畫作品中藝術家作畫時之心理反應、情緒及性格特徵等,學生透過學習,掌握運用藝術與人溝通的能力,並以其理解與想像力對周遭世界作出敏銳的回應,繼而活用於自己的創作中。 同時,亦藉視覺及觸覺的藝術活動,培養學生評賞美的能力。
多媒體、多平台學習及回饋
藝術家經常混合使用不同的藝術媒材和技術,如影片、表演、裝置和數位媒體,打造出豐富且多元的藝術體驗。
透過互聯網上影片、資訊、圖或畫集等,擴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學習經驗。學生亦透過視覺和文字資料,在網上課室與同儕和教師進行互動學習。教師亦善用電子平台,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給予適時回饋,提高學生創作靈感及自信,並提升其欣賞能力和創作繪畫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