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主持人:黃能富特聘教授
計畫名稱:結合互動貼圖與視訊眼動追蹤技術探究遠距監考環境之測驗成效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教授近年研究專注在 (1)5G/AIoT 技術與智慧農業應用、 (2)人工智慧教育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在 AIoT 科技與智慧農業應用方面主要在於發展 AIoT/5G 技術與區塊鏈整合技術,將人工智慧 (AI)、物聯網 (IoT)、LPWAN 通訊技術 (NB-IoT/LoRaWAN)、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等等整合出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total solution)。在人工智慧數位學習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方面,主要著重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演算法來分析 MOOCs 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歷程,並將分析的結果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給教師與學生參考,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以及老師教學的改善等等。目前已經完成創新的「學習成效雷達圖」、「學習成效雷達圖縮時攝影」、「關鍵字雲」、「問題雲」、「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技術」以及「知識地圖自動產生器技術」等等創新的 MOOCs 學習大數據分析技術。
計畫主持人:吳玉書教授
計畫名稱: 以即時反饋教學法及提供數位資源提升跨領域學習EMI高等工程核心科目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
一、學歷
加州理工學院 應用物理博士 ( 1982/09 至 1987/06)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自1976/09 至 1980/06)
二、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教授(自 1994/08迄今)
三、經歷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Physics Dept 訪問學者 (自 1993/03至1993/08)
普林司頓大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 訪問學者 (自 1992/09至1993/02)
國立清華大學 電機系/電子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自 1988/08至1994/07)
哈佛大學 Division of Applied Sciences博士後研究員(自 1987/09至1988/08)
計畫主持人:陳盈潔教授兼副主任
計畫名稱:全英語授課動力學課程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教學策略之研究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陳盈潔老師自2016年加入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後,創立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實驗室,專注於生物材料研發及臨床組織修復。她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擔任多個學術團體委員及期刊審稿人,曾獲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清華大學優秀研究學者等殊榮,展現卓越研究實力。在教學方面,她主講的《材料動力學》課程結合科技輔助,連續四學期獲校內創新補助與教育部支持,其中英文課程影片在YouTube累計觀看超3.8萬次。陳老師亦重視團隊培育,助教多次榮獲傑出獎項,並屢次入圍及獲得校級與工學院優秀教學獎。
計畫主持人:郭柏志副教授
計畫:結合問題導向之探究式學習與團隊導向學習於機器學習概論課程之行動研究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郭柏志老師於2016畢業於交通大學資工系,畢業後於中研院統計所與MIT擔任博士後研究學者,於2020年加入清華大學資工系。在美國時參與MIT的課程有感而發,希望將國外自由創新的教學風氣帶進清大。郭老師的專長圍繞AI醫療與計算神經影像,曾獲2019 LEAP 計畫補助 、2022 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2023 潘淵文教基金會考察研究獎、2024清華-戎樂天傑出年輕學者研究獎勵、國科會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方案補助。郭老師同時也是NVIDIA校園教學大使(NVIDIA DLI University Ambassador),並獲得2024 清華大學電資院傑出教學獎。郭老師於清華大學教授「計算機程式設計」、「機器學習概論」、「AI與智慧醫療(MOOCs)」與「數位醫療與資料科學 (X-Class)」,累計四年已教導超過千名學生,線上課程亦有超過400人選修。
計畫主持人:林姿瑩助理教授
計畫名稱:探究小組學習以及創造合作空間的學習成效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本申請人林姿瑩助理教授於 2020 年 8 月入職後,目前為擔任助理教授第五年,她主要負責教授以下幾門常態課程:(1) 材料分析:此為 3 學分的大學部英語授課選修課程,是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的關鍵課程,對準備進行專題研究或規劃深造的學生而言尤其重要。(2) 電子材料:此為 3 學分的英語授課課程,為材料系大學部五門核心專業課程之一(材料五選三),在專業知識養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她致力於教學創新,特別在材料分析課程中推動探究式小組學習模式,建構協作學習環境,培養解決材料研究問題的邏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