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藝術及設計學門

計畫主持人:曾慈慧教授

計畫名稱:以文化場域為主的E-STEAM教育之落實: 由體驗教育中學習者再深化為教學者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本人主持環境與人類健康研究室(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Lab, EHL)研究室。嘗試使用社會科學調查方法中的質化與量化研究同時進行的混合方法分析(Mix-method research analysis),且關心重要議題,如ESG以及永續發展指標SDGs。研究領域主要在環境與教育、健康和健康行為的相互影響,可區分為三大項目:與健康有關的休閒與環境行為、教育有關的休閒與環境教育與文化有關的休閒與環境行為。研究興趣為環境心理/行為學所延伸的休閒、觀光與景觀規劃的研究,特別是與健康促進、福祉、文化與教育相關範疇。結合校內外其他學者合作,如腦科學、AI、醫護等資源,應用創新科技於調查與研究方法。

計畫主持人:吳建亨副教授

計畫名稱:以斯蒂格勒的詮釋網概念設計課堂討論模式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我於2013年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我的研究興趣包括歐陸哲學、批判理論、解殖民論述、華語語系研究等。近年研究專注於數位人文與科技哲學,特別關注法國哲學家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對數位科技的批判與思考另一種模控學發展的可能。我曾獲得包括吳大猷紀念獎、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與科技部/國科會、教育部等計畫補助。

計畫主持人:林保全副教授

計畫名稱:游於藝:中國古典技藝融入課程實作與體驗的可行性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

林保全,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宋代學術思想史與中國經學,任職以來主要開設經學領域與通識學門相關課程。近期嘗試於大學部及通識課程中,將中國傳統知識型態轉為實作與體驗的方式融入課程,藉由實作與體驗的學習,由行入知,開拓學生對中國傳統知識學習的另一個視野。

計畫主持人:張晴文副教授

計畫名稱:同儕回饋之反思寫作融入藝術評論課程之教學實踐研究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張晴文,藝評人、策展人,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聯合國國際藝評人協會國際會員。學術領域為台灣美術史,近年關注當代藝術中的「台灣性」與在地理論建構,探討藝術生產中的台灣經驗如何展現其特殊性,尤其聚焦於1980年代以降文化政策、藝術節慶與當代藝術間的關係。藝術教育研究方面,近五年來致力反思寫作融入藝術科系教育之教學實踐研究。曾任《藝術家》執行主編(2004-2010)。近年主要策展包括「繪畫,保持臨在」(2023)、「字画即宇宙」(2022)等。藝評散見《藝術家》、《現代美術》等刊物。 

計畫主持人:謝翠如副教授

計畫名稱:以解決實務問題作為學習動機的色彩學課程設計

任職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謝翠如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研究題目包括色彩心理學、視覺注意力與造型構成、眼動科技應用於互動設計,開授課程包括色彩學、基礎設計、展示設計、設計研究方法等。謝翠如老師亦擔任中華色彩學會理事、台灣色彩應用協會理事、藝術教育期刊顧問委員、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系統之學界專家委員,並主持多項國科會、經濟部色彩與設計應用相關研究計畫,其研究成果發表於色彩研究及視覺心理國際期刊,包括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Journal of Vis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lor Associatio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