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含有鐵、鈷、鎳這三元素的東西,經過一定的磁化(經過線圈產生電磁鐵現象)(排列)就會產生磁力。
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們內部的N、S兩極的分布非常的混亂,並不是完全沒有N、S兩極的,所以當你以N極靠近時,其內部的S極便會逐漸靠近;而當你以S極靠近時,其內部的N極便會逐漸靠近。
當接觸的時間很長時,他們內部的N、S兩極的便會越來越清楚。也因為如此,磁鐵的中央不為的磁力最弱。(其強弱可以利用國中時所學過的磁力線來看,其實也有一定的公式:C=R*(q+Q)/(r*r),也就是磁力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距離越遠,磁力越小)
而且,當磁鐵斷裂時,並不會產生只有S或只有N擊的磁鐵,原本是S擊的再其斷裂的那一端便會產生N極,反之也是一樣。而且,越難被磁化的物質,當它被磁化後,其磁力也越難被消除。
這是一個市售常見的起子充磁器,具有充磁與消磁的功能,而我一直很好奇這種東西不用裝電池,是怎麼達成讓起子充磁的效果呢?
原來它利用兩顆磁鐵,在兩顆磁鐵的中間那個孔內部產生封閉的磁場,因此當起子插入方型孔移動時,內部的磁場排列就會有規則性,如此一來就產生充磁的效果了,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不要一邊移動一邊"旋轉"充磁物,這樣效果會打折扣。
而要消磁的話,因為在有圓角的方孔(上)磁力線是沒有一個方向的,因此已經充磁的起子插入後原先內部有序地磁場排列就會被打散,因此就產生了消磁的作用了,是不是很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