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宋賢一教授

各位老師,系友

 

我們敬愛的宋賢一老師在5月20日傍晚仙逝,享壽 84 歲。宋老師 1958 年畢業於新竹中學,1962 年畢業於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1973 年10月12日獲得台灣第一位教育部授予之國家農學博士。宋老師自 1963 年起擔任農業化學系研究助理,至 2005 年從生化科技學系退休,在台大服務 42 年,指導學生獲得碩士學位共 56 位,獲得博士學位共 17 位,受業於宋老師生物化學及酵素化學的同學,生活上受到老師照顧,及工作上與老師相處的夥伴,無不受到宋老師的影響,感佩宋老師待人處事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宋老師出生於新竹縣竹東鎮,小學就讀於六家國小,並以第一名畢業,惟因家境不允許,未能報考中學,留在家中幫忙農事,暑假過後魏福田老師得知新竹縣立中學有第二次招生的機會,主動來宋老師家中拿證件,並代為報名,果然錄取。宋老師因此感念魏福田老師改變了他的一生。宋老師高中就讀新竹中學,畢業後考入台大農化系。在大四時進入蘇仲卿老師的研究室,開啟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之路。其後在蘇老師的鼓勵下,在擔任兩年的研究助理後,在研究室中繼續就讀碩士班並擔任助教工作。之後再度在蘇老師的鼓勵及自己對知識的追求,進入了剛開始第一年的農化系博士班,當年研究工作中許多醇類或醚類試劑都需要經過蒸餾回收使用。在完成研究及第三外國語,資格考,及校內的論文考試後,提報教育部,在教育部舉行論文口試,順利通過,成為國內第一位國家農學博士,是當時台大盛事。

 

宋老師在博士班期間已擔任講師,獲得教育部國家博士的第二天報紙刊出消息,人事室主任葉維善先生看到消息,當天宋老師就收到副教授的聘書,可能是獲博士學位後取的副教授證書最快的紀錄。教學研究都極為優秀的宋老師,在四年後升等為教授,隔年至美國進修,先後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及紐奧良大學化學系進行研究與訪問。

 

 上過宋老師課的同學都知道,宋老師對授課內容,特別是代謝生化學的部分,感覺宋老師對複雜的代謝路徑,能夠直接在課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行雲流水的授課,好似整本書的內容都在老師的腦中,同學們無不嘆服。其實這是宋老師的自我要求,縱使在代謝的領域己有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每年還是為教材加入新的知識,授課前還是會拿出生化課本,仔細翻讀與複習,同時接上前一堂的教學內容。

 

早期的研究工作在蘇仲卿教授的指導與協助下進行,研究材料方面,以植物為主,選用竹筍、水稻及甘藷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水稻與甘藷為台灣本土二大經濟作物;綠竹筍是本士材料,生長旺盛,一天約可以長到九公分,綠竹筍澱粉含量少,母竹提供的醣類大部分用於合成結構性多醣類,並且纖維素或半纖維素等的生化合成活性很高,可作為研究的重點。研究的酵素最早先是以蔗糖合成酶 (sucrose synthase)為主,以豌豆為研究材料,豌豆發芽後,種子内的澱粉轉變為蔗糖以傳送到各個組纖細胞利用 (蔗糖合成酶的蔗糖合成方向);蔗糖到達根與芽的部份,降解轉孌為糖核苷酸 (sugar nucleotide) (蔗糖合成酶的蔗糖分解方向) 用於合成細胞壁多醣類等。之後轉而研究蔗糖轉化酶 (invertase),它是將蔗糖水解為葡萄糖與果糖的酵素,造成旋光度的改變,故名轉化酶。蔗糖轉化酶在植物中的種類非常多,存在於細胞壁、細胞質或液泡中。了解這些蔗糖轉化酶異構酶是否都來自同一個基因經不同修飾而得,或者是由不同基因所表達的,以及為何要有這麼多種異構酶,各種異構酶的生理功能有何不同,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這些主題的逐漸研究開展,開啟了許多同學的酵素化學研究之路。

 

宋老師的行政服務工作也有很大貢獻,宋老師主持會議總是事前充分準備,並且在議事上客觀公正,通常可以很快的匯集意見達成共識,完成會議。宋老師擔任農化系系主任期間,適逢農化二館的興建工程,完工之後,大幅提升本系學生的實驗課品質與學習環境。此外也擔任學校訓育委員會委員,代理研發會主委,參與校內生物相關課程整合等許多校內重要工作。校外服務則包括公賣局的菸類評議委員,教育部科技顧問室顧問,任教育部為「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的總主持人,在這些工作中,由於宋老師的盡心盡力,公正無私,無不獲得信賴與敬重。

 

宋賢一老師一生嚴謹敬業,為人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學生們敬仰,同僚間信賴,哲人風範永遠受到我們的懷念。請宋教授的畢業學生,兩系的系友,校友,及宋老師的朋友,如果您願意表達對宋老師的懷念,或分享跟宋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請在以下的連結留下您的文字或照片,相信對宋老師的家人及我們是很大的安慰與溫暖。

 

臺大生化科技學系

楊健志 敬筆

2023.5.25

 

註:宋老師生平摘自「宋賢一教授榮退紀念文集 化育生情」

驚聞宋賢一老師仙逝, 深感不捨與難過. 謹致哀悼. 陳慶三(農化系大學同學, 1962學)

驚聞宋賢一老師仙逝, 深感不捨與難過. 謹致哀悼. 我和宋老師是大學同學, 後來成為至交好友. 宋老師是台大學生的典範, 很用功. 成績極為優秀常常名列前茅.


宋老師順利修完台大農化系博士班後榮獲國內第一位國家農學博士, 是當時台大盛事. 宋老師繼續在台大農化系擔任教職. 我大學畢業後進入中研院植物所(植微所前身)蘇仲卿老師研究室當助理. 蘇老師也是宋老師博士課程的指導教授. 我出國進修後又回到植物所從事植物生化及蛋白質的研究, 與宋老師的研究領域相近, 因此與宋老師有很多學術討論的機會. 我和宋老師也曾共同指導博士班研究生. 在討論問題時宋老師的深入分析與精闢見解常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與宋老師的互動使我受益良多.


宋教授無論在教學或研究都很傑出, 行政部門的主管工作也廣受好評. 他的學者風範將永遠令人懷念. 有幸與宋老師同班並成為至交好友是我畢生的榮幸. 謹祝福宋老師一路好走, 在天國平安健康喜樂!


陳慶三 敬識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通信研究員

我永遠懷念的宋賢一老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粒線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  魏耀揮 院長

5月21日上午我忽然接到宋老師的小兒子維能的簡訊,知道我們敬愛的宋賢一老師在5月20日下午離開我們了!這則不幸的消息實在來得太早了,自從老師和師母於今年2月底轉入桃園龍潭太陽住宿長照機構,我就一直掛記在心,卻遲遲未能前往探望老師和師母,留下無限的遺憾!

 

1970年秋我進入農化系時,聽說我們這一班有6位同學捨台大醫學系而以第一志願進入農化系,學長和學姊迎新時提及我們系有許多優秀的教授,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是臺灣的翹楚,讓幾位想唸台大醫學系的同學打消了重考的念頭。對農化系有更多的認識後,我發現這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和良好傳承的學系,當時有陳振鐸教授、謝伯東教授、楊祖馨教授、彭濟生教授、陳玉麟教授等資深教授及學術生涯日正當中的王西華教授、蘇仲卿教授、蘇遠志教授、洪崑煌教授等。宋賢一老師當時是農化系的講師,同時在蘇仲卿老師的指導下從事博士論文實驗。我們大二和化學系及植病系的同學們一起修生物化學,當時生物化學是非常吸引同學的一門主要課程,由農化系和化學系的老師合授,教學內容相當豐富。此外,每週排有整個下午的生物化學實驗,由丁一倪老師設計和指導,2人一組,我和蔡亞麟同學一組。我們在農化系館二樓做生物化學實驗,經常可以看到聚精會神做實驗中的宋賢一老師,他雖然研究工作忙碌,但很樂意花時間指導學生,回答我們生物化學的問題,同學們知道宋老師熱心教學,對學生的要求相當嚴格,我們上生化課也都非常認真,同學們討論功課蔚為風氣。

 

值得一提的是,我和蔡亞麟、毛仁漪、楊明德及林敏惠同學在大三暑假就依照自己的興趣和學業成績進入蘇仲卿教授主持的生化實驗室,蘇老師指導我們實驗的大方向後,我們就跟著宋老師學習純化酵素蛋白、分析酵素活性和鑑定酵素性質。我被分配到的酵素是蔗糖水解酶,經常要從香蕉肉中萃取和純化酵素,我在宋老師指導下,學會使用硫酸銨分割法及搭配各種管住層析逐步純化酵素,再使用電泳鑑定酵素蛋白的純度。這些訓練奠定了我日後出國從事粒線體呼吸鏈酵素純化和生化研究的良好基礎,我要特別感謝宋老師親切又耐心的教導!

 

1981年8月底,我自美返國到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生化學科任教後,因為隔年受邀擔任生化學會總幹事而常有機會回台大開會,我也趁機回農化系探望以前的老師們,最常去的是系館二樓的生化實驗室,那是蘇仲卿老師和宋賢一老師引領我進入生物化學殿堂的啟蒙之地,對我爾後的學術生涯發展有很特別的意義。每一次見到宋老師,他都放下手邊的工作,關心我在陽明醫學院的教學研究,並詢問我的生活與工作情形,老師的殷切關懷讓初為人師的我得到很大的激勵。

 

2009年初我受馬偕紀念醫院林建德董事長和黃俊雄院長邀請,與內人一眞和幾位陽明大學的基礎醫學教授到三芝創辦馬偕醫學院,此一重大的生涯轉折我也向蘇老師和宋老師報告,得到他們的鼓勵與祝福。臺灣北海岸的環境優美,有很豐富的植物和動物群聚的自然生態,我知道宋老師是在農村長大的,應該會喜歡到三芝走走,我和內人乃於學校第一期校舍建設完成後,於2013年農曆年後首度邀請宋老師和師母於初春櫻花盛開季節去馬偕醫學院參訪;我也徵得黃青真教授、王愛玉教授及楊健志教授等前後三位系主任的幫忙,邀請生化實驗室的學弟學妹們一起陪宋老師和師母到三芝賞櫻,同時協助安排交通與接送服務。2014年2月15日我們再邀請宋賢一老師和師母參加「台大農化系生化實驗室師生三芝賞櫻活動」,並請李平篤老師當天教我們如何賞鳥。參加那一次活動的還有蘇老師和宋老師的好友李旺成董事長夫婦、張珍田教授、黃青真教授、楊健志教授夫婦、常怡雍教授夫婦、張世宗教授夫婦、王永樑教授夫婦、廖憶純助理教授及趙玫學妹和幾位學弟妹的小孩共20餘人。我們先去三芝懷恩聖地附近的青山路賞櫻,再去馬偕醫學院參觀校園,並在內人一眞創立的心理諮商中心短暫休息、喝茶敘舊。當天非常寒冷,很少有鳥出來活動,看著李平篤老師帶去的賞鳥望遠鏡及設備未能派上用場,一眞和我都深感抱歉,但老師和學弟妹們還是很捧場,參觀馬偕醫學院剛完成基本建設的校園,宋老師和師母多次給我們的鼓勵,更溫暖了我們的心。

 

宋老師後來因為罹患巴金森氏症而不方便出門,我和一眞就沒有機會再邀請他和師母出遊。我於2017年仲夏自馬偕醫學院退休,年底自台北搬回豐原老家定居後,只能偶而上台北去長興街台大學人宿舍探望老師和師母。每一次見面,宋老師都很高興,師母偶而也會在一旁加以解說,聽到我講起一些過去的事情,老師有時也會略顯激動。去年9月間我因為沒有辦法打通電話給師母(那一陣子住院就醫),乃先寫一封限時信給宋老師,告訴他關於我和蔡亞麟同學要去探望他和師母的時間。維能看到那一封信就主動打電話告訴我宋老師的狀況,我後來雖然約好11月6日下午2點將和蔡亞麟去探望老師和師母,但很遺憾的是蔡亞麟從美國返台途中無意間被感染COVID-19,在10月底確診,我和一眞接待他期間也被他傳染,探望宋老師的約會只好取消,很遺憾無法再有彌補的機會了!在我的心目中,宋老師是一位律己甚嚴、認真負責的好老師,是我在大學任教的學習典範,他的諄諄教誨造就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宋老師讓我們永遠懷念! 

門生故舊 追思留言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由授業開始到疫情前跟老師最後一次聚餐  那春風般的溫和與溫暖 從未變過  如父般的老師 無病無痛 一路好走 

~趙玫(學士論文指導 1985農化系畢業、長庚大學微免科教授)


感恩宋老師的教導與啟蒙,受益良多,願您一路好走到天堂 ! 

~邱素真(台大農化系1984年畢業,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專利工程師 退休)


 大三時,在系館遇到宋老師,每每被他嘴角那一抹冷笑嚇到,好像在說,你們這些不用功的學生皮繃緊一點!大四進研究室,因為他跟我們實驗室的蔡玉吉老師是好朋友,才漸漸知道他是個面惡心善的好老師。加上後來念研究所,也漸漸知道一些他的勵志小故事。他小學時就得下田幫忙,原本家裡要他小學畢業就幫家裡下田工 作。他的小學老師自掏腰包幫它報名初中聯考。並且到他家拜託家長讓他帶宋老師去參加聯考.果然考上第一志願。才能每天走很遠的路搭火車到新竹上中學.後來到台大上學,也都打工當家教維持學業和生活。記得他說為了省錢,從新竹搭火車回台北, 都只搭到萬華下車  改搭公車。真的是刻苦勵志的好榜樣。 宋老師說得出系館樓梯有幾階,他對數字的記憶力驚人。 碩班必修宋老師的酵素化學及實驗課程,影響深遠!從博士論文到之後的研究都有用到。自己當老師以後,遇到困難,也都會去向老師請教。當系主任的那幾年,也得到老師很大的幫忙和支持。謝謝宋老師的教誨和支持。

~黃青真(台大農化系大三修生化課時。農化B61級,1976畢業)



大學實驗室出遊,我們幾個專題生一下子把整盤拔絲地瓜吃完了,宋老師見到我們意猶未盡的樣子,立刻再點了一盤。老師平日在實驗室很嚴謹,但是在生活上對學生的溫厚與包容,回憶起來覺得很美好。

~張于萱(農化系 農製組 2002 畢業 宋老師實驗室大學專題生)


謝謝老師大學時教導我生物化學課程,老師上課的點滴長存心中,也影響我的人生。有幸回到系上服務,老師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依然看到老師往返系館,在學生困惑時也給予我指點解惑,萬分感激。人生短暫,相當不捨,但也恭喜老師一生圓滿,迎向新的旅程。

~陳彥榮(學生 農業化學系 B84)



敬愛的宋賢一老師,

收到您辭世的消息,我心如刀割,感到無比的哀痛與失落。晚輩深深追思您,無盡懷念。在台大農化研究所求學期間,您的嚴謹治學和卓越學術造詣深深影響了我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每次上您的課堂,感受到您的教學之道,不僅傳授知識,更引導我們思考、探索、解決問題,您的課堂是知識載體,也是智慧的搖籃。

在我碩博士論文中,您給予了無私指導和鼓勵。專業知識、洞察力和耐心指導使我取得研究成果。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您鼓舞和支持我,使我堅持下去。您的教導讓我深知學術研究的嚴謹和堅持不懈,成為我寶貴財富。除學術教導,感受您待人處事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身作則,對每位學生慈祥公正,給予自由和信任。您對學生的關心和體貼,讓我們感受溫暖和安全,激勵成長和進步。

宋老師,您的離世給我們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但永遠懷念您的教導和影響。您是傑出學者、嚴謹教師和慈祥長輩,精神和價值觀在我們心中繁花盛開。悲痛時刻,深切懷念您,向您家人和親友致以慰問和慰藉。您將永留心中,指引我們前行。

衷心感謝您給予的一切,願您安息。

晚輩 李信昌 敬上

(受業,畢業系所年份:90農化所博士班畢業;服務單位: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宋賢一老師是我最敬愛的教授,一直非常慶幸自己在大學時期就能受教於宋老師,受到他諸多方面的照顧。

老師真的是標準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自己的辦公室永遠井井有條,但卻包容學生們一定程度內的混亂;老師不僅關心我們的課業、更關心我們的生活,還曾經在我迷失未來方向、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親自打電話來家裡安慰鼓勵我,能在台大,遇見這樣一位關懷學生全人發展的教授,真的是三生有幸!

畢業之後,在工作與家庭方面,都遇到相當多的挑戰,跟老師便疏於聯繫,但夜深人靜的獨處時刻,心裡有一塊最溫柔的角落,是宋老師送給我的,我知道不論我是否時常感到焦頭爛額、不論以世俗的眼光看來我混的好不好,宋老師都會相信我、支持我,我相信他仍然會以我為榮!我就能整裝待發、迎向隔日的朝陽。

如今,老師選擇了520我愛你這個特別的日子,作為與至親好友道別追念的最後旅程,一如他外冷內熱的性格,對家人、對台大、對同僚、對學生,留下滿滿感情與愛戀。

~鄭兆珍(大學部專攻生)


老師,珍重再見!我會永遠記得您,也會永保初心、帶著你的祝福繼續勇敢前行。‘

~阿丹


在宋老師的實驗室接受嚴謹扎實的科學訓練,至今仍非常受用.緬懷老師治學的態度和教育培養學生以及對台灣生物科學的貢獻.

~蔡咅芳(門生)


宋老師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在農化系大學部最後一年專攻生到兩年碩士班期間接受老師的指導,浸淫在生化實驗室歡樂而優良的研究氛圍,對於我最終選擇研究的生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段時間,我接受了紮實的生化技術訓練並激發對實驗科學的熱情,這些經驗對於我後來的工作一直有著深厚的影響。回想起來,不得不歸功老師的辛苦教導。我因與宋老師經常保持聯繫見面,而在旁目睹其晚年生活受到的重大打擊,然他卻能坦然勇敢面對命運,從未自怨自艾,以身教給我上了最後的一堂課。而今,老師脫離了受病痛折磨的軀體離我們而去,留下的美好記憶將牢牢印記在心中。謝謝您,老師。願您的靈魂安息!

~常怡雍(門生 1985 大學部畢業;1989 碩士班畢業)


緬懷恩師:追憶宋賢一老師

近日得知宋賢一老師不幸辭世的消息,心中深感不捨和哀思。

我認識宋老師應該是從大三必修生物化學課開始吧。記得宋老師上課嚴謹自持,講解言簡意賅,井井有條。並旁徵博引,列出相關的參考書目,養成我課後到圖書館尋找原始文獻以了解課程深義的習慣,對日後作硏究和收集文獻有極大的助益。

在升上大四那年的暑假,我幸運地進入了蘇仲卿老師和宋賢一老師的生化實驗室做專題討論,跟隨二位老師探索未知的植物生化領域,也是我漫漫的學術研究之旅的開端。

大學畢業後報考農化研究所生化營養組,有幸成為二位老師的碩士班學生。在碩班的訓練過程中,我進一步跟隨二位師老師學習進階生化學,植物生化學和酵素動力學等,並熟悉生化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在實驗室𥚃多位博班學長的熱心協助和教導下,我也漸漸獲得更多的實驗操作經驗,墊定日後研究的基礎。

印象深刻的是升上碩二那年暑假,蘇老師sabbatical出國。宋老師除了教學工作外,也要指導數位博班生和為數不少的碩班生和大四專攻生,並要管理實驗室的大小事和實驗室的正常運作。每當學生實驗遇到難題時,宋老師總會花很長的時間和學生討論並解決問題。我想那段時間宋老師的壓力應該很大,但宋老師不為所苦,卻能甘之如飴。

碩士班畢業後因對往後的生涯尚未有足夠的思考,故先報考生化營養組的博士班並獲得錄取。之後也很幸運的申請到美國學校的奬學金。在得知我有意出國深造時,宋老師和蘇老師都極為支持,對我的決定予以尊重和鼓勵。二位恩師對學生的愛護,寬容和成全,讓我永記於心。

令人動容的是每年十月宋老師都會親力主辦蘇老師的壽辰晚宴,讓昔日生化研究室的伙伴們在百忙中能有機會齊聚一堂,恭賀蘇老師壽誕快樂,向二位老師請安問好,並聆聽蘇老師以宏量的聲音和爽朗的笑聲說些軼文趣事。席間大家閒話家常,品嚐佳餚,把酒言歡,暢談天下大小事。歡樂的時光彷佛將大家帶回了往昔那個溫馨和樂,有甘有苦,有奮鬥有目標的生化大家庭。

宋老師的身教和言教給我很大的啟示,宋老飾也開啓了我學習生化的大門。雖然在往後的研究生涯中,我由早期的植物生化/酵素化學轉到後來的動物生化和病毒學研究,但都本於了解生命的生化本質和運作機𨍭的初心。宋老師對我學術生涯軌跡的走向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如今哲人雖已遠去,但宋老師對植物生化和生物科技的貢獻留下了不可抹滅的新的篇章。宋老師作育英才,誨人不倦,治學嚴謹,樂觀進取,戮力向前,平和近人,寬以待人, 嚴以律己的個人特質將長存在我們的心中。他的堅毅不拔,守正不阿,勇於𠄘擔的謙謙君子風範,也給後人立下永恆的楷模。

~陳士隆(門生;1975年台大農化系農產製造組學士;1977年台大農化研究所生化營養組碩士)


感恩宋老師的教導、栽培與提攜,永銘於心。

~林忠亮(門生,1997博班畢業,中油)


很難過聽到老師辭世的消息,心中萬般不捨。想起自己很幸運地從大四進入生化實驗室後,一直到博士班畢業,甚至是博士後研究的工作,都受到老師一路的關照與提攜,真的非常感激!我永遠忘不了剛到美國工作,沒有辦法回臺灣過年時,收到老師親筆寫的賀年卡的感動,老師的關懷與鼓勵成為我堅持下去的動力,能當老師的學生真的很幸福!謝謝老師!老師不再有病痛與牽掛,願老師安息!

~廖憶純(門生,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 B81/F85,宋老師實驗室 Postdoc, 目前服務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大四進實驗室,剛接觸宋老師,覺得老師好嚴肅,ㄧ板一眼,好怕跟老師說話。大學畢業後擔任一年的蘇老師辦公室助理,最照顧我這個社會新鮮人的就是宋老師,不厭其煩的指導做事方法、待人處世…還叮囑我要認真準備碩士班考試!

畢業後參加每年由宋老師主辦的蘇老師餐會,可以聽聽老師們話家常,總覺得有老師真好!回想起來,真捨不得啊!

祈願老師無病無痛,就此悠遊自在

~翁健瑜(農化系81年畢業,生化碩士班84年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