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院學士班Q&A

Q1:工院學士班和其他院學士班有甚麼不同?

A1:中央大學工院學士班在規劃上是產業發展為出發點,以培養國內新興產業所需要具備跨領域、系統整合能力的創新人才做為教育宗旨。因此在整合工學院的教學能量,面對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出「能源材料」、「智慧機械」、「永續防災」與「綠色科技」等四個專長領域,做為聚焦學習的方向,並以更具彈性角度來規畫相關課程。所以同學進入學士班後,在第一年可以導航探索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其中一個專長領域修習課程,並以這領域專長畢業。這樣模式不同於國內大多數的不分系學士班以分流後進入各學系的修課方式,本班同學依然會有共同聚焦的學習目標,雖然課程會在不同的學系修課,但在班內仍然會有共同的專題與活動,而維持極高的內聚力,不會因領域分流而分散。

Q2:工院學士班的課程規劃設計上有甚麼特點?

A2:本班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程上則以下五個面向來規劃與設計:

Q3:工院學士班修課的學分配比如何,和工學院其他學系有甚麼不同?

A3:四個專長領域的學分的配比可見下表,其中學生也可以選擇自主跨域選修,提出自主規劃的選修課程計畫書,來滿足領域指定選修要求。因此相較其他學系,本班的學分有更高的自主規劃空間。以「智慧機械」為例,最低畢業要求為128學分,領域課程(主要由機械系開課) 必修 34學分,選修27學分,其他選修12學分。如果拿機械系光機電工程組來對照,該組最低畢業要求為134學分,系、組訂必修科目為60學分,選修學分為37學分。

Q4:工院學士班和工學院其他學系在學習上有甚麼不同?

A4:因應工程科技快速的發展,本班希望能夠培養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因此不同於一般學系傳統上專注在單一專業養成方式,本班在學習上有以下特點:

Q5:工院學士班的四大專長領域有甚麼特點?

A5:本班成立之初在規劃課程架構時,即已決定以前瞻角度投入未來工程科技人才培育。在盤點院內教學與研究,在「環境永續」與「科技創新」兩個主軸下統整出「綠色科技」、「永續防災」、「能源材料」與「智慧機械」等四個專長領域。在今日淨零碳排、AI人工智慧風潮下,更突顯這四大領域更需要能夠具有創新與跨域整合能力的人才,才能夠解決當今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並對未來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各領域發展重點簡述如下:

Q6:工院學士班學生在學習是否會專業度不足?

A6:不同於傳統學系的課程設計多專注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本班的課程設計則強調跨領域整合。因為教學目標不同,不易互相比較。然而在大學修課學分要求不變狀況下,為因應新興科技快速發展,學生必須修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甚至有些技術並無課程可以有系統修習。因此本班特別重視工程與社會實踐,來彌補其中的不足。因此透過以下兩種專題進行實踐:

Q7:工院學士班的專長領域分類與傳統學系不同,是否會影響到研究所升學?

A7:目前國內較少有跨域系統整合類型的研究所,因此目前已畢業的兩屆學生在升學上也都是進入到傳統學系的研究所。由於本班以工程實踐為主,在升學上並不會有太多的影響,反而因為專題成果的表現受到重視。以下兩個表格彙整第一、二屆畢業生升學或就業狀況(統計至2023/07/25),其中再分別以學校與研究所領域做區別。同學在本班四年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從中見到。

Q8:工院學士班的學生如何選擇專長領域?

A8:本班的修課架構如下圖所示。同學在大二就開始進入專長領域的學習,透過專題來連結分流課程。為協助同學認識四大專長領域,在大一上學期開設「工程科技導論」,除以講座方式介紹各領域所探究的問題以及產業發展的現況,也帶領同學參觀相關校外場域與企業,以及自主學習必備的基本素養。在大一下學期則舉辦說明會,介紹各專長領域課程與專題內容,引導同學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由於本班教學強調同學的自我探索,所以選擇專長領域時,並沒有設定任何要求條件(如修課成績),皆由同學依興趣,自主從四大領域選擇一領域修課;同時也需決定指導教授,進入實驗室以專題導向修課學習至畢業。

Q9:工院學士班 四大專長領域是否會出現在畢業證書上?

A9:本班是採取班進班出的方式,在畢業證書上除了顯示工學院學士班外,也會加註所選擇的專長領域。畢業證書可參看以下範例。

Q10:工院學士班學生跨系選課是否會有問題?

A10:本班學生相較工學院其他學系的同學,有更多的自主選修學分。也因此,本班同學皆可以修習工學院內任何課程。跨院課程修習如果有問題,也會透過系際間協調來協助同學選課。

Q11:工院學士班如何規劃跨領域學習?

A11:本班在跨領域學習的規畫,並未預設要讓同學成為T型、π型或是H型人才,而是建立一個跨領域學習框架,讓同學根據自己的性向規劃成為何種跨領域人才。

這個框架是以「科技」與「人文」兩主軸來建立支柱:在「科技」主軸上,是以四個學期的「專題製作」與大四的「畢業專題」來整合工程科技的學習;在「人文」主軸上,則是透過「跨領域社會參與學分學程」的行動實踐來認識社會,瞭解如何將人文關懷融入科技。


Q12:工院學士班為什麼要必修「跨領域社會參與學分學程」?

A12:工程科技發展的目標是要解決人們的問題,增進人們的福祉。因此工程教育是不能忽視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特別是本班的教育目標是希望培養跨領域的人才,未來在國家、社會的科技發展上,能夠扮演相當的角色。「跨領域社會參與學分學程」(簡稱社參)則以無邊界大學的理念,藉由課程與專題行動實踐的方式,來認識如何運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來參與社會。

專題所面對的社會議題可以由老師建議或是同學自己尋找。在專題實踐過程中,同學不只會認識社會問題的複雜性與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更能夠學習到團隊合作與溝通表達,以及運用各種媒介傳播與倡議社會議題,本班歷屆同學所參與的社參專題概況如下表。「社參」第一屆到第四屆成果可以參見專刊。 

Q13:工院學士班的專題如何進行?

A13: 本班共規劃大二開始四個學期的1學分專題製作以及大四進行的3學分畢業專題,以透過實踐理論方式來整合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這些專題進行方式如下所述:


工學院學士班成果展示: http://ipeachievement.ec.ncu.edu.tw/

Q14:工院學士班有怎樣的輔導資源來協助學生專業學習?

A14:本班因為學生人數少,再因為有必修專題的規劃,同學與教授互動機會大於其他學系。本班給予同學在專業、生活上輔導方式主要如下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