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Song of Spring
Song of Spring
2022 China Mandarin 109 minutes
电影小组最近讨论了2022年由杨荔钠导演,以母女为主题的第三部电影《妈妈》(前两部为《春梦》和《春潮》),电影讲述了85 岁的母亲和患艾滋海默症65岁的女儿共同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困境的亲情故事。电影主题整理如下:
(一)老年痴呆和艾滋海默症:
85岁的母亲(吴彦姝)出现老年痴呆症状,记忆和理解开始衰退,生活一切都由65岁的女儿(奚美娟)照料。两位女主都是能力强的高级知识分子,居住及生活方面也不虞匮乏。父母年老由子女照顾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剧情很快有了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做事井井有条的女儿诊断出得了艾滋海默症,而且病情发展得比预期中还快,虽然她已经事先安排了各种细节,如把母亲送到养老中心,在家里各处贴上字条,提醒自己该做的事,但是病情恶化太快,已经来不及做好完善准备,生活开始急剧脱离正常。这时母亲开始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
有关与艾滋海默患者相处的作品不少,2015年的《依然爱丽丝》(Still Alice) 和2020年的《困在时间的父亲》(The Father)更是写实地刻画出艾滋海默症病患记忆的流失,各种令人无法理解语言和行为,以及家人的不知所措和无法承受的痛苦和负担。不同于这些患病者是年老的父母的作品,《妈妈》故事中患艾滋海默症的是女儿,不是年老的母亲,因此是由年迈的母亲来照顾患病的女儿,这不但让我们看到了患者家庭更多一层的困境,也打破了养儿防老的观念,让我们不能再把年老后有孩子照顾视为理所当然。
(二) 母女关係
有別于《春潮》中压抑,爆发,虐心的母女关系,《妈妈》展现出来的是诗意的场景和高知的对话衬托出来的母女互助互爱的共生共死的关系。虽然在电影里可以看到这对母女在生活中许多层面的冲突和紧张,但是在面对终老疾病的时刻,她们毫不犹豫地全然付出,为对方做各种最好的安排。而片尾的一幕(不剧透结局)也是母爱的一种选择。
(三)女性的传承
电影中在公车上与冯济真(奚美娟)相遇的叛逆女孩周夏也开始走进了这对母女的生活,女儿(奚美娟)对她多方容忍关心,在生活上施予帮助,让周夏的生活开始有了方向。女儿(奚美娟)不婚不育,这原本应该是个人的自主选择,但是在片中呈现出来的反而是一种无奈和遗憾。后来周夏带着女儿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也协助照料冯济真,也算是这个家有了下一代。不过,这个故事线的发展也不禁令人纳闷,是否有必要加入这个主题,难道没有后代的家庭就是一种缺憾吗?
(四)无法面对的过去——文革
除了老年痴呆和艾滋海默症的焦点以外,电影也发展另一个主线——家庭隔阂和无法面对的过去。片中的父亲很早就在文革期间过世,而他的死亡一直是女儿心中抹不去的沉重阴影,为了弥补心中的悔恨,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要为父亲出版他的研究日志。如此强烈的愿望和救赎之心,促使女儿在面对患病事实时用极为理性的态度安排当下和未来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电影以比较隐晦不易懂的方式呈现这个主线,因此给人对这一家三口的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是很清楚,但是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不断重现在女儿的回忆中,也能很深刻地感受到女儿的愧疚悔恨,而且女儿在患病时说出了“我杀了一个人”,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当年父亲的死亡,女儿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而周夏这个角色的出现,也可以理解成是女儿的一种救赎:女儿害了父亲,所以后来她救了一个女孩,是为了赎罪也是为了这个家的传承。
《妈妈》是导演的母女三部曲中比较特殊的一部,那就是加入了历史的主题—文革,与另一个主题,艾滋海默症,相呼应:艾滋海默是个人的失忆, 而文革是国家的失忆。
其他讨论与电影的不足:
电影画面柔和清爽,以温馨且阳光积极的角度呈现老年痴呆和艾滋海默症患者及其家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片中两位女主都是退休的大学教授,家庭生活非常文艺,但是诗意的画面和高知的对话,一般观者可能较难代入。虽然片中对她们的生活细节和面对身体渐渐老去和神智衰退模糊的痛苦也有所着墨,但整个呈现缺少渐进的铺垫和强而有力深刻描写,美化了患者和家属的迷惑猜疑和痛苦挣扎,让人有不真实的感觉。但是小组里也有老师认为美化病情也是一种正面的面对,这种不是特别沉重的呈现方让观众中对艾滋海默症认识不多没有经验的人比较能接受,以一种比较没有压力或恐惧感的方式进入主题,将焦点放在这对母女相护相助,共同面对疾病和年老的问题,从她们原本比较冷淡,心中各有护墙的关系,渐渐发展到彼此真实情感面对,不离不弃,携手勇敢走向人生终点的母女深情。
随着这个主题带出来的是社会资源及医疗负担的问题。电影中虽然也呈现照养中心和某些机构为病患与家属办的关怀小组或恳谈会,但是也如同上述的问题一样,也是以比较轻松阳光方式展现出来,医疗照护中心总是明亮宽敞,医护人员和护工也是精神饱满,温和有耐心,从电影中感受不到一般人面临的困境,比如没有钱看病,负担不起昂贵的安养中心,在工作和家中患者之间疲于奔波甚至崩溃,而长期病患照护制度是否完善也没有讨论。
老人问题在中国一向不受重视,电影中也并没有深入探讨医疗制度,养老制度,以及人口老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令人有流于表面呈现的遗憾。
片中的母亲在得知女儿患了艾滋海默症之后,原本也有老化痴呆现象的她开始非常积极地安排生活,锻炼身体,一下子突然变成了女强人,担负起照顾女儿全责。这种毫无预警,为母则强的剧情转折令人感觉很不真实,失去了观影的代入感,也让人疑惑:为什么为母就得强?作为母亲就得伟大地付出吗?
课堂使用建议:
如果老师们想在课堂上或课外观影用这部电影,不妨考虑以下几点。
(1)可以选取片中高知母女的对话中非常文学性的优美语句,介绍给学生学习不同于一般口语对话的语言
(2)练习描述片段:可以让学生练习描述患病的过程(生病初期,中期,末期)母亲的变化、女儿的变化、她们面对生病的态度
(3)引发学生讨论:比如,自知得病时,你会用什么方式告诉你的家人?你会怎么安排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4)结局的讨论:最后一幕母亲和女儿穿着她们心中最有意义的衣服,母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缓缓走向大海,当海水渐渐向她们涌来,她们开怀自在地释放自我,海水越来越深。。。這一幕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诠释这样的结局。
其他相关探讨女性年老、生病困境的电影:别告诉她,重返20岁,生生
非常欢迎老师们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议。
(S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ng_of_Spring_(2022_fil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6%88%E5%A6%88%EF%BC%81/6023328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5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