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
Leap
Leap
2020 China Mandarin 135 minutes
电影《夺冠》由陈可辛导演执导,巩俐、黄渤、彭昱畅、白浪等主演,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战胜巴西队的传奇经历与队员们的心路历程。老师们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女排精神
故事中最早一批80年代的女排运动员们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仅靠着“爱拼才会赢”的个人精神,以及要“为国争光”“让世界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努力刻苦训练,最终在劣势中战胜日本对,冲出亚洲。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运动员在训练中如何不断挑战自身身体极限的艰难。同时,在中国队与日本队的对决中,教练以国家荣誉、个人奋斗成败来激励运动员的过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女排球员身上背负的沉重使命。而在女排比赛过程中,上百中国观众守在一台电视机前观战,在赢得胜利后,万民空巷,举国欢庆的热烈场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刚经历过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国人对集体荣誉以及世界认同的强烈渴望。对于中国人来说,女排的胜利不只是在球场,而是在各个方面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之后女排的五连冠更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激励着中国人迎难而上,不断奋勇向前。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曾经激励着几代人奋斗的女排精神似乎“过时”了,甚至丢失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女排不仅输了比赛,连队员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带排球。当郎平回归执教的时候,她首先做的就是帮助年轻一代重新找回队排球的热爱。打排球,不再是国人追求世界认同的感的方式,而是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追求。相比80年代背水一战的决绝,现在的队员有权放弃排球,重回校园。现在的队员也有权拥有排球以外的人生。正如郎平所说的,“排球是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 ,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也”不只是优秀的运动员,还是一个优秀的人。“然而,作为教练的郎平也以带领队员重返旧时训练基地的方式,在年轻队员中成功唤起了“明知不可而为之”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奋斗精神,完成了老女排精神从为国打球到个人追求的转变。郎平告诉朱婷“你不会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的话,何不也是对新女排精神的定义呢?新一代的运动员不用再像老一代那样牺牲自我,而有自由、也有权利关注自己的追求,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吗?
2. 故事主线
在情节方面,老师们认为电影聚焦于郎平作为运动员、美国队教练、及中国队教练经历中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一部“郎平传”。从一位18岁就进入国家队,在没有条件和技术下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而取得光辉战绩的排球队员,逐渐成长成为在国际排球界都享有盛誉、经验丰富的教练。她为中国女排带来的不仅是情怀,而更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如郎平在采访中所说,女排不能只靠精神,还要靠技术。随着经济与物质条件的提高,现在的女排,更需要的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与有强大保障的后勤,在保证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更为纯粹的快乐。老师们认为这部电影从郎平的角度回顾了女排的历史与发展,完成度很高。
3. 教学应用
老师们认为这部电影比较适用于中文教学。虽然目前广泛使用的课本中鲜有涉及运动话题,但是这部电影在设计讨论话题的时候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从经济方面切入,来探讨经济发展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刚经历了十年文革,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急于寻求来自世界和他人的肯定,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地位与价值。因此,女排不只是一项体育比赛项目,更关乎国家荣辱、集体认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也随之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金牌、夺冠不再与国家荣辱对等。相反,人们开始更关注体育运动本身带来的激情与快乐,以及运动员自身的个性。曾经的女排精神由汗水鲜血炼就,而如今的“洪荒之力”则是以自我肯定为基础的。这无疑是中国人走向独立、自信的标志。
其次,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因素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影响。从全球角度来看,国际关系、政治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比赛项目的态度。正如在中日比赛中,当中国女排比分落后时,教练让队员们思考自己是在哪里比赛。与之构成对比的,则是在里约的比赛中,郎平让女排队员们放下一切,享受比赛的过程。另外,科技的运动及市场的需求也与比赛密切相关。从80年代初,美国教练已能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科学算法分析运动员特性,而中国女排队员只能提高球网的高度,牺牲日后健康,挑战身体极限。然而,到16年里约的比赛中,郎平已经可以在短短一局后就能获得对方队员的各项数据,从而做出对应的战略调整。不得不说,现在的竞技体育,光靠流血流汗是不行的,比拼的更是科学的、可持续的训练方法以及背后强大的技术团队。没有雄厚经济背景、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依托,这将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使命。
最后,我们也可以设计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对比中国体育竞技的举国体制与其他国家的体育制度。直到今天,很多竞技体育项目的中国运动员仍然是从小就进入省队、国家队训练,生活的中心完全是以比赛项目为主的。然而对比西方制度下,专业运动员与个人生活、以及学术追求并不矛盾。这种不同也直接造成运动员在退役后的生活会截然不同。许多中国运动员在退役后只能继续做教练,而伤病严重的则会面临更艰难的人生选择。在电影中,郎平执教后对体育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扭转了女排的困境。然而,电影并未涉及制度中对退役运动的政策。老师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调查与讨论。此外,对于郎平的选择,她在女排最光辉的时代选择出国留学,在女排遭遇瓶颈时选择回归,这些年中,她对中国竞技体育都进行了哪些思考?她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又有哪些设想与建议?她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与支持?反映了中国体育制度中的那些问题?这些都可以是老师们根据学生兴趣进一步发掘的有趣议题。(DXY)
《夺冠》(英語:LEAP),原名《中国女排》,是陈可辛执导,我们制作、嘉映影业联合制作的传记电影。改編自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真实事件,影片聚焦讲述几代女排的热血故事[1][2]。影片于2019年4月16日开机,原定2020年农历大年三十上映,后因COVID-19疫情爆发影响撤档[3][4]。2020年8月17日,影片宣布重新确定档期于2020年9月30日上映,成为继《姜子牙》之后,第二部杀入国庆档的“春节档”电影。8月17日恰巧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战胜东道主巴西的荣耀时刻。影片选择在8月17日归来也很有深意 [5]。9月13日、电影宣布提档9月25日上映。提前5天抢跑国庆档,也成为观众在影院看到的第一部2020年春节档影片。中国大陆取得8.34亿人民币票房,获得第33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维基百科 豆瓣电影
Leap (Chinese: 夺冠) is a biographical sports film directed by Peter Chan and starring Gong Li and Huang Bo. The film is based on the China women's national volleyball team's stories spread over more than 40 years. The film was released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September 25, 2020. It had been slated for release in China on January 25, 2020,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but was withdrawn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film's Chinese title was originally named "China Women's Volleyball Team" but due to regulatory issues, was renamed as Duoguan ("to take the crown") one day before pre-release sales started. Leap is the Chinese entry for the 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at the 93rd Academy Awards. ... Wikipedia
2020 China Trai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