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
Hi, Mom
Hi, Mom
2021 China Mandarin 128 minutes
上周二,我们电影小组讨论了2021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冠军《你好李焕英》。这是一部由著名的小品演员贾玲执导并主演的轻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贾小玲的女孩穿越回到80年代,力图逗那时候还年轻的母亲李焕英开心的故事。
1. 综合评价
组员们对于这部影片褒贬不一,既肯定了它在体现母女之情上的真诚和努力,又批评了它在塑造李焕英这个形象时的割裂感,以及它廉价的屎尿屁笑点和居高临下建立在对弱势群体嘲讽之上的“抖包袱”。
2. 一些老师反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哭了,那么该片的哭点有哪些呢?
哭点一,母亲对女儿无条件的爱。影片一开始,贾小玲这个人物,从成功学意义上来看,就被塑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体型偏胖,学习不好,还用假文凭欺骗家长。片中的贾小玲也确实把这种评判标准内化成对自我的全盘否定,当穿越回过去的时候,她想撮合她妈妈与别人结婚,从源头上杜绝了自己降临到这个世界的可能性。而母亲李焕英却在穿越前和穿越后都用自己的言行告诉贾小玲,无论你是否优秀,妈妈都无条件爱你!这对很多在原生家庭中母女关系紧张的观众来说,有着巨大的疗愈性。
哭点二,母亲对女儿这种无条件的爱是女儿一辈子都无法回报的。影片设计了母女二人双双穿越回到过去的桥段,女儿的穿越是显性的,观众从头到尾都以上帝视角看到了,而母亲的穿越是隐性的,直到故事的结尾,观众们才随着贾小玲一起知晓了这个真相。于是,哭点来了,当片中贾小玲费尽心机想要逗年轻的母亲李焕英开心的时候,李焕英其实从头到尾都在配合自己的女儿演戏,让女儿误以为她真的被逗得很开心,这种无条件的母爱是女儿穷极一生都无法回报的。
3. 有老师指出在这个看似平铺直叙的故事中其实埋了一些暗线,那么有哪些暗线呢?
暗线一:玉梅之一个NPC的逆袭。有老师指出在电影里给贾小玲洗脑,以及让李焕英与王琴暗地里相争的其实是一个看似不重要的人物,李焕英的闺蜜玉梅,其实她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最大幕后黑手。这个暗线其实体现了社会人际关系网对个人行为塑造的巨大影响。
暗线二:贾文田与李焕英是一类人。有老师指出片中出场次数极少的贾小玲之父贾文田其实是个非常好的人。从他对本职工作的任劳任怨上可以看出,他与李焕英一样,都很乐天知命,能看到不完美的东西背后的意义。无论贾小玲的意图如何,他们俩才是真正最匹配的一对。
暗线三:冷特是贾小玲内心的投射。冷特与贾小玲一样,母亲都发生了意外,两人都在祈求母亲好起来的同时,否定了自身的价值。两人经历互补,互为投射,所以片中也建立了一段惺惺相惜的感情。
4. 影片的问题有哪些?
问题一,有老师反映李焕英形象前后不一,有很明显的割裂感,导致电影后期的穿越桥段很像贾小玲做的一个有关完美母亲的梦,在梦中实现了自我感动的目的。片中的李焕英在前期是一个被成功学洗脑而挺要面子的人,因为女儿上了大学就大摆宴席,并想以此来煞煞一直以来的对手王琴的威风。可是在车祸前期李焕英突然对女儿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大意是母亲只希望你平安喜乐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有的老师对这种突然的转变有些不适,认为如果李焕英真的不在意其他因素的话,贾小玲怎么会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铁定的失败者,需要靠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哄母亲开心,甚至在穿越后想通过扼杀自己出生的可能性来让母亲获得幸福呢?贾小玲的表现明显是深受那套扭曲的成功学逻辑之害的样子,不难想象其母李焕英到底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至于她需要塑造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来慰藉自己和广大在春节档期间备受原生家庭母女关系煎熬的女性观众们。
问题二,贾小玲逗母亲开心的行为很有局限性,表面上是想象力贫瘠,实际上可能是认知壁垒造成的。贾小玲在穿越回去以后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帮母亲成为全厂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挣足了面子;二是极力怂恿母亲参加排球比赛,想通过夺冠来帮母亲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三是在没有了解母亲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就一厢情愿地撮合母亲嫁给厂长的儿子。这三件事情都是建立在功利的目的之上的,尤其是第三件,当贾小玲撕烂母亲的结婚证的时候,她自己也化身成了一些打着“我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的家长们。由于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部商业片,而非女性电影,虽然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可是没有体现出任何敏锐的女性意识。贾玲似乎没有意愿去走出只能从功利角度让母亲开心的死胡同,她似乎没有设想过一个女性除了母亲的身份以外,还有自己的情感追求,职业诉求和社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需求,所以她也没有想过从其他角度帮助母亲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问题三,廉价笑点背后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有老师反映看完后对这部电影最失望的地方就是它廉价的“屎尿屁”笑点,以及各种对残疾人、容貌上有缺陷的人等弱势群体的居高临下的挖苦嘲讽式笑点。由于贾玲和沈腾都是小品演员出身,他们在电影里的各种包袱也深受小品这种传统的喜剧模式的影响。有老师反映说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小品式笑点其实在脱口秀这一新兴喜剧模式崛起的今天已经越来越失去市场了,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脱口秀的笑点是以下犯上的,是挑战权威的,所以也更容易引起当今观众的共鸣。
我就简单总结到此,欢迎其他与会老师补充,也欢迎已经看过或教过这部电影的老师来分享自己的观影及教学体验。谢谢大家! (J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