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
Yao-Chinese Folktales
Yao-Chinese Folktales
2023 China Mandarin 8 集 單集片長 20 分鐘
近期电影小组讨论了今年初上映的中国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第一、二集。整部《中国奇谭》短片集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豆瓣评分高达8.8分,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古代传奇到科幻想象、 从东方哲思到人性思考,在观众面前铺陈开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以下是我们小组对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和第二集《鹅鹅鹅》两个故事的讨论与解读,与大家分享:
1. 《小妖怪的夏天》:两个菜鸟妖怪在职场中的奋斗与成长,涉及了上级的职场霸凌,朝令夕改,同侪竞争等。虽然说的是妖怪,但影射的确实人类社会的现实。片中的小猪妖其实是非常具有创造力和进取心的职场新人(例如:会想到把同伴乌鸦的羽毛绑在箭上增加稳定性等),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无脑听令行事,而是主动去调查“敌人”唐僧并思考唐僧师徒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继而发现大王让他做的事并不正义因而在最后一刻弃暗投明。自始至终小猪妖都代表了一个初入职场对未来满怀抱负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职场新人。故事中小猪妖的种种遭际和心理变化:例如反复被领导辜负(提出改良方案却被上司怪罪,猪鬃毛被随意拿来刷鼎);为大王画的“饼”四处奔忙做无用功;目睹伙伴乌鸦精因为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被拖走;向家人吐露“跳槽”的想法却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等都能引起当下年轻人作为“打工人”们的共鸣。故事结尾的反转也引发老师们的热烈讨论:有老师提到如果故事在小猪妖被齐天大圣“打死”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或许更能把讽刺感拉满,也更淋漓尽致地揭示“打工人”面临的残酷职场及随时可能成为“弃卒”的辛酸。但也有老师提出对故事结局的另一番解读:当小猪妖在集市上打听“唐僧是什么样的人”时得知唐僧的四个徒弟也都是妖怪,然而却跟“大王洞”的那些妖精不同,于是意识到即便同是妖怪也可能有不一样的出路,因此小猪妖在结尾获得了某种自由和重生,他既没有投奔唐僧的阵营,也没有继续苟在“大王洞”,而是奔向一个开放式的未来。
此外,还有老师对整个故事架构进行了沉浸式“职场权力图鉴”式的细致解读:首先是一众妖怪所在的“大王洞”——可以看成是一个运营紊乱、领导无能的企业。洞里有三个阶层:第一层是那个从未真正露面的“大王”所代表的统治阶层;第二层是以黑熊精为代表的管理阶层;第三层则是小猪妖,乌鸦精所在的底层。每个阶层各有特点。统治阶层通过许诺分享利益和对任务分等来巩固和建立自己的权利。此外,统治阶层的另一个特点是朝令夕改(从“煮肉”到“烤肉”),并通过一些仪式和象征性的物件(比如夸张的盔甲)来营造虚幻的权威感。而以黑熊精为代表的管理阶层则认同统治阶层的逻辑并向统治阶层寻租权力。他们布置任务时反复强调任务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服从才是关键。在监督任务执行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对下属全方位的打压和折磨来规训底层并进一步消磨掉小妖精们的意志,让他们疲于完成任务而无暇去意识到体制的荒谬和不公。再来看底层的小妖怪们,他们都是可“割(舍)”可“(抛)弃”的工具,不被允许有个人思考的空间只能默默认命,在无意识中放弃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此外,影片中也从侧面反映了身处底层的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表现出的自私自利底层互害(小猪妖为了表现自己拔掉乌鸦精的羽毛来做弓箭),同时又坐进观天忍辱负重(以猪妈妈为代表)的特质。回头反观另一方唐僧师徒的阵营:他们似乎代表了由背景深厚的“官二代”组成的精英团队,他们慈悲为怀(以拥有逆天资源为前提)然而也高不可攀,因为这种绝大悬殊的配置差距,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了“吃唐僧肉”是“大王洞”一众妖精们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天真的小猪妖作为一个充满进取心且在摸爬滚打中隐约悟出了“体制问题”的职场新人,在最后一刻获得了精英团队成员孙悟空的垂青——亲赐三根猴毛(仿佛是三封世界500强企业CEO的亲笔推荐信),也许为小猪妖日后走向“猪生巅峰”提供了关键的助力…这样的开放式结局令人遐想无限。对弹幕有兴趣的老师也可以在观影过程中开着弹幕和天南地北的“打工人”们共情一把~
2. 《鹅鹅鹅》:《鹅鹅鹅》的故事看似晦涩难懂,但却充满了解读空间。《鹅鹅鹅》这个故事改编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品《阳羡书生》(也称:鹅笼书生)。讲一个年轻的货郎,在山里帮助了一个受伤的书生,书生请货郎喝酒,席间觉得寡淡,于是从口中请出一个女子,不一会儿书生不胜酒力,在一旁小睡;女子趁着书生睡着,也从嘴里请出自己的心上人男子,过了一会儿,这男子趁女子去照料书生,也从嘴里请出一个心上人,少女;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了很多话;突然之间,书生醒了,男子快速将少女放回口中,女子又迅速将男子放入口中,书生又将女子放回口中,他们层层套嵌,互不知晓,让人感叹人心难测。而《中国奇谭》的第二集《鹅鹅鹅》对原著故事最大的改动就是让故事最后出场的由鹅变成的少女和货郎发生一点情感交流:货郎在跟少女谈心的过程中互生情愫,少女请求货郎带她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正说话间,狐狸变作的书生睡醒了,于是大家各自把心上人吞回口中,最后被变出的少女也被吞回,徒留一枚耳环化作一群鹅飞走了。老师们讨论了动画改编的巧妙之处,并探讨了这个故事中的种种隐喻。有老师认为《鹅鹅鹅》讲的是一个亲密关系中“我执”的故事:狐狸从口中吐出心上人兔子,兔子从口中吐出心上人猪,而猪又吐出鹅…每个人的心里都自认为拥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心上人”,而他们自认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心上人却同样渴望另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个体。故事中的卖货郎一开始是一个旁观者,然而最后却也在遇见鹅女时沦陷,进入到“我也想有一个心上人”的执念循环,这似乎影射了尘世间男男女女在亲密关系中因爱而生占有心,因无法完全占有而陷入执念的焦灼,而最后当鹅女留下的耳环化作一群鹅飞走时,似乎是在点出人世间的情感羁绊最后都会随风而逝,没有人能真正属于谁。也有老师从《鹅鹅鹅》这个故事的题目入手进行了解析。首先“鹅”字中有一个“我”字。其次,动画中没有任何对白,只用字幕与观众沟通且人称代词用的是“你”(“这是鹅山,这是你失踪的地方…”),仿佛是在对屏幕前的这个“我”(观众)说话。另外,货郎在入鹅山前对自己的目的地和任务是非常明确的,而在进入鹅山时却迷失了方向,精神仿佛被狐妖控制,而且有一幕耐人寻味:当狐妖请书生喝酒的时候,书生突然越变越大,大到和鹅山一样大。种种意向仿佛是在说“鹅山”其实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自我)”和“鸟(purpose of life)”构成了内心世界,而我们就是那个“货郎”。一开始,我们对人生的理解简单清晰,然而在人生路上经历种种逐渐意识到内心世界的复杂。妖怪们口中吐出的一个个“心上人”仿佛是人内心层层叠叠的欲望,而整个鹅山幽暗诡秘的环境所隐射的仿佛是我们被内心无尽欲望所控制的昏聩状态,而最后那只飞出来的鹅仿佛是我们的“初心”,让我们怦然心动想要抓住,却又很快被欲望吞没。故事最后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字幕:“我失去了三只鹅”。那么对货郎来说,除了最初笼子里的两只鹅,这失去的第三只“鹅”究竟是什么呢?还有老师留意到动画中的那些动物(鹅、兔子、狐狸、猪等)里都有尖利狰狞的牙齿,似乎象征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动物性。比较原著故事和《鹅鹅鹅》,原著故事聚焦于男女在情爱婚姻中的不忠和互不信任;而《鹅鹅鹅》则更深地挖掘了人性中隐秘的贪婪和控制欲。还有老师提出也许狐妖只是货郎幻化出的另一个自我,象征了欲望的诱惑与控制。总而言之,《鹅鹅鹅》充满了东方式的哲思,每个人都能从这个充满隐喻的故事中作出一番自己的解读。最后,这一集的整体画风颇为怪诞诡异,可能会吓到小朋友,如果老师考虑选取本片用作教学的话,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
碍于时间限制,本次电影小组只讨论了《中国奇谭》的两集,如果老师们有兴趣,非常推荐大家也去看看短篇集中其他的故事。如果有特别出彩或适合教学的,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交流!
(LYC)
https://www.imdb.com/title/tt26007176/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AD%E5%9C%8B%E5%A5%87%E8%AD%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