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組互助學習
本課程由教師依據學生課系背景、第一週口說表現進行均等分組,小組必須共同合作完成「小組導讀」、「小組創作活動」。前者為每組負責課堂上導讀一篇選文,並提出延伸性小文本(短文、影片、漫畫、新聞……),且每篇選文需提出至少三個重要的問題思考,自選小文本則提出至少一個問題,以進行課堂分組討論;後者為每學期設有主題性的小組創作活動,例如「西灣故事微電影」、「西灣悠遊地圖摺頁」、「在地微旅行」、「舌尖上的記憶饗宴」等。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互補交流,較之於專由教師個人講授,更有益於語文能力的增進,並且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表達意見、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2)課前閱讀札記、課後討論單
本課程除了培育學生書寫的興趣、表達的能力,也十分重視閱讀的深化,希望教導學生擺脫中學國文逐字逐句解釋的閱讀方式,而是能在閱讀過程中找出文章脈絡中的各種線索,串出有機的核心意涵,進而連結自我生命經驗。因此特別規定學生必須完成兩項作業,一是「課前閱讀札記」:學生必須在課前閱讀當週選文,摘錄至少一段最有心得的文句並說明理由,再以自己的話書寫選文「核心意涵」或加上核心結構圖。二是「課後問題討論」:期中、期末共兩次討論單作業,每次選擇最有心得的一篇選文,針對各組導讀提出的問題、經過課堂上小組討論的激盪後,重新思考、書寫己見。這些作業雖然繁瑣,但期末意見調查結果,普遍受到學生正向肯定,認為有助於他們深入閱讀文章並與自我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