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工管人的顧問人生
工工管人的顧問人生
記得25年前剛進入顧問業的時候,聽一位資深前輩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很熱情的年輕顧問休假去阿爾卑斯山玩,到了那裏的一個農場,看到了滿山的羊,不禁讓他的顧問魂大發作。
他很興奮地去找農場主人,然後告訴主人說:「我可以運用科技技術與數學模型,來算出你有多少頭羊!」農場主人只覺得這人很有趣,淡淡地說:「好呀!你去算算看。」這時熱情的顧問說:「如果我算出來後,你要送我一隻公羊當獎勵。」農場主人點點頭,說:「你去算吧!」這時年輕顧問打開電腦,架起感應器,開始收資料、跑模型。經過一陣操作後,他得意洋洋地來找農場主人說:「我算出來了!你有2352隻羊。你要給我一隻公羊。」
盧司堃 顧問
台灣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 混合雲服務合夥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傑出系友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士(81級)
農場主人說:「念在你那麼難、那麼辛苦的份上,你去選一隻公羊吧!」這位得意洋洋的顧問就去選了一隻與眾不同的「公羊」。
正要離開的時候,農場主人叫了年輕顧問:
「嗨!年輕人,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呀?」年輕顧問得意的說:「我是一位顧問。」農場主人這時說:「親愛的顧問,我告訴你兩件事:第一,你花了那麼多的時間算出了一個我早就知道的數字,其實我有2355隻,你少算了3隻。另外,你選走的那隻公羊,是我的牧~羊~犬... 」。
資深前輩講完這個故事後,就教育我們:(1)請瞭解你客戶想要什麼---不是你算的多精確,而是你的資訊對客戶有沒有用。(2)請瞭解你客戶的行業---羊跟犬是不一樣的。 這個故事確實影響我很深,在我當顧問的生涯中,也一直用這個故事來時時警惕自己。
那,究竟什麼是顧問呢? 從顧問公司的教育訓練文件中,你可以找到這串文字:『我們引領客戶放眼未來,共同開發並創造快速且具有長遠價值的整合性運營戰略與商業模式。』非常的高大上的一句話,而且說的也沒錯。但是,我認為可以用更簡單的一句話來說明:『比客戶早一分鐘知道他想知道的事,你就是顧問。』顧問的價值就在於你知道客戶想知道,但他卻又不知道的事。所以顧問要有本事先知道客戶想知道什麼?然後比客戶更認真地去找出答案。
那這樣顧問與線民又有何不同?線民是提供資訊給警察的人,所以他們也可以說是顧問嗎?這個問題也是非常有趣。如果你的客戶把你當成線民,你覺得你算是個顧問嗎?
我認為,顧問跟線民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尊敬(Respect)。顧問是要讓客戶尊敬的:問是去分享而不是去報告、顧問是被請求而不是被要求、顧問是指引客戶而不是回覆客戶、顧問是提供價值而不是提供價格。
好顧問的條件是甚麼呢?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整理於圖1):
▲圖1、好顧問的條件
首先是硬實力的方面。首先是行業知識(Domain Knowledge),一個好顧問要懂客戶在做的事情,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故事,要知道牧羊犬並不是公羊。再來是資訊技術(IT Technology),一個好顧問拿得出能夠良好的問題解決的工具,像要先準備好藥材一樣。再來就是要懂得你的客戶想要甚麼,我們稱為客戶理解 (Customer Inside),並且能夠對症下藥,提供錦囊妙計,開立藥方,也就是解決方案(Solution Adoption)。
另外,一個好顧問的軟實力也是很重要的。我認為顧問要具備的軟實力之一為思考邏輯的基本功,也就是由點 (情境管理)、線 (遙物串連)與面 (中心論述) 來架構問題脈絡,形成顧問的思考邏輯(如圖2);在好之外追求更好,掌握客戶需求,創造超越期待的表現。第二個軟實力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如圖2):首先要先釐清問題並設定論述,以界定具體命題範圍與深度。再來是善用問題分析圖,歸納並羅列所有可能原因以推演至結論。接下來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解決問題方法論,清楚呈現對客戶的提案
▲圖2、顧問的思考邏輯
▲圖3、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總結上面的軟/硬實力的說法,我認為一個好顧問就是要會問問題。問問題也是需要進行練習的,特別是客戶所說的問題通常都不是他內心真正的問題。所以,一定要了解問題有分為表面問題、深層問題以及本質問題。為了讓大家容易理解,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有位朋友問你說他想養貓但房東不准怎麼辦?這其實是一個表面問題,深層的問題可能是他想要有互動,而實際本質的問題可能是他寂寞獨居,所以最好的解方是幫他找個伴,而不見得是解決養貓問題。
▲圖4、學會問問題
我還要在這裡鼓勵目前還在學校的學弟妹們,愈早脫離學生思維,就能愈早準備好進商場 !
至於,學校式思維跟商業式思維有哪裡不一樣呢? 我認為,學校式的思維邏輯有以下的特性:
- 答案比問題重要 (真的很想知道答案)
- 可以輕易說「不知道」
- 論述時可以無壓力地說「我覺得」
- 認知的範疇是被限定的
至於由商業式邏輯來看:
- 問題比答案重要 (要會問問題)
- 說「不知道」是思考過的
- 以證據替代「我覺得」
如果你也想要成為一位顧問,我最後有三個 Take away 要送給大家
1.比客戶早一分鐘知道他想知道的事
2.要會問問題
3.愈早脫離學生思維,就愈早準備好進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