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IEA 2024與會紀實
ICIEA 2024與會紀實
國際工業工程與應用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ICIEA)是一個具有歷史的國際性會議。此會議自2014年發起,期間共有來自50個國家、超過1000名參與者的投入。細數ICIEA發展,主要的發起人之一為現職於亞洲大學的徐世輝講座教授(過去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並於本年度將General Chair的任務交付予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董潤楨(Loon-Ching Tang)教授。而2024第11屆ICIEA也在董教授的積極籌備下,於4月17日在日本廣島隆重揭幕此為期三日之學術饗宴。
張秉宸 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教授
◆中國工業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博士
▲董潤楨(Loon-Ching Tang)教授致詞,大會提供照片
因COVID-19疫情影響,2020至2023年的ICIEA皆為線上舉行。在睽違三年後,2024年的ICIEA顯得熱鬧非凡,開幕當日即迎來了四位重量級的Keynote Speakers:第一位為國立清華大學的簡禎富副校長,簡教授將其所發展的經典「工業3.5」與「藍湖策略」兩大策略,藉由Industry 3.5 and Blue Lakes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Smart Manufacturing為題,再次將其理念傳達於國際場合。第二位講者為廣島大學(Hiroshima University)的Tadashi Dohi教授,以Software Aging and Rejuvenation with Applications為題,以軟體可靠度觀點分享其研究心得。第三位為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的Chul Ung Lee教授,就專利分析上介紹了Patent Data Analytics with AI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之主題。第四位壓軸登場的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同時也是國科會工工學門召集人林義貴講座教授,綜整了其歷來於網路可靠度的相關研究,以Network Reliability for Cloud Computing, Project,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為題介紹了一連串之應用。
▲簡禎富副校長演講,大會提供照片
▲林義貴召集人演講,大會提供照片
此次會議是本人第一次參與ICIEA之盛會,也得以見識到臺灣學者在此會議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會議中除了臺灣重量級學者徐世輝講座教授、簡禎富講座教授、林義貴講座教授的領頭外,還有來自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臺中科技大學、臺北大學、逢甲大學、亞洲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超過20位的教師、學生的盛情參與。此次會議本人率著碩士班研究生王筠姍一同參與,並於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s場次中發表團隊最新研究成果An MP based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Stochastic Two Terminal Network Reliability Estimation without using Demand Bounds。發表後主持人也對此方法在時間效率上的改善給予肯定,並就實務應用中的可行性提供了建議與指點,作為未來後續研究的可行方向。
▲臺灣學者大合照,照片截自簡禎富講座教授臉書
參與一場國際研討會對本人的意涵,除了是實體面對面的學術交流外,更重要的是進入一個不同的環境接受新的刺激、尋求新的機會。這些新的刺激可能是學術的新觀點、可能是截然不同風情文化的感受,而這些機會可以是各式各樣的合作。因此,藉由本次會議的交流,本人也邀請了廣島大學先進理工系科學研究科教授土肥 正(Tadashi Dohi)博士到臺灣訪問。Tadashi Dohi教授也接受邀請,預計於今年九月來臺進行一連串學術演講與交流活動。而在文化風情感受上,本人和與會一行學者也在這個於近代史別具意義的城市,感受廣島原爆點對全球歷史所帶來的改變,也深刻感受到從衰敗中復甦的堅韌力量。
▲攝於原爆點,陰暗的天氣恰巧帶著肅穆的氛圍